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了8起師德違規(guī)案例。對此,公眾可能會有擔憂:這些人坐完牢之后,是否有可能再次進入學校、走上講臺?事實上,這種擔憂是不必要的,對于實施過包括猥褻、強奸在內的犯罪行為的教師,法律在嚴懲的同時,不會給其再次實施類似惡行的機會,教育、刑事、未成年人保護方面的法律相互配合,構筑起了一個全方位的懲戒和預防體系。
首先,教師實施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的,將永久性失去教師資格。其次,失去教師資格之后,從事其他教育類工作也會受到嚴格限制。最后,隨著法律的進一步完善,有特定犯罪記錄者將可能被終身排除在教育行業(yè)之外。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紅勃
來源:微言教育
寫作是一門專業(yè)性很強的學問,必須經過專門訓練才能掌握。教師首先要懂寫作。所謂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懂得寫作是學生表達思想情感的窗口,教師批閱學生作文的過程,實際上是與學生進行思想情感交流的過程,是心靈與心靈對話的過程。教師要包容學生的各種想法,發(fā)現(xiàn)有突出問題,可以找學生當面談一談,促膝談心,不一定非寫成批語不可。作文評價的關鍵點,是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閃光之處,同時指出是否符合本次寫作的要求。
寫作教學往往能體現(xiàn)教師的心靈是陳腐還是鮮活。如果教師的心靈是陳腐的,就很難讓學生寫出鮮活的文章來。
——北京一零一中學特級教師程翔
來源:光明日報
必須承認,諸如微商等網絡兼職的流行,的確大大拓寬了一個人的身份以及社會活動邊界,教師群體也很難完全回避這種趨勢。但是,有些底線是無論如何都不能被突破的。比如,至少不能影響正常工作。
更重要的是,教師從事其他兼職或者社會活動,應該避免直接與家長產生關系。尤其是微商這種營利性活動,如毫不“避嫌”地把家長作為生意對象,很容易給家長帶來“綁架”效應,這顯然突破了正常的教師與家長關系的邊界。
一句話,教師行為應該有邊界感,不能與既有的職業(yè)規(guī)定和師德相沖突。
——媒體評論員朱昌俊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地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這句話相信父母們都不陌生。但它常被人曲解成:放養(yǎng)孩子,順其自然,忽視了每一朵花從種下到綻放,離不開陽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潤,還有默默耕耘的身影。就像很多人鼓吹的快樂教育,只看到了快樂,卻忽略了教育。
冷漠地逼迫和一味放任孩子,是兩種極端。做父母最難的是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讓孩子在巨大的學業(yè)壓力面前,仍然可以擁抱快樂。真正的靜待花開,不是真的放任孩子,什么都不管,而是父母在心態(tài)上要保持希望,相信成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觀察并接納孩子成長的不同節(jié)奏,因材施教。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錢志亮
來源:錢志亮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