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英
【摘 要】:目的分析ICU內患者發(fā)生院內感染現象的影響因素和護理要點。方法對2016年、2017年、2018年院內ICU收治的4130例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對發(fā)生院內感染的因素進行分析。結果2018年ICU患者院內感染率低于2017年,2017年ICU患者院內感染率低于2016年,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引起院內感染的因素比較多,加強對病房環(huán)境、管理制度、操作技術、藥物使用等進行規(guī)范,能有效降低院內感染的發(fā)生率。
【關鍵詞】:ICU;院內感染;護理要點;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18--01
院內ICU是負責對危重病人進行診治和病情監(jiān)測的一個重要部門。據相關學者指出,ICU內病人發(fā)生院內感染的概率要高出其他科室病人的3倍至4倍。為此,對ICU患者進行有效的控制和預防尤其重要。本文將分析ICU內患者出現院內感染的因素和護理措施,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院ICU在2016年、2017年、2018年等三年內收治4130例患者,住院時間都在48小時以上,其中有2028例男性,有2102例女性;年齡在18-84歲,平均(31.34±14.24)歲;其中由消化內科轉入的有1030例,由普外科轉入的有418例,由神經外科轉入的有1559例,由胸外科轉入的有814例,由急癥科轉入的有309例;每年ICU收治患者的疾病種類、性別等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
1.2 分析方法
對2016年、2017年、2018年院內ICU收治的4130例病人實施回顧性分析,包括臨床診療資料、抗菌藥物應用情況、病情診斷、化驗結果、侵入性檢查時的狀況等。調查每年科室上報發(fā)生院內感染的數據和病歷資料,然后進行原因分析和數據統(tǒng)計。
1.3 觀察指標
觀察2016年、2017年、2018年院內感染的發(fā)生率,根據《院內感染診斷標準》判定是否為院內感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用SPSS19.0軟件計算,組間檢驗用X2值,用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018年ICU患者院內感染率4.24%低于2017年的6.09%,對比后X2值為9.0910,P=0.0025<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2017年ICU患者院內感染率6.09%低于2016年的9.23%,對比后X2值為5.1101,P=0.0238<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論
3.1 ICU內病人出現院內感染的因素分析
(1)廣譜抗生素藥物的使用:ICU內都是危重患者,住院時間相對比較長,常需接受相應檢查和有創(chuàng)治療,患者免疫力都比較弱,如果長時間給予抗生素治療,會讓其出現菌群失調現象,進而導致院內感染。
(2)侵入性操作:大多數ICU病人都需要使用呼吸機,以及導尿管裝置將尿液引流到體外,時常進行中心靜脈置管、胃腸減壓、動脈采血等一些侵入性操作,上訴這些操作如果沒有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就會增加院內感染的風險,嚴重時還會讓患者出現生命危險[1]。
(3)病房環(huán)境:ICU病房內相對比較密閉,空間比較小,空氣流動性不佳,室內的濕度和溫度都比較高,護理人員如果不能定時對呼吸機內的濕化器水進行更換,沒有對病房進行嚴格的消毒,以及對各項消毒隔離工作處理不當時就會引起院內感染。
3.2 護理措施
(1)合理應用抗生素藥物:嚴格遵醫(yī)囑給病人應用抗生素藥物,定時對患者的排泄物和引流物的性質、量、氣味以及顏色進行觀察,并按時留取樣本,及時送檢細菌涂片,進行藥敏實驗和細菌培養(yǎng)。然后第一時間將化驗結果上報給醫(yī)生。加強對住院時間比較久、長時間應用抗生素的病人實施護理干預。
(2)侵入性操作:給患者實施相應侵入性操作時加強無菌操作,掌握相關有創(chuàng)監(jiān)測指征,以降低患者組織損傷。有關文獻顯示,院內感染主要傳播途徑為醫(yī)護人員的手。為此,在接觸病人時,護理人員應對自己的手部進行嚴格清潔。置入病人體內的導管要控制好時間,每周定時更換新的導尿管,每2周更換新的胃管,每月更換新的中心靜脈置管。并加強觀察相關侵入性引流管穿刺部位的皮膚情況,看是否出現腫、痛、紅、熱以及脫位等現象,發(fā)生異常及時對癥處理并上報醫(yī)生。
(3)病房環(huán)境護理:ICU病房內安置空氣凈化器,定時進行換氣,以保證病房內的空氣清新。并控制好病房內的濕度和溫度,每日對室內的工作臺面、地面定時消毒,定期對ICU病房內的環(huán)境實施細節(jié)培養(yǎng)觀察,根據檢測結果實施消毒滅菌[2]。
(4)完善管理制度:設立院內感染管理人員,制定院內管理方式,并嚴格執(zhí)行。定期對相關人員進行消毒隔離和院內感染知識的考核和培訓,提升醫(yī)護人員的責任感和業(yè)務能力。
4 結論
ICU患者出現院內感染的影響因素比較多。對ICU病房進行嚴格管理,完善預防院內感染的制度,侵入性操作時加強無菌操作,合理給患者進行抗生素治療能有效降低發(fā)生院內感染的風險。
參考文獻
黃金含,凌偉芳.重癥監(jiān)護室(ICU)患者院內感染的影響因素與護理要點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18):56.
盧薇薇.重癥監(jiān)護室(ICU)患者發(fā)生院內感染的原因及護理對策[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v.6(11):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