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萍 鄧淼磊
摘 要:為提高《Java web應用程序開發(fā)》課程的達成度和改變“一試定結果”的考核方式,根據OBE的教育理念和《Java web應用程序開發(fā)》課程在河南工業(yè)大學軟件工程專業(yè)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及其所支撐的畢業(yè)指標點,制定課程目標、課程大綱,設計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前準備、課堂教學和課下自學教學過程,以及全程化多維度的課程考核方式和評價辦法。通過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和實施,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有興趣學,能自學,思中學,做中學。實踐證明,在2016級比2015級學生平均績點低的情況下,該課程3個目標達成度分別提高了0.3、0.1和0.2。
關鍵詞:OBE;課程改革;課程目標;課程評價;Java Web
DOI:10. 11907/rjdk. 192571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中圖分類號:G43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7800(2020)008-0243-04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hievement of the course of Java Web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and change the assessment method of “one trial and one result”, the course objectives, course outline and “student-centered” pre-course are formulated based on the OBE education concept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course of Java Web application in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course system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the graduation index supported by it.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prepar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self-study after class, as well as the multi-dimensional cours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ethods are designed. Through the sett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each teaching link, the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s fully mobilized, and they become interested in learning so that they take the initiative to learn through thinking and in practice. The GPA of 2016 software engineering students is lower than that of 2015 software engineering students, but the achievement of the three curriculum goals of the course has increased by 0.3, 0.1 and 0.2 respectively.
Key Words:OBE;student-centered; course objectives; goal achievement; Java Web
0 引言
《Java web應用程序開發(fā)》課程是計算機類專業(yè)課,根據該課程實踐性強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通常采用基于項目驅動的教學方法 [1-3];利用翻轉課堂的教學形式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4];結合基于成果導向的工程教育理念,進行基于OBE的教學改革[5-11]。本文根據河南工業(yè)大學軟件工程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和Java Web應用程序開發(fā)在課程體系中的位置,根據成果導向的教育理念,對課程設置、課程實施和課程考核進行改革。
成果導向(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亦稱能力導向教育、目標導向教育或需求導向教育,是目前國際上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美國工程教育認證協(xié)會將OBE理念貫穿于工程教育認證標準中[12]。2013年6月,我國被接納為《華盛頓協(xié)議》簽約成員,將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引導我國工程教育改革。截至2019年,申請工程認證專業(yè)數達 ? 1 505個,受理數為688個。
成果目標又稱為需求目標,河南工業(yè)大學軟件工程專業(yè)根據國家、社會和學生的要求,以及外部需求,以河南工業(yè)大學的辦學定位、人才培養(yǎng)及培養(yǎng)質量需求,由畢業(yè)生、用人單位、學校管理者、教師和學生共同修訂軟件工程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13],根據軟件工程培養(yǎng)目標細化軟件工程的12個指標點,根據軟件工程專業(yè)指標點構建軟件專業(yè)知識結構,形成軟件工程專業(yè)課程體系。將筆者學校軟件工程專業(yè)課程體系設置分為兩個方向:①Java系列必修課程;②嵌入式系列Linux選修課程。Java系列課程包括3門Java課程和兩個Java課程設計,3門課程為Java編程基礎、Java Web應用程序開發(fā)和Java企業(yè)級應用開發(fā);兩個課程設計分別是Java編程基礎課程設計和軟件開發(fā)綜合實踐。
1 基于OBE的課程目標與畢業(yè)要求
畢業(yè)要求是教學內容的依據,教學內容是達成畢業(yè)要求的支撐,畢業(yè)要求的達成需要落實到每一門課程的教學大綱中。反之,每門課程的教學內容要支撐所對應的畢業(yè)要求。
Java Web應用程序開發(fā)課程支撐軟件工程專業(yè)畢業(yè)要求指標點3.2(能夠按照設計方案要求開發(fā)滿足特定需求的軟件系統(tǒng))、指標點5.2(能夠開發(fā)、選擇和使用恰當的技術和工具對計算機軟件復雜工程問題進行模擬、仿真和預測)和指標點5.3(能夠根據軟件工程復雜問題的需要選擇和使用適當的平臺環(huán)境和開發(fā)工具,并能夠理解其局限性)具有強支撐。Java課程組根據該課程所支撐的指標點確定3個課程目標:①掌握JSP技術的基礎知識以及動態(tài)網頁設計的基本思想方法,具有設計并實現(xiàn)基于JSP 的Web應用程序能力;②能夠對于實際軟件項目中的復雜問題,選擇合適的開發(fā)組件技術,設計其原型并測試可行性;③能夠基于實際軟件項目情況選擇合適的開發(fā)工具。
2 基于OBE的課程大綱設計
基于學情,修正學習目標、選擇教學內容。為實現(xiàn)課程目標,結合該課程在課程體系中的位置進行課程大綱修訂。該課程開設在大三第一學期,此時學生已經有較好的編程基礎和Java語言相關知識,同時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大綱要求該課程的學習分為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14]。
2.1 課內學習
Java Web應用程序開發(fā)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根據課程目標,課內總學時數設為46學時,包含26個理論學時和20個實驗學時。教學內容包括JSP基礎知識、JSP內置對象、JavaBean、Servlet、MVC模式和JSP中數據庫、文件等的使用。通過課內學習,學生能夠根據軟件項目需求,利用JSP技術進行動態(tài)網頁設計。
2.2 課外學習
由于該課程的先修課程是Java編程基礎,因此學生能夠自學Java相關技術,針對動態(tài)網頁設計,課下自學HTML和CSS,實現(xiàn)網頁結構和網頁樣式設計;通過自學JavaScript、JQuery和Ajax等技術,使學生能夠設計出更加流暢美觀、便捷、交互性好、性能高的動態(tài)網頁。
課內和課外學習內容設置,可以使學生根據Web軟件開發(fā)的具體需求進行原型設計,并選擇合適的開發(fā)組件技術進行動態(tài)網頁設計,達成課程目標。
3 以學為中心的教學實施
課堂教學是教學實施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是使學生達到畢業(yè)要求、達成培養(yǎng)目標的基礎。基于成果導向的教育要求課堂實現(xiàn)5個轉變:從灌輸性課堂向對話課堂轉變;從封閉課堂向開放課堂轉變;從知識課堂向能力課堂轉變;從重學輕思向學思結合轉變;從重教輕學向教主于學轉變,以此實現(xiàn)以學為中心,使學生有興趣學、能主動學,學會學并做到思中學、做中學。
3.1 課前準備
每次上課前整理出學習目標和學習要點,提前發(fā)給學生,讓學生知道“學什么”;通過情景設置、問題引導,激發(fā)學生探究欲,讓學生樂于學;通過知識鏈接,啟思導學,讓學生知道“怎樣學”。以該課程Java Servlet第一講為例,教師課前準備和學生課前準備如表1所示。
3.2 課堂教學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就是讓學生起主體作用,教師起主導作用。在課堂教學中,以問題為導向,注重啟發(fā)引導,通過情景設置和真實性任務,使學生把書本的理論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情景結合起來,突出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為中心,在激發(fā)和引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同時,實現(xiàn)學中做、做中學,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僅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的組織者上,還是知識的糾錯者、重難點的解讀者、知識外延的啟發(fā)者,在傳授知識與技能過程中,不僅要“授之以魚”,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漁”。
3.2.1 學生預習作業(yè)講解與展示
通過課前預習學生提交的作業(yè),掌握學生預習效果,挑選有代表性的學生作業(yè)在課堂上講解和展示,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不同作業(yè)實現(xiàn)的不同方式和優(yōu)缺點,探求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出課堂知識點,即學生先學,教師后教。讓學生之間發(fā)現(xiàn)問題,引起共鳴,然后帶著問題去聽課,提高學習效果。
3.2.2 持續(xù)遞進的教師講解與引導
Java Web應用程序開發(fā)課程的課堂案例沿用Java編程基礎中學生信息管理系統(tǒng)。由于每個學生都是信息管理系統(tǒng)的使用者,因此學生對該系統(tǒng)涉及的業(yè)務流也比較清晰,能夠激發(fā)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實現(xiàn)結果可使學生具有成就感。課堂上以學生注冊和登錄模塊將課程內容貫穿講解,學生在課下選擇相關模塊加以實現(xiàn)。課堂案例實現(xiàn)與授課內容相結合,持續(xù)遞進地完善相應功能,授課內容和案例實現(xiàn)關聯(lián)如表2所示。
3.2.3 課堂討論
以學生為中心,不僅體現(xiàn)為學生與教師的互動,還需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學習和討論,更有利于提高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于提高學生收集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也有利于培養(yǎng)團隊合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在Java Web的先修課程Java編程基礎中的案例就是學生信息管理系統(tǒng),因此學生對該系統(tǒng)的需求較為清晰,在該課程開始時每個學生提交自己在該系統(tǒng)中要實現(xiàn)的功能。在每節(jié)課的知識點講解后,按功能分小組進行課堂討論,分析如何使用該次課程的知識實現(xiàn)相應功能,最后小組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教師帶領同學一起發(fā)現(xiàn)實現(xiàn)方案中的問題,共同探討改進措施。
3.3 課后教師在線輔導,學生線上線下自學
每次課結束后,設置鞏固課堂內容的課下作業(yè),幫助學生對課堂知識進行梳理、歸納,構建知識網絡,形成知識體系。通過班級QQ群建立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線上學習討論通道。教師對學生的課后學習進行指導,使學習能夠得到延伸和發(fā)展,達到鞏固和提升知識的目的。
該課程開設在大學第五學期,其先修課程為Java編程基礎,同時在第四學期開設有Java編程基礎的課程設計。Java的相關開發(fā)工具較多,而課堂課時有限,因此除授課內容外,要求學生進行相關內容自學。課下自學內容如表3所示。
4 全程化多維度課程考核模式
課程考核是評價學生畢業(yè)能力達成程度的重要依據,根據Java Web應用程序開發(fā)課程目標,制定以學生為中心的全過程多維度考核模式,以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15-17]。
4.1 全程化考核方法
全程化考核方法以課程目標為導向,引入形成性評價,學生最終成績評定不再是期末考試“一試定結果”,而是終結性考核和過程性考核相結合。Java Web應用程序開發(fā)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實驗課時占總課時的43%。因此,過程性考核和實驗成績尤為重要。該課程大綱中最終成績由30%的實驗成績、10%的作業(yè)成績、20%的單元測試成績、40%的期末大作業(yè)成績構成。除最后的期末大作業(yè)外,其余考核方式貫穿于整個課程授課期間,作為評定學生的形成性評價結果。同時根據考核方式不同,參與考核的評價人和評價分數權值也不同。
4.2 形成性評價
20%單元測試主要考核該課程的知識能力。根據單元知識點隨機組卷,題型為選擇題、判斷題和填空題,課堂測試,自動判卷。學生的單元測試最終成績?yōu)?個單元的平均值;30%的實驗成績由學生和教師根據課程大綱中實驗成績的評分標準進行互評,每個學生的實驗成績由5名學生參與評分,學生評分成績?yōu)?名學生的平均值,實驗最終成績由50%的教師評分與50%的學生評分相加;10%的作業(yè)成績主要由教師評分和作業(yè)展示兩部分組成。
4.3 終結性評價
Java Web應用程序開發(fā)課程最終的大作業(yè)評判采用小組互評方式。2018年秋,筆者學校2016級軟件工程專業(yè)學生98人,根據所選題目將學生分為4大組, 每組25人左右,組內分為3小組,大組內3小組進行互評。按照課程大綱中期末成績的評分依據進行評分,最終成績?yōu)槿サ糇罡叻趾妥畹头值钠骄怠?/p>
4.4 改革效果
2015級學生143人,學生的平均績點為2.93,Java Web應用程序開發(fā)的3個課程目標達成度分別為0.77、0.77和0.74;2016級學生98人,學生的平均績點為2.81,Java Web應用程序開發(fā)的3個課程目標達成度為0.80,0.78和0.76。
為更好地衡量學生該課程的學習效果,除上面的定量考核方式外,還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根據課程目標進行自我評價,并將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進行比對,改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5 結語
河南工業(yè)大學軟件工程專業(yè)Java課程組教師根據OBE理念,制定了Java Web應用程序開發(fā)課程大綱。在課程大綱中,根據課程特點和支撐的畢業(yè)要求指標點,確定基于OBE的課程目標;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讓學生有興趣學,學會自己學,學會如何學;通過全程化、多維度、可衡量和可操作的考核方式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通過定性和定量兩方面評價畢業(yè)要求指標點的達成,并根據結果反饋,進行持續(xù)改進,教學效果良好。
參考文獻:
[1] 于海平. Java Web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 軟件導刊,2014(5):191-192.
[2] 王崟,陸莉莉. ?Java Web課程項目驅動式教學中的幾點思考[J]. 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6):140-141.
[3] 葉安新. 基于項目教學的《Java Web程序設計》課程改革研究與實踐[J]. 福建電腦,2017(7):126-129.
[4] 郎振紅. 翻轉課堂在Web程序開發(fā)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6(2):171-172.
[5] 黃淼,李真,姜世威. 基于CDIO-OBE的《Java Web》課程教學資源建設[J]. 教育論壇,2018(4):163-165.
[6] 徐正梅,楊穎,王慧玲,等. 基于成果導向的JSP課程混合式教學探究[J]. 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121-124.
[7] 邢紅梅,李雷孝,王慧. 我校軟件工程專業(yè)《Java Web程序設計》課程建設的探討[J]. 教育教學論壇,2018(9):179-180.
[8] 楊彩霞,鄒曉東. 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教學質量保障:理念建構與改進策略[J]. 教育發(fā)展研究,2015(3):30-44.
[9] 柴慧敏. “Java Web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 中國電子教育,2013(4):66-69.
[10] 李永飛,李芙玲. “Java W eb應用開發(fā)”課堂教學方案的設計[J]. 教育教學論壇,2018(7):206-208.
[11] 李致遠,畢俊蕾,宋香梅. ?OBE教育理念下Web應用安全課程教學模式探討[J]. 計算機教育,2019(9):103-107.
[12] 孫憲麗,張欣,張楠. 基于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的計算機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J]. 大學教育,2016 ( 4):112-113,132.
[13] 李志義. 解析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的成果導向理念[J]. 中國高等教育,2014(17):7-10.
[14] 李志義. 成果導向的教學設計[J]. 中國大學教學,2015(3):32-39.
[15] 鄧淼磊.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課程考核模式改革思考[J]. 教育教學論壇,2019(1):107-108.
[16] 李曉云. 基于成果導向的全程化課程考核方法改革探索與實踐[J]. 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2019(7):99-105.
[17] 周基. 基于全過程考核為導向的教學模式改革探索[J].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6(10):33-37.
(責任編輯:杜能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