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圓,劉國杰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黑龍江150086)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簡稱冠心病,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腔狹窄或阻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引起的心臟病[1]。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與節(jié)奏的改變,我國冠心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嚴重影響居民的健康水平[2]。膳食質量是指膳食中主要食物和(或)營養(yǎng)素的種類、數(shù)量及其比例符合膳食指南或已證明的有益健康的膳食結構的程度[3]。有研究顯示,病人膳食結構與冠心病的嚴重程度有密切聯(lián)系[4],而提高冠心病病人膳食質量可以延緩病情進展,降低冠心病病人疾病復發(fā)率與死亡率[5]。目前對于冠心病病人膳食質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單一營養(yǎng)素的攝入量,對全面膳食質量的研究較少[6]。本研究旨在探討冠心病病人整體膳食質量對其疾病嚴重程度的影響,為今后病人飲食及生活行為干預提供指導,以達到改善與預防冠心病的目的。
1.1 對象 根據(jù)多因素分析樣本量估計的經(jīng)驗公式:樣本量是研究因素數(shù)量的5~10 倍,本研究納入多因素分析的研究因素有22 個,因此樣本量應在110~220例。選取2018 年1 月—2019 年6 月在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心內科住院治療的208 例冠心病病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經(jīng)臨床診斷為冠心病病人;②病情穩(wěn)定,能夠與他人正常溝通;③自愿參加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有肝、腎等其他系統(tǒng)嚴重疾?。虎诓±Y料不完整者;③語言理解及表達障礙者。評價標準:①體質指數(shù)(BMI)<18.5 kg/m2為偏瘦, 18.5~<24.0 kg/m2為正常,24.0~<28.0 kg/m2為超重,≥28.0 kg/m2為肥胖。②加拿大心血管病學會(CCS)分級[7],Ⅰ級為一般日?;顒硬灰鹦慕g痛,僅在強、快速持續(xù)用力時發(fā)生心絞痛;Ⅱ級為日常拖動輕度受限,快步、飯后、寒冷、精神應激或醒后數(shù)小時內心絞痛,步行200 m 爬樓1 層以上受限;Ⅲ級為日?;顒用黠@受限,步行200 m 或爬樓1 層以上會引發(fā)心絞痛;Ⅳ級為輕微活動或休息時會發(fā)生心絞痛。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1.2.1.1 一般資料調查問卷 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職業(yè)類型、身高、體重、吸煙史、飲酒史、運動習慣、血壓、心率、血糖、血脂。
1.2.1.2 半定量食物頻率問卷(Smei?Quantitative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SQFFQ) 由郝玲等等編制,按照東北地區(qū)的飲食習慣,共包括9 類、97 種食物,分別為谷薯類、蔬菜類、水果類、畜禽類、奶類、蛋類、魚蝦類、大豆及堅果、油脂類[8]。計算日均食物攝入量公式:食物攝入量=攝入頻率×每次進食量÷周期所含天數(shù),以g/d 或mL/d 的方式表示。該問卷CVI為0.96,Cronbach's α 系數(shù)為0.853。
1.2.1.3 地中海飲食問卷 評價病人的膳食質量,由Trichopoulou 等[9]編制,包括單不飽和脂肪酸和脂肪酸之比、豆類、谷類、水果和堅果類、蔬菜類、肉及肉制品、奶及奶制品、酒精8 個條目,男(女)性的平均每天攝入推薦量分別是:單不飽和脂肪酸和脂肪酸之比>1.6(1.6)、豆類>60 g(49 g)、谷類>291 g(48 g)、水 果和堅果類>249 g(216 g)、蔬菜類>303 g(248 g)、肉及肉制品<109 g(91 g)、奶及奶制品<201 g(194 g)、酒精<10 g(女性無此項)。符合推薦量計1 分,不符合計0 分。男性總分為0~8 分,女性總分為0~7 分,男性≥4 分為合格,女性≥3 分為合格。
1.2.2 資料收集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面對面方式進行資料收集。病人入院時,測量身高、體重、血壓、心率、血脂、血糖、CCS 分級,填寫一般資料調查表、半定量食物頻率問卷、心絞痛發(fā)生情況,按照收集的以上內容計算出病人BMI、地中海飲食分數(shù)等相關評價指標。共發(fā)放問卷210 份,回收有效問卷208 份,有效回收率為99.05%。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Epidata 3.1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錄入,應用SPSS 23.0 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數(shù)、構成比描述,等級資料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冠心病病人疾病嚴重程度的影響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 調查對象一般資料(見表1)
表1 冠心病病人一般資料(n=208)
2.2 冠心病病人膳食質量情況(見表2)
2.3 冠心病病人CCS 分級情況 不同特征病人CCS 分級情況比較見表3 。
表3 不同特征的冠心病病人CCS 分級情況比較 單位:例(%)
2.4 冠心病病人疾病嚴重程度的影響因素 以冠心病病人CCS 分級為應變量,以單因素分析有意義的變量(性別、文化程度、BMI、吸煙史、運動習慣、2 型糖尿病、高脂血癥、膳食質量)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冠心病病人的BMI、膳食質量、性別和吸煙史是CCS 分級的主要影響因素(P<0.01)。自變量賦值見表4,回歸分析結果見表5。
表4 自變量賦值
表5 冠心病病人疾病嚴重程度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3.1 冠心病病人膳食質量情況分析 冠心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轉歸與病人的飲食結構有著密切的關系[10]。本研究結果顯示,冠心病病人的膳食質量合格率為66.83%,略低于牛敬雪[11]調查結果;各類食物中,蔬菜類和水果類攝入不足普遍存在,均超過了80%,與李倩倩[12]的調查結果相似。說明冠心病病人的飲食結構不平衡。合理營養(yǎng)的核心是膳食結構要全面、平衡、適度,以食用橄欖油、新鮮蔬菜和水果為主,輔以少量肉類的飲食結構是目前世界公認的降低冠心病風險最好的飲食[13]。蔬菜類和水果類食物富含人體必需的膳食纖維、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長期攝入不足易導致缺乏某些維生素及礦物質的供應,引起機體生理功能紊亂及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10,14?15]。有研究顯示,膳食營養(yǎng)素的攝入情況與冠心病的嚴重程度有關[2]。因此,冠心病病人應該在飲食中注重增加蔬菜及水果的攝入,有利于疾病的康復。
3.2 冠心病病人疾病嚴重程度的影響因素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冠心病病人的CCS 分級以Ⅱ級和Ⅲ級為主,這反映了冠心病病人普遍在感受到了明顯的心絞痛癥狀后才會就醫(yī),健康意識相對較低。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冠心病病人的BMI、膳食質量、性別和吸煙史是CCS 分級的主要影響因素(P<0.01)。BMI 是衡量人體肥胖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BMI 較高的病人CCS 分級越高,與國外的一些研究結果[16]一致,說明BMI 較高的病人對飲食和行為等方面的健康意識更差,導致疾病的發(fā)展進程也更快,就醫(yī)較晚,心絞痛的程度越高。膳食質量反映病人的膳食平衡水平和營養(yǎng)攝入狀況。有研究顯示,一直被普遍提倡的低脂飲食并不能很好地預防冠心病的發(fā)生[17],這說明提高膳食質量水平、各類營養(yǎng)素的合理攝入、平衡飲食,比單純降低膽固醇的攝入量更能有效地預防并控制冠心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降低疾病的病死率。本研究結果顯示,男性病人的CCS 分級顯著高于女性。可能是由于女性在飲食、行為等方面的健康意識普遍比男性高,所以冠心病嚴重程度也要低于男性。有吸煙史的冠心病病人CCS 分級顯著高于沒有吸煙史的病人。研究顯示,吸煙是冠心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的主要危險因素[18?19],對于吸煙的病人,必須積極采取措施,幫助他們盡早戒煙。綜上所述,冠心病病人飲食結構不均衡,蔬菜、水果類食物普遍攝入不足,膳食質量有待提高。提示臨床護士應針對BMI 較高、膳食質量不合格、男性和有吸煙史的人群開展針對性的宣傳教育,倡導均衡膳食,改善病人的不良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