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標準貫徹和落實的過程中,如何創(chuàng)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越來越關注的重點,為此,本文作者根據(jù)自身多年的實踐教學經驗,以“構建良好師生關系”“明確教學目標”“活躍課堂氣氛”三方面為切入點,就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進行了初步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良好師生關系;明確教學目標;活躍課堂氣氛
語文在小學課程體系中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學科,因為它不僅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寫作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工具,更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課程。隨著時代的進步,小學語文教學的傳統(tǒng)觀念已經無法滿足現(xiàn)代教育的要求,所以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師要堅持貫徹和落實新課標教學理念,適應與學生教學地位的轉變,始終堅持以生為本,在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學習主動性的過程中,真正做到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一、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學習動力
多數(shù)小學生都具有貪玩好動的特點,在沒有他人指導的情況下很難進行自主的探究學習,因此課堂便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平臺,如果教師能在教學中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消除學生與語文知識的距離感,還能促使他們在課堂學習中緊跟教師的教學思維,進而有效提高語文的學習效率。而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需要教師從學習和生活兩方面關愛學生,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多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使學生慢慢地對教師產生喜愛感和依賴感,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才會認真聽講,虛心接受并不斷進步。
如,古詩詞的學習有利于學習者認識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但對于心智還不成熟的小學生來說,古詩一直是學習的難點,他們總是無法充分理解作者想要通過詩詞表達的中心思想,更無法在死記硬背的學習中體會文字背后律動的情感、優(yōu)美的意境,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消化和吸收對古詩文的學習,并經常用“很好,你這首詩朗讀的很有感覺”,“不錯,這首詩你背誦的很熟練,繼續(xù)加油”等鼓勵的話語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使其在循序漸進中不斷深化對古詩詞的學習,并在學習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
二、明確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
一節(jié)高效的語文教學課堂的進行需要教師在動態(tài)的教學過程中始終把握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以此指導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快速有效的學習,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不能突出學習的重點,學生學習時就會變得低效甚至無效,因此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不僅要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學科知識,還要做到融會貫通,以此明確學生在學習中需要完成哪些任務,對課文學習掌握到什么程度,以及通過課文講解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哪些素質等,在引導學生進入書本世界的過程中有效提高學習效率,避免了教學時間的浪費。
如,《找春天》一文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引導學生體會春光的美好,體驗投身大自然的情趣,以生動形象的效果突出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熱愛。如果教師在教學前先列出幾點學習要求,即:學習“脫、凍、溪、棉”等九個陌生字詞;能理解“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脫掉棉襖、沖出家門、奔向田野、害羞”等詞語的意思;總結作者所描繪的“春天”是什么樣的?由此表達了作者對美好春天的向往等,不僅能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有明確的目標,對課文中新字詞進行有意識的學習,還能使他們在帶著問題思考閱讀的過程中深刻地理解文中的中心思想,從而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小學生感性意識強烈,在學習中容易受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對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大有裨益。因此,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身引導作用,在講解課文時充滿熱情,同時在借助課文插圖和多媒體等工具將抽象的故事情節(jié)具體化和直觀化的過程中,盡量把課文講得生動有趣,使學生能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并在直觀感受中理解故事的人物特征和劇情發(fā)展情節(jié),由此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中提高語文學習效率。
如,《小鹿的玫瑰花》這一課文篇幅較長,這是一篇能夠引起學生思考而有所悟的童話故事,這時候教師如果能利用小學生喜歡看動畫片的特點,在課堂上借助多媒體工具為學生播放動畫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再通過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語言為同學講解課文。這篇故事語言美,情節(jié)曲折,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內容貼近學生生活,但理解“為什么說小鹿的玫瑰沒有白栽”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這一課的重點、難點也就是理解小鹿的玫瑰花為什么沒有白栽,體會栽花種草的價值,認識到為別人創(chuàng)造幸福,自己從中也能得到快樂。
總而言之,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是一個漫長的實踐過程,在動態(tài)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在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上靈活轉變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進行快速高效的學習,以此有效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趙建華,李克東.多媒體計算機輔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基礎理論及其應用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1997(01):46-54
[2]黃宏容.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J].亞太教育,2016(02):191
作者簡介:
陸秀娟,出生年月:1980.10.10,性別:女,學歷:大學本科,民族:壯,籍貫:廣西大化,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巖灘鎮(zhèn)常吉村小學,職稱:一級教師,研究方向:教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