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玲君 李改蘭 馬波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急性冠脈綜合征概念及該病患者發(fā)病的主要機制,通過不斷加強健康教育指導,減少引發(fā)該疾病的危險因素,避免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前預防或采取及時對癥治療以及護理措施,可有效提高該病患者的生存率及其生存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健康教育;急性冠脈綜合征;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R5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1..01
經調查,急性冠脈綜合征(ACS)可能會對該病患者產生心理、生活、社會等多個不同方面的心理及生理健康問題[1]。通過對其該病患者進行健康評估,制定健康教育方案,可有效地幫助該病患者改善不良的心理情緒,主動引導改變不良的日常生活習慣,糾正其所患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危險因素,減少患者病情的急劇加重,降低病死率,提高其日常生活質量。
1 急性冠脈綜合征的概念
急性冠脈綜合征(ACS)主要是心肌缺血急性發(fā)作的一組臨床重要綜合征,包括心肌缺血不穩(wěn)定型急性心絞痛、非S或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2 發(fā)病的基本機制
急性冠脈綜合征發(fā)病的機制主要是冠狀動脈與血管內膜急性損傷或缺血性斑塊冠狀動脈破裂之間有直接的關系,而且其嚴重的程度最高。
3 健康教育指導
3.1 心理教育
當人們患ACS可使疾病患者出現(xiàn)焦慮、緊張、煩躁不安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甚至患者可有交感神經興奮、兒茶酚胺分泌增加等可誘發(fā)惡性的心律失常,嚴重者可能導致心源性猝死[2]。因此,在全程護理中我們要特別注意并加強對這些患者的巡視,注意仔細觀察和及時了解這些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變化,及時發(fā)現(xiàn)心理問題,主動地給予關心和引導幫助這些患者,使其的心理情緒穩(wěn)定,必要時候還可以適當給予這些患者使用一些鎮(zhèn)靜劑或抗焦慮類的藥物,同時認真地為其解答一些很多患者及其病人家屬的疑問,增加其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度,能夠積極地主動配合各項治療,提高患者對這些醫(yī)護人員能夠幫其恢復健康的信心。
3.2 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隨著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其中較重要的危險影響因素主要包括有一些慢性病、高血壓、血脂異常、吸煙、肥胖和糖尿病等。我院臨床醫(yī)護人員們通過授課、隨訪等多種方式指導各類心血管病高危患者地能夠正確認識,知道控制上述各種心血管病危險因素的重要性。保持良好情緒,控制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險因素,低鈉低脂的清淡健康飲食及合理運動,注意保暖,避免著涼,戒煙和限酒,防止不良的心理刺激,從而有效減少此病危險的影響因素,降低患者罹患慢性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風險。
3.2.1 飲食營養(yǎng)方面
患者宜進食新鮮綠色蔬菜類、豆類、乳制品、水果等,注意清淡易消化低脂低脂的飲食,不宜吃得過飽,可少量多餐,保持患者大便通暢,避免用力排便。
3.2.2 運動方面
運動能有效幫助改善冠狀動脈的血管擴張及其彈性和功能,增強患者供血能力,有利于促進患者心血管功能的正常恢復,增加對患者心臟血管功能的正常生理性和適應性,減少對其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日常運動時間和鍛煉強度,并及時明確告知其運動注意事項,室內輕度的日常生活家務勞動,戶外以一些有氧運動類的訓練項目為主,如快速的戶外步行、慢跑,以不容易感到不適作為準則。但在出現(xiàn)急性心梗發(fā)作時,患者以臥床休息為主,因患者下床或活動不當時也可隨時地致使發(fā)病,患者可能發(fā)生嚴重心源性猝死;故應待患者病情逐漸穩(wěn)定后,逐步地適當增加活動量,如有嚴重心衰或急性休克等嚴重并發(fā)癥者的,則要適當予以延緩活動時間。
3.3.3 按時服藥
在藥物治療疾病方面,患有ACS的患者必須堅持長期按時服藥,不突然停藥,定期就診復查,同時醫(yī)務人員指導患者們要學會及時自測其血壓和脈搏,觀察各種藥物實際療效和不良反應,以便于當病人身體出現(xiàn)不適時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找出其可能發(fā)病的主要原因,如有特殊治療情況您需要及時來院就診或直接咨詢相關??漆t(yī)生。
4 小 結
健康相關知識宣傳教育,對于治療ACS患者不僅有效地幫助促進健康,使疾病患者、家屬及其他相關社會群體對健康相關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正確認知,并對健康知識行為的發(fā)展等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為更好地引導促使患者及時能夠自覺地采取改變其日常生活工作方式,消除危險因素,提高患者對于ACS的認知度,讓其充分深入了解其疾病嚴重性,提高患者規(guī)律服藥的依從性,避免危險影響因素,減少其臨床上的各種突發(fā)事件的發(fā)生,避免疾病的連續(xù)復發(fā)及其嚴重并發(fā)癥的同時發(fā)生,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Xu Y,Qu X,F(xiàn)ang W,et al.Prevalence,correlation and clinical outcome of intra-procedural stent thrombosi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 Interv Cardiol,2013,26(3):215-220.
[2] 王延軍.心內科老年患者治療期間心源性猝死的臨床危險因素分析.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9,13(6):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