楊雪芹
◆摘? 要:隨著課程理念的融入,小學生語言交流能力、寫話能力愈發(fā)地受到重視,據(jù)相關調查發(fā)現(xiàn),目前許多小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都有待提高,由此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中說話寫話能力問題進行研究已經是迫切需要?;诖?,本文以分析學生寫話以及交流能力的現(xiàn)狀為基礎,淺談說話寫話能力在學生語文學習中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說話寫話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思維是語言的內化,語言對于學生的發(fā)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能較好的運用語言的同學,就不能較好地表達出自己的需要和觀點,這無疑是給他們的生活、學習、交往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教師過分的注重對學生知識的講授,在課堂上旨在引領學生學會認字、背詩,以應試考試結果為目標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得語文教學未涉及語言的交流,寫話能力的提升,進而會讓學生對語言應用的不感興趣。
一、搭建平臺,引領學生“想說”
語文語言具有其獨特的性質,它能體現(xiàn)語文的人文性、優(yōu)美性以及完整性。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一定要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要說清楚,講明白,但是在實際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師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說”在課堂上呈現(xiàn)不一樣的特點,同樣是表達有些學生能夠表達得清楚明了,而有些學生說了很長時間都沒說到點子上。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首先,沒有氛圍的小學語文課堂是沉悶的,學生也不會有表達的欲望,教師如何不能夠有效地設計語文課堂,課堂將會是一潭死水,大部分學生選擇以“沉默的態(tài)度”回應老師。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想說的欲望。小學生自制力有限,老師如果不能掌控課堂,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是不愿與教師進行互動的。其次,教師要巧創(chuàng)情境,教師可選擇與學生平時所見所聞的現(xiàn)象為題材引入課堂,這樣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還能使小學語文更貼近生活,使學生有話題可說,從實際生活中開始說,無疑降低了學生表達的難度。例如,教師在引領學生學習部編版三年級上冊“大青樹下的學?!睍r,教師就可以以學生生活當中所見所聞的現(xiàn)象為切入點,帶領學生走入課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呈現(xiàn)貼近學生生活的民族學校的圖片,以此引領學生有話可說,讓學生從生活開始說。
二、正確引導,引導學生“會說”
教師的引導也是決定是否開口表達的一個因素,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大部分教師都是在講臺上唱獨角戲,學生只管扮演“認真聽”的角色,這樣的課堂無疑會阻礙學生開口表達。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讓學生愿意開口說。首先,教師在教學時要民主,要采取討論式的教學模式,要給學生說的機會,這樣學生才敢于在課堂上表達。其次,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大膽地說,在課堂上只要敢說就應該給予表揚,教師切不可因為學生未答到點上而批評學生,這樣會打擊學生的“說”的積極性。
在實際小學語文課堂,大部分教師覺得花時間來培養(yǎng)學生“會說”是一件不劃算的事情,他們寧可把時間留給學生練字、看書,也不愿關注學生是否能夠正確地進行表達。有些老師竟然懷有“讓學生慢慢地說,一直說不到點上,還不如我自己講完”的心態(tài),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應一味地追求高效率課堂,追求學生的識字量與寫字量,而是應運用方法培養(yǎng)學生會說。再者,教師培養(yǎng)學生“善于表達”能力,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在面臨相同的問題,會有不同的看法,進而產生不同的思想,因此,教師應該運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給每個學生表達的機會。
三、基于主體,激發(fā)學生“想寫”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寫作課堂中,教師講授學生寫作,評價學生學習情況的指標只有作業(yè)。學生就是一個對教師言聽計從,并不斷寫話的機器。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一無所知,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聽懂了,整堂課結束了學生逮著一個題目或者一個圖片,就開始沒有情感地寫話,這樣的寫話失去了原來的意義。新課程標準的誕生,要求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寫話能力,教師在寫話課上運用了多媒體技術,開展了討論式的小學語文寫話課堂教會學生獨立自主的思考,無疑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讓學生不再是只為課堂轉動的機器,學會積極思考如何寫話,這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樣也會讓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奠定了基礎。其次,教師在教學時還可創(chuàng)設一些情境如角色扮演,學生在參與活動中體會當時的心境,以便學生在進行人物描寫時,更加明白其心理活動,從而能夠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
四、借助生活,引領學生“會寫”
寫話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不出現(xiàn)生活素材的寫話是空洞的,語文正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它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換句話說,小學生寫話能力的提升離不開生活實際。學生在開始對“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話題進行寫話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問題入手,讓學生表達“在你眼中傳統(tǒng)節(jié)日是什么樣子的,為什么是這樣的”,進而讓學生在沒有寫之前就已有了思想感情,記得著名文學家周國平曾經說過,寫話不僅可以抒發(fā)情感,還能更好地安頓自己,學生在聯(lián)系生活實際寫文章時,正是在安頓自己對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情感。學生在生活之中發(fā)現(xiàn)美好的事情,并將其以書面的形式呈現(xiàn)無疑是一種對情感的實踐,這種實踐既不張揚又很溫馨。除此之外,聯(lián)系生活進行寫話是對寫話最好的尊重,生活正是寫話的靈魂。
五、結束語
小學語文是人文性與實踐性并重的一門學科,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應局限于學生的識字量和寫字量,還應適應新課標的需求,培養(yǎng)學生的說、寫的能力,而學生的說話能力和寫話能力與學生的語文水平有著密切聯(lián)系。所以,教育工作者應齊心探討培養(yǎng)學生“說清楚,講明白”的語言表達能力,注重培養(yǎng)學生記錄所見所聞的寫話能力。簡而言之,小學語文課堂應該“活于表達,強于寫話”。
參考文獻
[1]施海曉.情境教學在小學低年級語文寫話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名師在線,2020(20):21-22.
[2]杜鶴飛.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說話寫話能力的策略[J].寧夏教育,2018(0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