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藝
(浙江省長興縣第一小學,浙江湖州 313100)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智能終端、移動電視等新媒體的日益普及,以及教育現(xiàn)代化工程的逐步推進,信息技術正在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和教學方式,同時對教育技術的發(fā)展也產(chǎn)生深遠影響。筆者在如何更好地處理教育與信息技術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技術豐富學生體驗、激活小學音樂課堂方面,做了一定的嘗試。
交互式電子白板可以與電腦進行信息通信,將電子白板連接到計算機,并利用投影儀將計算機上的內(nèi)容投影到電子白板上,在專門的應用程序支持下,可以構造一個大屏幕、交互式的協(xié)作會議或教學環(huán)境。其包括批注、隱藏、拖放、放大、回放、模式切換、智能繪圖等諸多功能,被廣泛運用到各學段的課堂教學。筆者結合自身課堂教學,有選擇地使用其功能,實現(xiàn)師生互動,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式地學習音樂。
音樂教學包含對學生聽、唱、演、奏等多方面技能的培養(yǎng),抽象地告訴學生怎么樣、怎么做是達不到預期效果的。尤其是在體驗感受環(huán)節(jié),視頻播放為教師提供了有效的幫助。電子白板有一套編輯和操作軟件,在電腦中打開這個軟件界面,就可以導入一些視頻文件,更簡單的操作則是把白板當作電腦投屏,操作電腦就能讓學生觀看相應視頻。
在《羊腸小道》一課教學中,筆者介紹科羅拉多大峽谷時用圖片配音樂的方式,通過講述,或?qū)W生描述來感受大峽谷的壯觀,從而體驗音樂中配器的音色、旋律高低。實踐下來,學生不至于毫無反應,卻也達不到自發(fā)、主動尋找音樂的預設。經(jīng)過磨課,筆者嘗試改用動態(tài)視頻的方式,適當剪輯,配合音樂急緩呈現(xiàn)動態(tài)畫面:大峽谷時而蜿蜒盤旋、時而懸崖陡峭的畫面與音樂完美契合,不用教師多說,學生已然將畫面與音樂映入心底。接下去的互動,如演奏的樂器、音色的選擇、旋律線的走向等,學生擁有充分的視聽體驗后,更能主動探究作曲家的動機。
學生對未知的事物充滿好奇,這是天性。新奇的功能總能引起學生的關注,從而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結合課例,變著花樣地借助白板的輔助功能,對激發(fā)課堂教學的活躍性有很大幫助。
以欣賞作品《彼得與狼》教學為例。通過以往的樂器教學鋪墊積累,學生已經(jīng)大概了解幾類樂器的分組。第一課時,聆聽作品后發(fā)現(xiàn)作曲家通過樂器表現(xiàn)小動物及人物角色的狀態(tài),這樣聆聽變得更有趣,更有情節(jié)性?;趯σ延兄R的了解,學生也能說出其中一二,但部分學生還是對樂器的音色、特點缺乏熟悉感。為了加深他們對樂器音色的印象,第二課時可以設計一些游戲鞏固環(huán)節(jié):尋找樂器的家,即給相同組別的樂器涂上同樣的顏色等,這些環(huán)節(jié)可以運用拖動功能完成。先讓學生說一說知道的樂器名稱,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把樂器通過拖動功能移到白板,然后讓學生分類,如弦樂組、木管樂組、銅管樂組和打擊樂組。
幕布功能,即模仿演出時拉幕的效果,把正確答案或效果隱藏在幕布后面,等答案揭曉時再移掉幕布,給學生一種神秘感,鉚足了勁想看看幕后的結果。
涂色功能可以在分析作品情緒、速度、力度等音樂元素時,引導學生通過白板上的涂色功能選擇自己體驗到的色彩去表現(xiàn)。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用色彩描繪音樂又何嘗不可?把知識融入游戲環(huán)節(jié),更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他們對知識的探究也就變得主動。
在識譜教學中,學生的識譜水平參差不齊,往往會出現(xiàn)各種問題。教師可以通過電子白板的批注功能將重點和需要標注的音符進行說明。使用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將教師和學生聯(lián)系在一起,形成良性的師生互動。學生也可把自己不懂的問題在電子白板上做記錄,這樣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之后再共同探討并解決問題,拉近彼此的距離,使學生輕松地完成學習任務。
筆者在進行器樂教學時,經(jīng)常使用批注功能。幾個平行班的教學如果每次都板書樂譜既浪費時間,又麻煩,拷一份文件到每個班重復使用,然后根據(jù)各班實際情況實時批注,如前一個班的問題是換氣處不統(tǒng)一,教師實時標記好換氣記號,如下一個班出現(xiàn)的是銀的時值問題,就可以重點圈出講解。課后直接清除頁面批注,輪到下一個班時又可以再次操作,既省時省力,又能根據(jù)每班的情況對癥下藥,實現(xiàn)精準教學。
以往制作音樂課件,需要搜集大量的專業(yè)圖片、符號、音視頻等,導致把很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尋找”上。交互式電子白板的資源庫涵蓋小學一年級至高中三年級的全部課程,內(nèi)含豐富的教學圖片、PPT、Flash 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擁有了強大的資源支持,從尋找教學素材的困惑中解脫出來,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學習作品《彼得與狼》時,該作品涉及多種管弦樂器及打擊樂器,筆者利用資源庫找到相關的樂器介紹課件,利用放大、縮小功能,讓學生更清楚地觀察樂器;點擊每件樂器,聽辨不同音色,更立體地加深學生對樂器的認識,提高教學效果。
交互式電子白板在音樂教學中的投入使用,其功能之豐富,使用之便捷,使教師易于上手操作,學生在視覺上也能直觀地接觸信息,大大提高學生參與互動的機會。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各類軟件層出不窮。音樂教師有選擇性地學習、運用相關軟件,不僅能提升自身素養(yǎng),也方便了教學及其他音樂活動。
GoldWave 是筆者在音樂剪輯中經(jīng)常使用的一款軟件,它集音頻編輯、播放、錄制和轉(zhuǎn)換為一體,還可以對音頻內(nèi)容進行格式轉(zhuǎn)換等處理。它豐富的功能可以給音樂制作以強大的技術支持。音樂教師能掌握其剪輯、移調(diào)、速度等方面的簡單處理,便可以在上欣賞課的時候游刃有余。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設計,自主截取音樂片段或樂句,供學生反復聆聽、感受,增加其音樂體驗[1]。
筆者在欣賞教學中經(jīng)常會采用分樂句、分樂段聆聽的方法反復聆聽,分層體驗。學習音樂剪輯軟件運用之前,無法完成剪輯操作,偶有公開課才會請人幫忙完成技術支持,其余只能通過播放音頻時的拖放,這樣的操作往往不能準確地尋找到音樂切入點,也浪費了尋找音樂的時間,大大降低了課堂效率。筆者在不斷摸索中學習音頻處理軟件各功能,從不會到能嘗試使用,從生疏到熟練,嘗到在教學設計中得心應手地處理音樂的甜頭后,每節(jié)欣賞課都能帶領學生從細節(jié)到整體全方位聆聽感受,加深對作品的體驗,而不是走馬觀花式地欣賞。
音樂課涉及聽、說、唱、奏、演等,這對音樂教師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考驗。若想讓自己的課堂變得更有魅力,教師更得有七十二變的本領。音樂欣賞教學時,經(jīng)常會有視頻觀看以增加學生的體驗。為了能更有目的性地觀看,或有重點地進行教學,視頻處理軟件也是課堂教學的好幫手。筆者在學會音樂處理軟件的基礎上再次嘗試新技術,使用“快剪輯”對視頻及音樂進行處理。例如,為視頻配上合適的背景音樂,或消除背景音樂,抑或是截取視頻,這些都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音樂是一門以感受、體驗引領學習的課程,教師通過課前的精心準備,必定會給學生帶來更完美的試聽體驗。
微課時長為五分鐘左右,分為講授型、問答型、演示型等多種類型。具體采用哪種形式制作微課,要根據(jù)具體知識來決定,也取決于制作者的設計與創(chuàng)意[2]。微課的指向性很明確,內(nèi)容形式也可多樣,篇幅短小精悍,用途很廣。
器樂進課堂帶給學生音樂技能的學習,而音樂教師的授課班級較多,相同的器樂教學無非加重了教師的負擔。將教學內(nèi)容制作成微課,通過教師的講解、示范向?qū)W生展示,既省力又省時,方便教師把更多精力用在輔導學生實踐操作上,很好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3]。
筆者在教學口風琴時,利用微課制作了“同音吐奏”的教學微課。在微課中,教師通過講解示范的方法,親自示范,使全班學生都能通過視頻,觀看了解其演奏方法,改變了只有部分學生看到教師現(xiàn)場示范,而教師為了照顧全班學生需要到處示范的尷尬局面,省時又高效。同時,這節(jié)微課也能與其他音樂教師實現(xiàn)資源共享。如果把這樣的教學方式組內(nèi)累積,形成器樂教學資源庫,將會讓師生受益良多。
筆者通過自己的實踐,選擇在課堂教學中選擇適合的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師生互惠。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教育技術裝備的種類和數(shù)量均不斷增加,這為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更多方法和手段,有利于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自主投入音樂學習中來。世界萬物存在辯證關系,再好的東西也要運用適度,俗話說“過猶而不及”。這就要求我們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服務于課堂,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恰當?shù)膸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