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梅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進行,如何進一步培養(yǎng)高中生思維能力是現代高中歷史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本篇文章將對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意義以及培養(yǎng)策略進行思考分析,旨在進一步提高高中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51 ?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23-0228-01
在現代高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必須要重視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因為歷史學習不是簡單的記憶相關的知識點就可以的,在了解基本的歷史以后,學生必須要有一定的思維將這些相關的實施進行總結和串聯,進行深入的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夠看清楚歷史背后隱藏的內容,所以高中歷史必須要強調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而傳統(tǒng)的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有所忽視,現在高中教學必須要進行調整和改進,在實踐的教學過程中探索找到,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最有效的教育模式。
1.讓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師首先應當讓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不管是遇到問題還是在課本中讀到了一些具體的內容,學生都應當首先進行自主的思考與體會。不少學生的學習習慣并不好,對于教師的依賴性極強。往往是等著教師來講解課本內容,對于史實、課堂上展示的課外史料,學生并沒有充分進行自主解讀。學生如果長期以這樣的方式進行歷史課程的學習,很可能會失去思考與判斷能力,遇到沒有學過的內容,或者是一些新鮮題材,往往就會產生非常明顯的理解與認知障礙。由此可以看出,在歷史課教學中加強對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教師要有意識的轉變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課堂上鼓勵學生對于各類問題進行積極的獨立思考與分析,如果是自己一直無法解決的問題,再來引導大家展開交流探討,遇到瓶頸時可以適當給予點撥。這樣的教學方式才能夠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形成,也是學生思維品質提升的一條合理路徑。
2.啟發(fā)指導,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2.1 要讓學生學會閱讀課本,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是培養(yǎng)歷史思維能力的基礎。具體方法是出示閱讀提綱、找閱讀內容的重點句、詞,設計一些提高能力的問題。如出示閱讀提綱應是本節(jié)或本段的重點內容。找閱讀內容的重點可告訴學生規(guī)律,如一段話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往往是這一段的主要內容的概括,例如二戰(zhàn)影響,每一段的第一句就是重點句,它概括了整段文章的內容,另外閱讀時要理解重點詞的含義,如蘇聯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高度集中”是重點詞,應理解,否則無法理解蘇聯解體的原因。除了這些還要引導學生自己去概括一段話或一篇文章的主要內容,用自己的話說,首先要引導學生弄清文中的內容講的是什么,然后自己組織語言表達,當然,老師要多給學生說話的機會,如提問、討論、演講、編演歷史小品等。
2.2 要學會獨立思考。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要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遇到問題要能想、會想、多想、善想。要調動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動腦子,鼓勵學生自己發(fā)現隱藏在事物后邊的問題,當得不到結果時,老師及時誘導。如在講“匈牙利共和國成立”這一課時,我讓學生自己看書,找出問題來,當時有學生提出:“社會民主黨與共產黨合并,為什么最終建立的是無產階級性質的匈牙利共和國?”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征求其他同學的看法,立刻有學生告訴他,因為社會民主黨主動提出來與共產黨合并,共產黨提出的條件之一就是要建匈牙利共和國。我對他的回答予以肯定。那么為什么社會民主黨同意了共產黨的條件?社會民主黨把政權拱手交給共產黨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于是學生答:社會民主黨無力一黨支撐局面,更為重要的是共產黨掌握著武裝力量。從而使學生理解,匈牙利社會主義革命特點是在暴力基礎上和平過渡。同時又可把學生思維帶到老師設計好的思維活動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歷史思維能力主要途徑
3.1 課堂討論。討論是思維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歷史教學中,創(chuàng)設討論的情景,開辟群眾討論,鼓勵學生爭論,教師及時點撥,可以使問題在討論中解決,知識在討論中豐富增長,又可使學生分析、綜合、比較、概括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如在講二戰(zhàn)中“敦克爾克大撤退”,讓學生討論如何看待交戰(zhàn)雙方的勝負,一部分學生片面認為“大撤退就是大逃跑,打敗了才逃跑呢,當然是英法聯軍的失敗。”經過一番激勵爭論,加之老師的點撥,要從整個戰(zhàn)局的發(fā)展變化,用戰(zhàn)略的長遠的眼光來看此事。于是最終使同學們對此戰(zhàn)役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對于雙方都有勝負,但德法西斯企圖將英法聯軍主力消滅在法國的陰謀破產。英法為以后的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保存了實力。在討論中,同學們獲得各方面的知識,還學會了從多層次多角度去看問題的思維方法。
3.2 充分利用歷史材料,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中教材有一個明顯特征,即從全新的角度,全新的要求增加大量歷史的原始材料,配之以相應的思考題,要求學生要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綜合所學知識,對有關問題進行論證、討論。這些是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的最好工具,所以要充分利用教材里的材料,以典型習題為范例,仔細講解,教給學生解題方法。第一步,要先讀懂材料,通過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第二步,聯想課本中內容來解題。第三步,有的問題要弄清問什么,通過看材料,能否直接找出答案。經常找一些材料題,并逐漸地由易而難布置一些解析題,讓學生練習。
總之,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歷史教學的根本。這些能力將來步出校門后,可以用于實際生活,在這一點歷史教學的社會功能是其他任何學科無法提供的。因此,我們歷史教師有責任幫助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獲得有益的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 李榮榮.淺談高中歷史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J].收藏界,2010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