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風
【摘 要】目的:總結慢阻肺患者康復護理中不同方式及其效果。方法:2018年10月開始總共選取80例COPD患者作為案例,患者入選時間截止于2019年8月。對照組主要提供藥物治療,研究組提供運動和呼吸訓練??偨Y兩組患者的肺部功能指標。結果:在研究剛開始無任何干預的情況下實驗組與常規(guī)組患者的肺功能相近,P>0.05;在不同干預措施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肺功能得到了更加突出改善,改善后數(shù)據(jù)優(yōu)勢明顯,P<0.05。結論:慢阻肺康復治療期間運動和呼吸訓練的應用價值突出,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指標,值得普及。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訓練;運動訓練;肺功能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8-0117-01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屬于臨床中的常見疾病,其是因為氣道受限而導致的肺氣腫或慢性支氣管炎,存在較高的致死、致殘風險。40歲以上的患者臨床中COPD的發(fā)病率在10%左右,臨床癥狀主要是以呼吸困難、氣短胸悶以及咳嗽等為主。關于COPD首要治療方式為藥物,但是藥物雖然可以實現(xiàn)癥狀的控制,但并不能達到肺功能的改善與優(yōu)化,所以患者的預后生存質量普遍較差。對此,為了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綜合康復效果,本文簡要探討運動和護理訓練的臨床應用價值?,F(xiàn)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8年10月開始總共選取80例COPD患者作為案例,患者入選時間截止于2019年8月。分組完成后對照組和研究組分別為40例患者。前者的男性患者29例,年齡平均數(shù)65.24歲;后者的男性患者29例,年齡平均數(shù)65.24歲。上述資料相近,P>0.05。
入選標準:首次被確診為COPD;不完全可逆性的氣候受阻。
排除標準;存在呼吸道感染并發(fā)癥;預期預后效果較差;無法合理接受相關訓練。
1.2方法
對照組應用藥物干預,主要是采用敏感抗生素、糖皮質激素等方式進行對癥治療。
研究組提供運動和呼吸訓練,具體方式如下:1、步行。在康復初期讓患者在病房或訓練室當中進行步行訓練,每次訓練10分鐘。訓練期間需要做好安全保護,確保訓練可以在安全前提下進行,可以由醫(yī)護人員或家屬進行陪同;2、功率自行車。在自行車上進行訓練,訓練最初調整為最小阻力,根據(jù)訓練效果不斷提升阻力,每次10分鐘;3、肢體訓練。主動活動以上下肢為主開展,做好關鍵誒外展,前臀的屈曲等活動。所有關節(jié)活動均以每天2次,每次15次為主;4、呼吸訓練。首先開展腹式呼吸訓練,在專業(yè)人員指導之下進行訓練,并將雙手放在上腹部與前胸,根據(jù)呼吸的頻率不斷的收縮控制肌肉。吹氣訓練。吸氣之后縮唇并通過口緩慢的排出氣體,以吹動紙巾為標準,或者是將氣球吹鼓起來。
1.3觀察指標
總結兩組患者的肺部功能指標。判斷方式采用相應儀器設備實現(xiàn)對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與肺活量為主,以測試數(shù)據(jù)/預期數(shù)據(jù)為主進行對比。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shù)據(jù)資料均通過SPSS20.0軟件完成統(tǒng)計分析。所有的數(shù)據(jù)均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范要求進行錄入、計算與導出,數(shù)據(jù)由通過專業(yè)培訓后的2名工作者錄入,規(guī)避數(shù)據(jù)錄入錯誤。計數(shù)的資料采用率方式進行表達,同時應用X2檢驗。檢驗的基礎水準為P=0.05,低于該水準則證明有統(tǒng)計學價值。
2 結果
2.1對比兩組的肺功能情況
在研究剛開始無任何干預的情況下實驗組與常規(guī)組患者的肺功能相近,P>0.05;在不同干預措施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肺功能得到了更加突出改善,改善后數(shù)據(jù)優(yōu)勢明顯,P<0.05,見表1.
3 討論
COPD患者肺功能會處于一個持續(xù)下降階段,臨床中有效的治療可以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癥狀,并促使患者生活質量得以提升。對此,在臨床中如何有效開展康復訓練便成為預后重點。
運動和呼吸訓練主要是借助長期性的計劃性運動和訓練方式實現(xiàn)對患者骨骼肌的功能與心肺功能適應性提升,從而提升患者的運動耐受性,實現(xiàn)運動耐受量的提高,降低與控制呼吸困難的癥狀。對此,在COPD的康復訓練中運動和呼吸訓練可以達到更加理想的干預效果。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在研究剛開始無任何干預的情況下實驗組與常規(guī)組患者的肺功能相近,P>0.05;在不同干預措施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肺功能得到了更加突出改善,改善后數(shù)據(jù)優(yōu)勢明顯,P<0.05。該結果充分證明慢阻肺康復治療期間運動和呼吸訓練具備較高的應用價值。其中FEV1是評估患者氣道功能是否受阻的主要因素,可以直接證明患者的氣道癥狀。對于該臨床結果而言,可以基本證明運動和呼吸訓練具備較高的應用價值,通過分析,認為呼吸訓練通過鍛煉患者的腹式呼吸,可以有效提高膈肌的肌肉力量,并降低呼吸肌的耗氧量,從而起到改善呼吸困難的作用。運動訓練通過一定量的有氧訓練來增加機體的有氧代謝能力,鍛煉肌力,從而提高運動的耐量和心肺功能。
綜上所述,慢阻肺康復治療期間運動和呼吸訓練的應用價值突出,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指標,值得普及,值得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 伍桂雄.運動訓練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復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9,25(35):192-194.
[2] 吳媛.慢阻肺緩解期患者行肺康復訓練護理的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50):65.
[3] 馮妲,龔保源.肺功能康復訓練對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呼吸功能及運動耐力的影響[J].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2019,17(05):28-30.
[4] 張靜,尚茜,馬利軍,王凱,任曉轉.肺康復治療中重度穩(wěn)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jiān)護雜志,2019,18(04):314-317.
[5] 謝欲曉,盧茜,段亞景,司徒炫明.肺康復的發(fā)展現(xiàn)狀與展望[J].華西醫(yī)學,2019,34(05):49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