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雅莉
摘? 要? 石雕是雷州半島傳統(tǒng)手工藝的代表,亦是雷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現代化、城鎮(zhèn)化、工業(yè)化進程的加速,以雷州石雕為代表的傳統(tǒng)手工藝正在不斷沒落甚至面臨失傳的困境,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對于傳統(tǒng)手工藝的傳承與傳播方式產生了重要影響,傳統(tǒng)手工藝迎來了創(chuàng)新與變革的機遇。文章通過分析雷州石雕工藝的傳承現狀以及新媒體傳播的特點和優(yōu)勢,尋找石雕工藝與新媒體結合的切入點,探索新媒體應用于石雕工藝傳承與發(fā)展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 新媒體;傳統(tǒng)手工藝;雷州石雕;傳播
中圖分類號? G2?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360(2020)11-0031-03
1? 雷州半島傳統(tǒng)石雕工藝傳承現狀
雷州半島石雕歷史悠久、造型秀美、技藝精湛,是雷州傳統(tǒng)工藝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雷州石雕涵蓋的種類非常豐富,在雷州半島的古民居建筑中有大量體現,包括:臺基、柱基、石鼓、石獅、石狗、石像等,這些石雕集歷史文物、民俗事象、雕塑藝術于一身,為世人所矚目。雷州石雕彰顯出雷州傳統(tǒng)民間手工藝的精湛技術、巧妙構思和豐沛創(chuàng)造力,同時又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雷州歷史沿革、原始信仰和民俗文化的濃縮,具有文化人類學、民族學、社會學、歷史學等多方面的研究價值。
隨著工業(yè)時代的到來,機器生產對手工業(yè)產生了巨大的沖擊,許多傳統(tǒng)手工藝正在不斷沒落甚至面臨失傳的困境,雷州石雕也不例外。近年來雖然湛江市對于雷州石雕的傳承投入了較多資源,開展了多項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雷州石雕社會影響力的增長依然十分有限。歸根結底,目前對雷州石雕的傳承依然采取的是比較傳統(tǒng)和保守的方法,這些傳統(tǒng)的傳承方式雖然有它的可取之處,但是也需要順應時代的發(fā)展而變化,與前沿趨勢相結合。
傳承分為“傳”與“承”,首先要進行有效的傳播,才能真正達到繼承發(fā)揚。從傳播的角度來說,雷州石雕工藝的傳承其實也是其技藝、文化、精神的一個傳播過程。隨著科技的進步尤其是“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新媒體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為非遺傳統(tǒng)手工藝的保護和傳承提供了新的機遇。傳統(tǒng)的傳播方式已無法滿足當前傳承工作的要求,雷州石雕要想實現新的有效傳播,必須結合區(qū)域特色,與新時代的新媒體傳播途徑相結合,這是目前雷州石雕工藝傳承工作的核心。
2? 雷州石雕工藝新媒體傳播的意義
所謂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tǒng)媒體而言所產生的概念,它是指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tài),包含數字化的傳播媒介、互聯網媒體、移動端媒體、數字電視與報刊等[1],是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動傳播為特點、具有創(chuàng)新形態(tài)的媒體。新媒體的“新”不僅僅指技術上的“新”,更是指內容和形態(tài)上的“新”,它意味著在這種媒體格局下,參與主體的平等性、信息內容的普適性、傳輸通道的流暢性、接受信息的自由選擇性、意見反饋的及時性和有效性,新媒體的即時、互動、精準、有效性使其毋庸置疑地成為傳統(tǒng)手工藝最獨特且最先進的傳播媒介,為傳統(tǒng)手工藝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它大幅度提高了傳承的質量、效率,降低了成本,關鍵是更能被以年輕人為主導的現代社會所接受。
2.1? 降低傳播成本
傳統(tǒng)媒體無論是電子媒體還是印刷媒體,在信息采集、編輯、制作和推廣的整個生產過程中,無不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和資金投入做為保障。相較于傳統(tǒng)媒體而言,新媒體傳播成本往往較低甚至近乎于零,新媒體用戶只需一臺電腦或者一部手機就可以完成信息的設計制作,只需一條網線、一個路由器并注冊一個賬號就可以對信息進行傳播,甚至有可能產生非常大的社會影響。新媒體視閾下的信息傳播已經逐步全民化,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雷州石雕信息的發(fā)布者和傳播者,這也體現了新媒體的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特點。
2.2? 提高傳播速度
相對于傳統(tǒng)媒體而言,新媒體具有傳播速度更快捷、傳播內容更豐富、傳播形式更多元化、傳播范圍更廣泛等優(yōu)勢。新媒體用戶可以打破時空的界限,隨時隨地進行傳播,受眾也可以在最快時間內接收信息并進行二次傳播,進而形成強大的傳播效應[2]。通過新媒體可以在第一時間將雷州石雕文化和技藝以圖片、視頻、語音、文字等各種形式傳播至世界各地,使受眾全方位地了解雷州石雕工藝的最新信息。
2.3? 拓展交互空間
新媒體的交互性是它區(qū)別于傳統(tǒng)媒體的顯著特征。傳統(tǒng)媒體的傳播方式是主對從、上對下、強對弱、社會精英對普羅大眾的傳播,是線性、單向、不可選擇和不可逆的。受眾只能被動接受地接受信息,很少能做出信息反饋,這種傳播方式使得信息不具流動性[3]。而新媒體的傳播方式是雙向和多向的,每個受眾都可以隨時隨地發(fā)布信息、接收信息,并在互動中獲得反饋,它重新建構了一系列新的文化情境。新媒體有著傳統(tǒng)媒體所無法比擬的交互性,新媒體的交互性無論是對于傳播者還是接受者來說都是一個雙向反饋的互動機制。
2.4? 豐富傳播內容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和傳播媒介的變革,以文本為主、圖像為輔的傳播形式已經落后。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新媒體在傳播內容方面更為豐富,三維立體圖像傳播、數字影像傳播、網絡社交媒介傳播等多媒體傳播方式已成為一種趨勢,通過這些形式可以將許多難以記錄的雷州傳統(tǒng)石雕工藝更形象、生動、直觀、全面、立體地展現在大眾面前。同時,微信公眾號、微博、App移動終端等大眾常備媒體的應用,形成了更多元化的傳播格局,讓更多的受眾可以直觀感受和了解傳統(tǒng)石雕工藝的魅力的同時,便于進行交互式的設計和互動交流,增強了公眾的體驗和參與。新媒體為傳統(tǒng)工藝的保護、傳承、傳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豐富了傳統(tǒng)工藝的傳播內容,為傳統(tǒng)工藝的傳播與呈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3? 新媒體視閾下雷州傳統(tǒng)石雕技藝傳播模式的建構
傳統(tǒng)的雷州石雕傳播多是以政府文化部門牽頭為主,通過展覽展示傳播、公共教育傳播以及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tǒng)媒體對外進行單向的傳播報道。新時代雷州石雕的傳播與傳承,需在原有傳統(tǒng)媒體傳播的基礎上,融合新媒體的優(yōu)勢與特點,取長補短,融會貫通,發(fā)揮多元化傳播的作用,通過移動終端傳播、交互式信息傳播和“新媒體+文創(chuàng)產品+電商”來擴大雷州石雕藝術的影響力,達到更好的傳播傳承效果。
3.1? 通過移動終端媒體傳播雷州石雕信息
移動終端媒體是指通過個人的移動終端設備和無線信息傳播技術而實現的一種新的傳媒方式,是無線互聯網和數碼移動產品的結合產物[4]。它的主要載體是具有多種應用功能的智能手機以及平板電腦,移動終端媒體已成為我們獲取信息的主要媒介。雷州石雕作為一種非遺文化資源,與當今人們的社會生活之間缺乏緊密的聯系,這也直接導致其缺乏一定的群眾基礎,傳承雷州石雕的首要任務就是擴大它的群眾影響力。移動終端媒體作為當今社會最具影響力和群眾基礎、傳播速度最快的媒介形式,為雷州石雕工藝的傳播提供了更多的想象與可能。因此,要促進雷州石雕的傳播與傳承,必須充分發(fā)揮移動終端媒體的作用,從傳統(tǒng)單一的傳播方式,擴展為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快手、抖音、微視等移動短視頻平臺的應用,以多元化形式為支持,用圖片、動畫、視頻、文字等相結合的全媒體功能,滿足年輕受眾的瀏覽需求,讓更多的年輕人愿意接近、了解、接受甚至主動傳播雷州石雕文化,從而擴大雷州石雕的群眾影響力。
3.2? 利用交互式技術實現信息的反饋
雷州石雕的交互式信息傳播方式主要包括反饋式交互和體驗式交互兩種。反饋式交互指石雕非遺保護方借助網絡,利用微信、微博、App等新媒體平臺,將雷州石雕相關信息傳遞給受眾群體,受眾在接收信息后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實現信息的順利反饋,拓展了傳播者與受眾之間的交互空間。同時受眾也可以參與到信息的二次傳播中去,信息的互動性使得受眾角色實現由被動到主動的根個性改變。
體驗式交互對于雷州石雕工藝的展示和傳播意義重大,通過利用具有感染力的VR、AR、MR等新技術進行沉浸式體驗,還原雷州石雕的圖像、聲音、工藝流程和工作場景,通過多感官激發(fā)觀眾的興趣,使觀眾的體驗更加直觀和立體。同時觀眾也可以通過與虛擬展品之間的互動來體會雷州石雕的精妙之處,加強了用戶的參與感。
3.3? 打造“新媒體+新文創(chuàng)+電商”的傳播模式
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文化產品的開發(fā)是近年來新媒體運用于傳統(tǒng)手工藝傳播的一大亮點[5]。在新媒體技術高速發(fā)展的時代,雷州石雕藝術應借助自身優(yōu)勢,以“創(chuàng)意”為核心驅動力、以文創(chuàng)產品為傳播新載體、以新媒體為平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打造“新媒體+新文創(chuàng)+電商”的傳播路徑,挖掘更有深度的新媒體內在功能。近年來,我國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蒸蒸日上,迅猛發(fā)展的新媒體更為文創(chuàng)產品的研發(fā)、生產和銷售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雷州石雕藝術本身并不具備商業(yè)屬性,而傳統(tǒng)的文創(chuàng)產品常常由于文化內涵不明確,商業(yè)思路老套,無法得到目標受眾的普遍認可,導致其文化價值和產業(yè)價值發(fā)展不平衡?!靶旅襟w+新文創(chuàng)+電商”的強強聯合方式打通了文創(chuàng)產品研發(fā)、制造、流通等所有環(huán)節(jié),實現了用戶價值與產品價值的最大化,降低了投資風險。
4? 結語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新媒體的運用以及媒介融合的迅速發(fā)展,人們對非遺傳統(tǒng)手工藝了解、認知的途徑、方式也正在發(fā)生著變化,雷州石雕文化的傳播有了更廣闊的空間,但同時也面臨著新的考驗和挑戰(zhàn)。每一位致力于傳播雷州石雕文化的人都要理性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好這些平臺、如何保護好雷州石雕文化的精神內涵、如何防止過度開發(fā),這些都是我們將要面臨的新問題,懂得取其長,避其短,才能將新媒體的優(yōu)勢發(fā)揮到極致。
參考文獻
[1]劉行芳.新媒體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5(5):34.
[2]龍克楠,楊桂芳,滕姣,等.自媒體視域下黔東北侗族文化傳播現狀及策略研究[J].新媒體研究,2019(8):59-63.
[3]解天然,范和生.變革與發(fā)展:新媒體傳播方式下的受眾心智[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1):65-68.
[4]鐘蕾,周鵬.新媒體多元化形式下的非遺數字化保護探析[J].包裝工程,2015(10):1-4.
[5]吳師彥.新媒體視野下非遺傳統(tǒng)手工藝傳承與發(fā)展研究[J].智庫時代,2019(50):28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