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顯
摘 要:語感是學生感悟語言的能力,現(xiàn)階段小學教學指向于課本內(nèi)容的理解,它很難關注到學生語感能力的培養(yǎng)。綜合語文課程教學現(xiàn)狀,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了解學生語感的基本發(fā)生規(guī)律,結(jié)合語文課堂改革,訓練學生語感。本文探討了小學生語文語感的培養(yǎng),并由聯(lián)系生活、朗誦體會、比較揣摩、進行表達等策略訓練學生的語文語感,加強學生在課堂上對于課本內(nèi)容的理解,完成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學生;語文語感;培養(yǎng)策略
語感是學生在長期訓練、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對于語言文字的一種綜合感悟能力,這也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教師在教學時應由語感訓練過程去讓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完成認知,強調(diào)語文課程教學的首要任務。在語感探索模式下,加深學生對于文本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日常授課時,教師要仔細揣摩現(xiàn)階段教學的一些不足。聯(lián)系生活,引導學生進行表達。重視語文課堂改革,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語感。
一、聯(lián)系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語文教材內(nèi)的每一篇文章都十分精美,它體現(xiàn)了作者對于文章的巧妙用心。但是由于生活經(jīng)驗的缺乏,很多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仍停留在教參式的解讀層面。教師在教學時難以找尋到符合學生進行學習的方案,這也沒有發(fā)揮出語文課堂教學的實際意義。教師需加強學生的生活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語感。[1]
例如在教學《父愛之舟》這一課程時,首先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品味“父愛是偉大的,我心中的父愛是深沉的”這句話。學生在品讀該句話時大多顯得十分疑惑,他們也很難了解到此句話所涵蓋的意義。對于學生而言,如果在生活中沒有父母愛的經(jīng)歷,那么他們還是很難感悟出父親為什么會在作者童年時給作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接著教師可以深入本節(jié)課程,讓學生思考父愛為什么深沉如山?父愛怎么如舟?學生會聯(lián)系生活,思考本篇課文。他們會知道在作者吳冠中的筆下父親是如山一樣的厚重,而母親則是如水一樣的溫柔?!陡笎壑邸肥且黄獪貪櫺缘纳⑽?,它用平白性的話語展示著父子之情。教師在學生搞懂本篇文章的布局特點之后,可讓學生探索如下幾個問題:在生活中,父母面臨困難將愛給予你的事例肯定不少,你在其中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什么?當時你的父母是怎樣做的?父愛和母愛有著怎樣的區(qū)別?你覺得自己的父母與文中的父母有著怎樣的相同性?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可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讓學生對這幾句話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幫助學生做好反復朗讀,讓學生在文中理解父親的形象。這完成了學生學習思維的突破,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也愿意跟隨教師一同做好學習。教師要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語感。
二、朗誦體會,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通過朗讀,教師可將學生帶入到特定的藝術場景中。幫助學生身臨其境,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文本中所描繪的一些情景。對于課本知識的朗誦過程而言,它更能夠喚醒學生對于美的形象認知。激發(fā)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跟隨導師一同做好學習。[2]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按照學生的學習性格去給學生帶來引發(fā),形成學生完善的語感。
例如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一課程時,由于本篇文章措辭精美,教師在教學時要引領學生對該篇文章的內(nèi)容產(chǎn)生深刻理解。首先,教師可由春天片段做出教學,引導學生對抽出、長出、融化、流淌等關鍵詞進行認知。指導學生在朗讀時應用輕緩的語氣,掌握好小興安嶺景物的基本特點。在朗讀過程中,學生會感受到節(jié)奏的變化,他們會聯(lián)想到小興安嶺的勃勃生機。接著教師可以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在朗讀時要求學生閉上眼睛,思考小興安嶺的景象。學生的學習動力會被教師激發(fā),他們在頭腦中開始想象小興安嶺的美景,并徹底被眼前的事物給吸引住了。教師隨機可以帶領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本篇文章,通過細細挖掘,品讀本篇文章的構句特點。讓學生在感悟過程中了解文章內(nèi)容,真正感受作者融入于《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一篇文章中對于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又如在教學《黃山奇石》這一課程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對黃山奇石的“奇”進行分析。鼓勵學生通過反復閱讀,了解黃山奇石景物的變化規(guī)律。讓學生在分析文本過程中,理解本篇文章的構思特點。教師可先用多媒體工具給學生播放完整的音頻,之后結(jié)合特色影片的展現(xiàn)讓學生觀察黃山奇石的形狀。大多數(shù)學生都在腦海中形成了對于本篇文章的基本認知,教師隨后可以要求學生進行反復朗讀,以學生的理解學習作為基礎,引領學生進行深入探討。借助朗誦體會,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語感。
三、比較揣摩,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語文學科教學的工具性指引著教師對語文課堂進行不斷變革,教師需在教學時組織一些語文實踐活動。由此類語文實踐活動去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感,在教學時幫助學生認知基本內(nèi)容。讓學生在感悟字、詞、句的基礎之上,對文章的構思進行深刻認識。[3]
例如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一課程時,教師在教學完基礎字詞之后就應該引導學生對美麗的小興安嶺本篇文章的布局特點進行分析。感悟作者在構思美麗的小興安嶺本篇文章時所融入的一些感情,并揣摩小興安嶺那人間仙境所具有的形象美感。學生會在教師的鼓勵之下,對本篇文章的字句進行逐步分析,他們感受到了小興安嶺作為人間樂園的獨特美感。教師隨機可以鼓勵學生對文章語言做出分析,要求學生品讀一下“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這一句話的含義。很多學生都認為這句話非常的美妙,但是他們說不出該句話到底美在哪里。教師隨機可以提問學生能否將抽出變?yōu)殚L出,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迅速在課堂上播放相應的PPT課件,讓學生比對抽出與長出這兩個詞語所展示的含義。在一番比較之后,學生能夠清楚的認知到長出是經(jīng)過一定時間才能夠伸出枝干,而抽出則是快速的生長出來,很明顯應用抽出在這里是更加生動形象的。學生在認知這些知識時也會變得更加深刻,在比較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本篇文章詞藻的準確性進行分析,幫(下轉(zhuǎn)頁)(上接頁)助學生感悟文章內(nèi)涵。又如在教學《秋天的雨》這一課程時,《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味較濃的散文,文章中的很多內(nèi)容都值得學生進行解讀。作者在構思《秋天的雨》本篇文章時,首先從秋天的特點開始闡述。之后從秋天的到來寫起,通過展示秋天的各類收獲、動物行動、植物過冬景象,讓學生關注文本內(nèi)容。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品讀課文第一段“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它帶著清涼和溫柔,輕輕地趁你沒注意,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弊寣W生分析本句話到底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學生會在認真揣摩過程中結(jié)合《秋天的雨》本篇文章的構思特點進行分析。教師可在訓練學生學習素養(yǎng)的基礎之上,通過比較揣摩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語感。
四、進行表達,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在表達過程中,學生會得到一個自由發(fā)展的機會。這是綜合學生學習模式,進行探索的一類過程。教師應盡量創(chuàng)造一些適合學生進行表達的機會,借助多樣表達課堂構建讓學生擁有一個更加多元的思維。在語文教學經(jīng)驗總和過程中,界定教學目標、教學策略,對實施語文課堂教學的方式進行一定的變革。綜合表達訓練方案,讓學生重視文本框架以及結(jié)構方法調(diào)整路途,對學生的語感能力做好著重訓練。
例如在教學《鳥的天堂》這一課程時,教師就可以抓住句子“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一棵大樹枝干的樹木不可計數(shù)”這句話,讓學生對其進行分析。學生大多會按照自己的學習思路去對本篇文章做出了解,他們會結(jié)合《鳥的天堂》本篇文章的布局特性去進行分析,通過比較兩句子的表達方式不同,最后概括出本篇文章的學習特點。學生通過比對能夠發(fā)現(xiàn)該句話主要還是用來表示對于樹干粗大的形容,它展示出了當?shù)貥淠镜拿ⅰ_@樣的學習過程會讓學生獲得一些不一樣的感受,他們會總結(jié)學習方案,對于《鳥的天堂》本篇文章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之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對內(nèi)容方面做出重新認知,讓學生思考一下作者第一次經(jīng)過了鳥的天堂為什么看不到鳥的原因?學生通過解讀會了解到作者與鳥兒而之所以不碰面,也主要與時間因素有關。最后教師可以追問學生,要求學生思考本篇文章的布局特點到底好在哪里。學生在課堂上大多踴躍發(fā)言,一些學生認為本篇文章的結(jié)構非常的新穎,還有的學生則認為文章把句子表達的十分傳神。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進行表達,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完成語感能力的遷移。注重語言教學的生動性、有效性,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語感。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必須注重合適教學方法的應用。由語文語感的教學內(nèi)涵去進行分析,通過訓練實踐,增強學生的感悟能力。在語言文字訓練方面,著重學生語感的訓練。通過教學方向調(diào)整,讓學生明確現(xiàn)階段的學習過程。由聯(lián)系生活、朗誦體會、比較揣摩、進行表達等策略,做好語文課堂改革。積極引進語文課程教學的新型方法,加強學生在課堂上的語感訓練。讓學生通過語言感覺,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認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完成學生語感能力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倪華玉.小學語文情感培養(yǎng)的策略研究[J].東方青年.教師,2012(003):148-149.
[2]孟曉東.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研究[J].新校園(中旬),2015(4):62-62.
[3]王高強.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研究[J].山海經(jīng):故事,2017(006):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