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燕霞
摘 要:新編教材對于三種課型的定位:從2019年9月起,上海初中階段六至九年級的語文教材統(tǒng)一用部編版教材,新教材以各單元課文學習為主,輔之以“名著導讀”和“課外古詩詞誦讀”,共同構建一個從“教讀課文”到“自讀課文”再到“課外閱讀”的“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
關鍵詞:課型的定位;實施過程;案例反思
1.基于《上海市初中學科基本要求》關于小說的確定
《上海市初中語文學科基本要求》關于初中階段小說教學內容的確定有以下幾個:如明確小說的主人公,梳理人物之間的關系;分析人物描寫的內容,概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梳理情節(jié)發(fā)展的脈絡,解釋情節(jié)發(fā)展與人物命運的關系;分析社會環(huán)境與人物命運之間的關系,推斷作者的情感傾向與價值追求等,這些路徑同樣適用于長篇小說。
2.專題探究與核心素養(yǎng)
初中語文統(tǒng)編教材安排有名著導讀,每本推薦的必讀書后面皆有提供的專題探究。專題研究是針對某一主題做的深入研究。學生可根據(jù)自身的興趣和能力與同學、老師、家長等一起選定一個主題,進行一系列有意義的研究。
【實施過程】
整本書閱讀的起點是讓學生直面文本,去理解主要情節(jié)、人物間關系、人物形象,作品內涵等。在《魯濱遜漂流記》的整本書閱讀中,我首先出示了驅動性問題:一個人,一座孤島。28年,何以生存?作者笛福為何要塑造魯濱遜這個人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完成“為魯濱遜寫小傳”的任務。
在理解情節(jié)的基礎上,學生合作梳理人物之間的關系,尋找對魯濱遜重要的人。
師:在魯濱遜的人生經(jīng)歷中,誰是對魯濱遜有重要影響的人?梳理人物之間關系,分析魯濱遜與不同人物之間關系背后蘊含的寫作意圖。
第五組:我組認為朋友是第一個影響魯濱遜的人,正是朋友的慫恿才促使魯濱遜真正開啟航海之旅;第二個影響魯濱遜的是去過幾內亞的船長,船長朋友公正無私,慷慨大方 ,教給魯濱遜航海的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讓他學會記航海日記,讓他懂得了做水手的基本知識。星期五是影響魯濱遜最大的人,他知恩圖報, 忠誠有責任心,適應能力強他和魯濱遜一起在島上度過了好多年, 星期五的到來讓魯濱遜圓了總督夢,自己則做了魯濱遜的奴仆。
第三組:我們要補充,葡萄牙船長也是影響魯濱遜的人。魯濱遜從摩爾人手中逃脫,這位船長救了他,為他提供一切幫助,讓他賺了一筆,為他后面的航海奠定基礎,當魯濱遜28年后返回里斯本,他返回屬于魯濱遜的財產(chǎn)。
我們還需要關注人物面臨的環(huán)境,指導學生根據(jù)魯濱遜在小島經(jīng)歷不同階段,為小島命名。
學生大多數(shù)都能分析出來魯濱遜從孤身一人流落荒島的絕望到通過奮斗重獲希望的改變。
第1組:魯濱遜剛到島上時,因為他孤身一人,感到?jīng)]有活下去的希望,所以叫絕望島;后來魯濱遜不但沒有死,還認識了一個朋友“星期五”,教他識字,給他穿衣服,魯濱遜的生活沒有那么枯燥,讓魯濱遜有活下去的希望,后來改為“希望島”。
師:有沒有同學補充下魯濱遜具體遇到哪些方面困難,又是如何解決的?
第5組:第一個問題是沒有糧食 解決方法是前期魯濱遜從廢棄的航海船上拿下餅干面包等食物,到森林捕獵,養(yǎng)山羊,并種植麥子 ;針對沒有住所的困難,解決方法是魯濱遜在荒島上找了塊合適的地方,用木頭和船帆達成一個簡陋的帳篷。后來找了一個附近有水的一個山洞,在山洞周圍插上堅固的木樁,提防野人和野獸 針對沒有武器,解決方法在山洞周圍插上木樁,自己制作;針對沒有生活用具,解決方法是利用陶土做出一些馬馬虎虎,可以湊合用的桶、盆子、碗……; 針對沒有衣服解決方法是用羊皮毛、葉子做的。
師:能否按照重要程度給這些因素排排序?
生2:食物第一重要,住所第二重要,武器第三重要,生活用具第四重要,衣服第五重要。
師:說下這么排序的理由?
生2:因為沒有食物,魯濱遜就死了,所以食物的需求最重要,只有住的地方安全,他才能更好的活下去,所以居住的需求第二重要,而武器可以防御敵人,并且可以打獵所以第三重要。生活用具可以滿足他的基本需要,所以第四重要,他在熱帶地區(qū),且一人,不需要衣服也可以活下去,所以衣服最不重要。
一個人,一座荒島,28年,何以可能?答案不言而喻。
現(xiàn)在請同學在此基礎上完成魯濱遜小傳的任務。
小傳的撰寫在專題探究的基礎上展開,涵蓋了理解、分析、論證等高階思維活動,學生的邏輯思維、辯證思維也在讀寫結合后的最終成果呈現(xiàn)時得到綜合發(fā)展?,F(xiàn)舉幾例子:
28年,整整28年,魯濱遜以難以想象的頑強與毅力去挑戰(zhàn)種種困難,他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一次又一次的憑借自己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和智慧站了起來,從遇難到禍生,從禍生再到建房、生活,從孤獨寂寞的生活到找到同伴,遇上朋友,再到離開荒島,回到祖國。多少年的風風雨雨啊,魯濱遜都挺了過來,他這近30年對生的希望就是毅力,這種精神是難能可貴的。
-------第六小組《魯濱遜小傳》
孤獨怎么辦?沒有食物怎么辦?沒有工具怎么辦?沒有衣服怎么辦……的一系列的困難,但他不放棄,沒食物就馴服山羊。魯濱遜站在山坡上剛剛搭建起的簡陋帳篷前,向著大海眺望時,我們相信,他在這里搭建的一定是希望之屋。這么多年不曾放棄回國的夢想。是希望的燈火一直搖曳在他的胸膛之中,放出企盼的光來。
-----第五小組《傳奇人物是如何練成的》
【案例反思】
1.專題探究內容的確定需與小說主旨相關?!皩n}探究”是統(tǒng)編教材名著閱讀的新增板塊。為了讓學生明白作者塑造魯濱遜這一人物的意圖,我設置了幾個專題探究。通過對于影響魯濱遜生存因素的重要排序,更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了魯濱遜不僅是一般意義上的冒險者,他還代表了那個時代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精神風貌----理性思維、善于利用資源、勇于開拓,勇于冒險的不懼困難的精神。
2.任務隱含小說閱讀路徑。學生通過之前的課內小說的學習,明確小說的基本路徑,而這種閱讀路徑同樣適合整本書的閱讀,并且學生通過一本書的深讀,可以明確一類書的閱讀路徑。遇到寫人的長篇小說時,學生可以明確這類小說的閱讀路徑:梳理主要情節(jié),分析人物之間關系以及背后蘊藏的作者的寫作意圖,通過人物與環(huán)境關系推斷作者價值追求。通過為人物寫小傳的方式可以將專題探究的內容具體展現(xiàn)出來。
3.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在指向高階思維的培養(yǎng)中,我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精讀章節(jié),提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思辨歸納理解。比如在讓學生對影響魯濱遜生存下來因素的重要性排序時,學生不僅需要精讀某些章節(jié),提取概括信息,還要作出自己的綜合判斷。并且讀寫結合,最終完成小傳的撰寫。而這些過程,都是小組通力合作的學習過程,也是思維發(fā)展和素養(yǎng)提升的過程。
綜上所述,基于整本書專題探究活動,能激發(fā)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促進學生深入學習,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岑玉池. "專題探究"——整本書閱讀指導的著力點[J]. 語文課內外, 2018, 000(014):116-117.
[1] 周成華. 整本書閱讀的基本導讀教學模式[J]. 語文教學通訊, 2019(14).
[2] 冉光勝, 李德珍. 例談整本書閱讀\"導讀課\"的基本策略[J]. 散文百家·國學教育, 2019, 000(004):106.
[3] 黃靜. 整本書閱讀的教學價值及實施策略[J]. 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 2017, 033(012):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