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嫦
【摘 要】目的:探究腦卒中肢體痙攣性偏癱患者接受溫針灸治療的效果。方法:將2018年5月-2019年5月100例腦卒中肢體痙攣性偏癱患者,以單雙號編號法隨機分組,對照組電針治療,實驗組溫針灸治療,分析2組腦卒中肢體痙攣性偏癱患者治療的結果。結果: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4.00%,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78.00%,P<0.05;2組治療后FMA評分、BI指數(shù)均高于治療前,P<0.05;實驗組治療后FMA評分、BI指數(shù)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腦卒中肢體痙攣性偏癱患者接受溫針灸治療,可獲得較好的效果,促進患者生活能力、運動功能等的恢復,意義重大。
【關鍵詞】溫針灸;腦卒中;痙攣性偏癱
【中圖分類號】R682.2+2【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8-0056-01
痙攣性偏癱的發(fā)生率、殘疾率以及死亡率均較高,且患者在疾病發(fā)生后,會出現(xiàn)功能障礙的情況,尤其其運動功能障礙,會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1]。因此,加強痙攣性偏癱患者的有效治療干預,十分必要。本研究主要對腦卒中肢體痙攣性偏癱患者接受溫針灸治療的效果作觀察,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將2018年5月-2019年5月100例腦卒中肢體痙攣性偏癱患者,以單雙號編號法隨機分組,50例/組。
納入標準:a:確診為腦卒中肢體痙攣性偏癱;b:存在肌肉痙攣、肌張力變高等的情況;c:自愿配合本研究者。
排除標準:a:精神疾病史者;b:嚴重心腦疾病、糖尿病者;c:難以對本研究積極配合者。
實驗組中,年齡53歲-82歲,均值(66.02±3.15)歲,出血性腦卒中患者22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28例,男27例,女23例。對照組中,年齡51歲-83歲,均值(65.89±2.98)歲,出血性腦卒中患者2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30例,男29例,女21例。對比2組腦卒中肢體痙攣性偏癱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間可比性較好,且本研究已被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電針治療,實施治療前,合理選穴,上肢選擇內(nèi)關穴、尺澤穴、極泉穴,下肢選擇血海穴、陰陵泉穴,將毫針(26號-28號)刺入穴位,毫針與電針連接,實施電針治療前,調(diào)整強度調(diào)節(jié)按鈕至零位,之后從小到大的順序,對患者可承受的相關電流調(diào)整,每次治療時間為10min,每天治療1次,以10d為一個治療的療程,共計實施5個療程的治療。
實驗組溫針灸治療,實施治療前,合理選穴,上肢選擇內(nèi)關穴、尺澤穴、極泉穴,下肢選擇血海穴、陰陵泉穴,將毫針(1.5寸以上)刺入穴位,留針中,艾團包裹針柄,控制艾團與皮膚之間的距離在3cm以上,艾團下段實施溫針灸干預,在溫針灸治療的過程中,若患者感到滾燙或灼熱,則在其針灸部位,放置硬紙片,每天治療1次,以10d為一個治療的療程,共計實施5個療程的治療。
1.3 觀察指標
對2組治療的效果作觀察,并分析2組治療前后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差異性。
效果評價:顯效:患者肢體功能,恢復至正常的狀態(tài),其可生活自理;有效:患者肢體功能,基本恢復正常,其生活基本可自理;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顯效率、有效率之和為總有效率。
運功功能:FMA運動功能評分評價,評分越高,運動功能越好。
日常生活能力:BI指數(shù)評價,評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4.數(shù)據(jù)分析
數(shù)據(jù)經(jīng)SPSS21.0軟件作統(tǒng)計學處理,P<0.05,統(tǒng)計學有意義。
2 結果
2.1.2 組治療效果分析
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4.00%,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78.00%,P<0.05。如表1:
2.2.2 組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分析
2組治療后FMA評分、BI指數(shù)均高于治療前,P<0.05;實驗組治療后FMA評分、BI指數(shù)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2:
3 討論
腦卒中患者,其有著較高的殘疾率以及死亡率。患者疾病發(fā)生后,存在運動功能障礙,降低其生活自理能力[2-3]。腦卒中肢體痙攣性偏癱患者,其疾病發(fā)生后,會出現(xiàn)明顯的疾病癥狀,其痙攣癥狀持續(xù)的時間較長,在3個月左右,甚至時間更久。提高腦卒中肢體痙攣性偏癱患者康復效果的關鍵,是緩解痙攣癥狀[4]。
本研究中,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4.00%,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78.00%;2組治療后FMA評分、BI指數(shù)均高于治療前;實驗組治療后FMA評分、BI指數(shù)高于對照組。表明溫針灸治療腦卒中肢體痙攣性偏癱的效果好,且可促進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運動功能的提高。溫針灸治療同時具有艾灸刺激、針刺刺激等的作用,在治療部位產(chǎn)生高溫,對循經(jīng)高溫線形成,促進血管的擴張,降低神經(jīng)的興奮性,從而緩解患者的疾病癥狀[5]。現(xiàn)代研究顯示,溫針灸治療,能夠疏通患者的經(jīng)絡,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且可改善缺血組織供氧,增強細胞新陳代謝能力[6]。
綜上所述,溫針灸應用于腦卒中肢體痙攣性偏癱患者中,有著較高的價值,可促進患者治療效果的提高,改善其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意義重大,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峰,陳勁松,涂美等.溫針灸配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痙攣性偏癱的療效分析[J].針灸臨床雜志,2019,35(2):14-17.
[2] 蘇彩霞,張文通,沈旭等.運動點溫針灸治療對腦卒中后小腿三頭肌痙攣和步態(tài)影響的臨床研究[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8,33(11):1344-1346.
[3] 陳冬梅,趙希春,何青川等.溫針療法治療腦卒中痙攣性偏癱的效果分析[J].醫(yī)藥前沿,
2019,9(25):24-25.
[4] 張璐,方劍喬.針灸對老年腦卒中后痙攣性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17):4222-4223.
[5] 季曄琦,王剛,李莉等.泥蠟療結合針灸治療腦卒中后痙攣性偏癱的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yī),
2015,30(1):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