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麗娜
【摘要】語言,作為人類生活的交際工具,本來就是生動活波,千變萬化的,它絕不是語音、詞匯、語法三要素的機械組合。大家都知道,課外活動是教學的一種輔助組織形式,是課堂教學的延續(xù)和深入,是激發(fā)學生固有天分的最佳方式之一。所以,我們除了平時抓好課堂教學之外,還應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給學生提供一個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享受學英語的樂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設計合理、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英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關鍵詞】英語;課外活動;交際
實踐證明,加強英語課外活動可以有不少益處:
1.英語課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從要求學生背誦、模仿到自己創(chuàng)造,由淺人深,能夠促進學生對所學語言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提高各種語言技能。
2.英語課外活動不像課堂教學那樣控制嚴格,因此學生的心態(tài)較為松弛,能更好地參與到活動中來,激發(fā)學習熱情。
3.英語課外活動讓學生在更多的練習和實踐中逐步確立和接受了“說英語的自我”,增強了學好英語的信心。
4.英語課外活動能夠讓任課教師和學生間有更多接觸的機會,建立更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和特點,從而更好地組織教學,因材施教。
一、全面考慮,合理安排
英語課外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形式,應和課堂教學實際緊密聯(lián)系,但又不是課堂教學的簡單重復。否則,課外活動便失去了意義。因此,在安排英語課外活動時,必須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英語知識水平,選用切實可行的方法和形式,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各類英語課外活動。
為了開展好英語課外活動,應該有目的地制訂英語課外活動計劃。英語課外活動計劃一般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較大規(guī)模的課外活動計劃。這類計劃的制定,要以調動全體學生的活動積極性為前提,因此活動內容不能過難,要易于不同程度的學生接受,而且活動項目要少而精。要制定出活動具體舉辦時間、地點和參加入數(shù),并在開學初有意識地向全體學生公布,以便讓他們思想上早有準備。另一個是英語課外小組的活動計劃。英語課外小組的建立,我一般是挑選各班英語成績好的學生參加,而且小組成員不固定,每個學期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期中、期末考試成績臨時變動。這樣做不僅能使參加者產(chǎn)生“危機感”,還可以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他們的競爭意識。英語課外小組的活動時間一般是固定的,基本上每周一次,每次一節(jié)課左右?;顒觾热莩匾恼n外輔導,還穿插一些層次較高的英語游戲、比賽、智力測驗等,借以豐富課外小組活動內容。
二、形式多樣,寓教于樂
英語課外活動形式很多,但我們應該選用那些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生動活潑,簡單明了,能寓教于樂的活動形式,譬如英語朗讀比賽。我們就以課本所學課文為內容,要求學生按一定的語音規(guī)則去朗讀,參加人數(shù)不限,可自愿報名,可以組織學生評委進行評分,這種活動對培養(yǎng)和提供學生的語言能力大有益處。再如,英語書法比賽。這對初中低年級學生來說尤為重要?;顒酉纫园嗉墳閱挝唬巳藚⒓?,從中篩選出較好的一些參加年級比賽。
還有英文小報制作比賽??梢砸髮W生人人參加,比賽前必須向學生宣布制作要求,包括紙張的大小、小報的內容、版面設計及交稿時間和評分標準。此外,還可以舉辦豐富多彩的英語文藝晚會,特別是唱英語歌、演英語小品等。因為唱歌能陶冶人的情操,優(yōu)美的旋律能給人帶來歡樂,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喜歡唱歌。而英語歌曲,他們更覺新鮮、有趣。因此,學生常常是積極地主動地請教師教,自己自覺地練。
在選歌方面,可以選擇《Yesterday Once More》《ToBe the Number One》《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等耳熟能詳,易學易唱的歌曲,由于學生對英文歌曲特別感興趣,他們便經(jīng)常唱、反復唱。這樣,他們的在體驗音樂美感的同時,潛意識地復習或學習了一些單詞、句型,從而提高了他們記憶能力和英語學習的興趣。除此之外,“英語游園會”“英語書法比賽”“英語故事會”等活動也非常好。這些活動既可以調動大多數(shù)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又無須花費教師過多時間去準備,而且能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三、認真總結,以利再戰(zhàn)
每次活動開展之后,首先要算出成績,排出名次,公布獲獎名單,以資鼓勵。然后再由教師或評委認真總結,肯定成績,指出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糾正錯誤,提出今后努力方向。此外,教師自己還應對本次活動開展情況進行認真的書面小結,總結經(jīng)驗教訓,提出今后改進辦法,以便將來更好地開展此類活動,對參賽者的獲獎作品要及時張貼,做到善始善終。
參考文獻:
[1]郭小靜.組織課外活動建構趣味型農(nóng)村英語課堂[J].名師在線,2019(08).
[2]陳震輝.淺談如何搞好英語課外活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