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家校共育中家長觀念的革新與轉(zhuǎn)變是提升育人能力、發(fā)揮育人效果的重要途徑?;诖?,本文就小學家校共育中的家長觀念問題進行探究,從個體、學校、社會等層面分析了家長觀念問題,并就人才觀、教育觀的轉(zhuǎn)變以及對于個體差異的重視等方面,為家長加深家校共育模式的認知給出了參考途徑。
關鍵詞:小學;家校共育;家長觀念
引 言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行舉止對于學生具有深遠的影響。新時期的小學教學中,單純的學校教育不足以對于學生的綜合性發(fā)展進行全面的引導,因此,需要在家校教育中提升家長觀念的認知度,進而完善家校共育的育人模式,提升育人效果,滿足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一、小學家校共育中的家長觀念問題
(一)個體方面
由于家長間在個體經(jīng)歷以及教育背景等方面的不同,進而引起家長在家校共育模式中對于教育的理解以及重視程度的各異,因此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意識到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重視日常生活中言傳身教。此外,由于多數(shù)家長缺乏系統(tǒng)的教育指導,導致部分家長缺乏正確的教育能力,加之傳統(tǒng)教育觀念中家長制度、師尊制的限制以及近代西方教育思潮中對于獨立性、平等性的錯誤解讀,進一步加深了家長問題的局限性,這就需要從教育觀念以及教學意識方面入手對于教學進行正確的認知,完善家長教育。
(二)學校方面
學校方面,部分家長過度依賴于學校教育,高估學校教育的作用,將育人的責任歸責于學校,使得學校在日常教學工作的開展中大包大攬,在有限的教學資源以及教學時間中承擔著復雜的育人工作。這需要家長對于學校教育以及學校教學能力有清楚的認知。此外,部分家長對于學校的教學活動存在消極的評價,對于家校聯(lián)合育人的積極性不高,加之學校在進行家校育人模式的構(gòu)建中缺乏程序上的合理性,導致家長觀念問題的存在。
(三)社會問題
隨著新時期社會競爭的加重,導致家長焦慮情緒的產(chǎn)生,加之家長由自身經(jīng)歷而引發(fā)的對于社會公平性認知的偏差,加深了家長觀念的問題,進而對于家校育人模式的有效構(gòu)建造成了阻礙。
二、小學家校共育中的家長觀念問題的優(yōu)化對策
(一)樹立正確的人才觀
由現(xiàn)階段的教學現(xiàn)狀出發(fā),需要家長從觀念中對于家校育人模式進行解讀,明確家長教育在學生成長中的不可替代性,進而完善育人模式,推動育人效果。例如:在學生出現(xiàn)錯誤時,不要對于學生進行單一的批評,更不要以“別人家的孩子”來進行對比,要通過鼓勵與引導,為孩子提供一定的發(fā)展空間。此外,要通過自身的經(jīng)歷與經(jīng)驗引導學生發(fā)展,糾正學生思想認知方面的不足,以開放性的教育管理,提升育人價值[1]。學校以及社會中,要提升教學資源的均衡性,重視每一名學生的發(fā)展,為學生提供均等的機會,進而緩解家長的焦慮情緒,為家校育人的平臺建設提供保障。以此為學生構(gòu)建良性的發(fā)展環(huán)境,提升育人效果。
(二)擺正教育觀
良好的教育觀念是實施教育行為的前提,可以有效緩解學生個體與社會教育間的矛盾,進而糾正教育偏差,通過家長問題的糾正與解決,改善不良教育觀念的束縛性,以此通過家長教育觀念的深化為家校教育提供有效途徑:(1)家長應該認識到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發(fā)揮的作用各有側(cè)重,尊重個體的獨立性,提升家校教育的互補性;(2)家長應該學習系統(tǒng)的教育知識,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yǎng);(3)學校應當在這兩個方面與家長進行深入交流,共同找準兩方面教育的重點。以此樹立更加清晰的家庭教育觀念,提升育人效果。
(三)樹立尊重個體差異的兒童觀
家長與學校要認識到學生的差異,利用家庭教育育人能力的提升以及育人觀念的轉(zhuǎn)變,可以更好的提升教育的針對性,保證教育的完整性。在具體的實施中要做到:(1)破除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打破傳統(tǒng)的家校對立性;(2)細心了解子女,觀察子女的特點以及特長,以此掌握子女的發(fā)展?jié)摿σ约鞍l(fā)展方向;(3)關注子女的劣勢,提升子女對于自身的認知度,引導子女彌補自身不足;(4)因勢利導,提升子女的優(yōu)勢特長,進一步升華子女的先天優(yōu)勢[2]。
(四)擺正對學校教育的認識
義務教育階段小學教育的特征是整齊劃一和專門性,然而這個階段的小學生主要還是以培養(yǎng)子女德育、個體性為主,輔之以智育和社會化發(fā)展。因此,學校教育本身并不具有比家庭教育更大的優(yōu)勢,家長要從家庭教育出發(fā),提升對于家庭生活、父母品行等的重視程度,通過父母的影響,提升育人能力。此外,要加強家長與學校的溝通,讓家長融入學校的日常工作,讓學校走進學生的家庭起居。
(五)轉(zhuǎn)變對家校共育的認識
家長要對于家校共育從理念以及操作方法上要有充足的認識,并在此基礎上調(diào)整家校資源,提升資源配置的合理性,進而通過家長教育觀念的革新,多利用家庭教育提升對于學生的育人能力,并利用家庭與學校的教學搭配,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借助知行合一的理念,將行動落在實處,有效構(gòu)建家校共育機制的形成。
結(jié) 論
綜上所述,為保證小學家校育人模式的建立以及育人策略的有效落實,需要通過提升家長的觀念來為制度的落實提供支撐,進而更好的提升育人的效果。因此,要明確家校育人中家長觀念的根本,并以此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的落實,進而完善家長的教育理念,利用家長育人提升育人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華.重塑中國家長十大教育觀念[J].環(huán)境經(jīng)濟,2020(Z2):105-107.
[2] 楊曉陽.新時代創(chuàng)新家校共育工作的實踐路徑探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2019(02):92-95.
作者簡介:鐘麗娟(1991-);性別:女;籍貫:廣東省河源市 民族:漢族;最高學歷:本科;目前職稱:小學英語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家校德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