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瑞德
摘 要:文言文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備一定的文言文知識與翻譯理解能力是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體現(xiàn)。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要深入解讀教材,增強文本感知;借助情境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通過合作學習,提升解讀能力;及時歸納總結,構建知識體系;設置教學評價,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學語文;文言文教學;技巧;學習興趣;教學效果;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08-0078-02
中學是學生全面接觸文言文并進行系統(tǒng)化學習的基礎階段,在素質教育深入推進與新課程標準要求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下,文言文以其弘揚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學生審美情操的作用愈來愈受到重視。受古今語言、表述方式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在正確把握文章內容與作者情感方面存在著一定的障礙。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根據(jù)教材內容合理分配教學資源,靈活選擇情境輔助、合作探究等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文言文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一、深入解讀教材,增強文本感知
教材是學生接觸知識的直接途徑,也是翻譯文言文的有效查閱工具。在文言文教學中,由于在古代語言學習方面的“零基礎”,學生會對字詞以及語句的翻譯感到困難。教師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應合理把握教材,有針對性地為學生補充相關的文言文知識,帶領學生深入解讀、分析文本,逐步積累字詞釋義,提升學生文言文學習能力與水平。另外,教師還可以對作者及其身世、文章寫作背景等進行深入挖掘,讓學生從不同方面了解所學習的文章,并結合作者的身份與時代背景合理把握文章主題和情感,在主題思想的引導下逐字逐句地分析文章,提高閱讀效率。
例如,在教學中學第一篇文言文《童趣》時,教師應先詳細介紹文言文的發(fā)展歷史,及其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所占的地位,讓學生了解其重要性。然后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xiàn)清代文學家沈復的肖像還原圖,并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回答問題:在兒童時代,你有哪些物外之趣?以此導入新課。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帶領學生學習如何斷句,并通過朗讀把握節(jié)奏,通過古今意義對比加深學生對字詞的理解和記憶。
二、借助情境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學情境在課程導入、輔助理解、加深印象、引發(fā)情感共鳴等方面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文言文閱讀與現(xiàn)代文閱讀方式差別很大,因此,學生現(xiàn)有的閱讀思維與習慣使得其在學習文言文時容易出現(xiàn)一定的困難。加之文言文講解大多以文字、語言敘述為主,久而久之,容易使課堂模式僵化,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教師可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借助圖片、動畫、視頻以及音樂等手段,將看起來單調生硬的文言文知識生動形象地加以展現(xiàn)。這樣,一方面能活躍課堂氛圍,營造良好的文言文課堂環(huán)境,另一方面能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輔助學生理解文言文知識。
例如,在教學文言文《山市》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電視劇《聊齋志異》的精彩片段,為《山市》鋪墊神秘色彩。然后通過介紹作者身份導入新課,使學生了解作者在狐鬼小說方面的成就,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對文章進行閱讀和講解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呈現(xiàn)“山中蜃景”,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情感基調。
三、通過合作學習,提升解讀能力
合作學習是尊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進行相互交流,對文章的翻譯和解讀進行詳細探究,以拓寬學生文言文知識面,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在合作學習中,教師可布置一定的探究任務,讓學生通過合作來完成,從而實現(xiàn)高效的師生、生生互動。教師也可以參與到學生的合作學習中,給予學生具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建議,使學生的合作學習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結合學生的文言知識水平與能力,根據(jù)教材內容科學合理地設計合作學習任務,做到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論語》十則時,教師可先為學生介紹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儒家學派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占據(jù)的地位,以此引發(fā)學生的好奇。然后,帶領學生學習前五則,側重指導學習方法,后五則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給予一定的提示和引導,并將一些較難理解的字詞含義展示在PPT上,供學生及時查閱參考。在合作學習時,學生可參照前五則教師的教學方法與思路,并結合自身情況進行適當?shù)膭?chuàng)新,以實現(xiàn)高效的合作探究學習,保質保量地完成學習任務。
四、及時歸納總結,構建知識體系
歸納與總結是系統(tǒng)化學習的有效方法,也是學生及時復習,鞏固已學內容的重要手段。在文言文學習中,有很多字詞在不同文章甚至在同一文章中出現(xiàn)多次,所表示的意義卻大不相同。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文言閱讀水平,針對這些字詞的系統(tǒng)化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定期組織學生對文言文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在實現(xiàn)新舊知識有機串聯(lián)的基礎上構建文言文知識體系,總結學習技巧與方法,全面提升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能力與水平。
例如,在《童趣》中,“見二蟲斗草間,觀之”中的“之”為代詞,指代前文的二蟲。而在《詠雪》中,“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中的“之”則是結構助詞,相當于“的”。以此為例,每學習完一篇文言文,教師都要鼓勵學生找出類似“之”的字詞,并結合已學過的文章進行系統(tǒng)化總結。此外,教師要讓學生準備文言文知識體系筆記本,將類似字詞的意義、用法以及例句分析,詳細地整理在筆記本上,以便及時參考復習,在形成知識體系的基礎上,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設置教學評價,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評價是學生課堂學習成果的重要參考,也是教師優(yōu)化課程設計、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的依據(jù)。在文言文教學中,因為學生在這一領域知識匱乏,所以往往處在被動地位,久而久之,容易喪失學習興趣,形成一種“厭倦性”的學習心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通過教學反饋來了解學生的聽課情況,及時了解學生在文言文學習中存在的疑惑,并在系統(tǒng)性整理后,為其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和建議。在進行教學評價時,教師應秉承多元化的評價理念,切勿把考試分數(shù)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要對學生課堂表現(xiàn)、發(fā)言質量、課后習題的完成、語言表達能力等進行綜合評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針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將評價表格通過線上學習平臺發(fā)給學生,并收集他們對本節(jié)課的意見。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QQ、微信等途徑,對學生提出學習建議。對班級的后進生,教師要多多關注他們的學習情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傾注更多的愛。教師要通過與其交流,幫助他們找到問題所在,并在教學評價表格上多附注“你的進步很大,你做得很棒”等鼓勵性話語,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之,文言文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備一定的文言文知識與翻譯理解能力是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體現(xiàn)。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要深入解讀教材,增強文本感知;借助情境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通過合作學習,提升解讀能力;及時歸納總結,構建知識體系;設置教學評價,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沈燁,陳國平.初中文言文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化策略——基于課堂觀察的案例分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9(21).
[2]徐亞香.新課標下初中文言文參與式教學的價值與實踐[D].遼寧師范大學,2019.
[3]張芳.部編本初中文言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9.
[4]桑穎.淺談初中文言文活力課堂構建[D].山東師范大學,2018.
[5]賴倍雄.走出初中文言文教學的困境——以小組合作方式為例[J].語文教學之友,2017(07).
[6]呂慧.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的運用[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6.
[7]盧晨.初中文言文教學方法的改進策略探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