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婷
(上海市寶山區(qū)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上海 201900)
有調查顯示,40%的產婦在產后1個月內有過便秘經歷,尤其是產后2~5 d 是便秘發(fā)生的高峰期[1]。 便秘主要表現為排便次數減少,或排便次數正常但糞便干燥、排出困難[2]。 便秘不僅影響產婦身心健康,而且嚴重影響產婦的食欲,甚至影響產婦實施母乳喂養(yǎng)[3]。因此,預防產后便秘十分必要。 開塞露、酚酞片等是治療便秘的常用藥物,其初次治療效果顯著,但長期使用反而會加重便秘的發(fā)生[4-5]。凱格爾運動即會陰收縮運動,主要為重復縮放支持子宮、膀胱、直腸和小腸的盆底肌肉,是一種促進盆底功能恢復的非手術治療方法[6],已被廣泛應用于產后盆底肌的康復, 但其關于預防產后便秘的相關報道較少。因此,本研究擬探討凱格爾運動在預防產后便秘中的應用效果。 現報道如下。
1.1 對象選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于上海市寶山區(qū)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分娩的產婦500 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初產婦;②年齡20~40歲;③無骨盆畸形和其他妊娠合并癥;④既往無盆腔手術史,無慢性便秘史,無肛管疾病(痔瘡、肛裂)、腸梗阻、腸易激綜合征;⑤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溝通交流存在障礙;②既往有心、肝、腎等重要臟器損傷;③長期濫用瀉藥;④有凱格爾運動禁忌證,如凝血功能障礙、有出血傾向、身體極度虛弱等。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兩組各250 例。觀察組產婦平均年齡(27.91 ± 5.34)歲,剖宮產149 例,自然分娩101 例。對照組產婦平均年齡(28.53±6.12)歲,剖宮產128 例,自然分娩122 例。 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1.2.1.1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產后預防便秘指導。 ①飲食:指導產婦多飲水,多進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②運動:鼓勵產婦盡早下床活動,每日堅持適量運動,運動強度以產婦能夠耐受為原則;③腹部按摩:指導產婦每日飯后1 h 行順時針腹部按摩,每次15 min。
1.2.1.2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指導產婦進行凱格爾運動。自然分娩的產婦在分娩結束回到病房后、剖宮產的產婦在術后拔除導尿管后, 由責任護士指導其正確進行凱格爾運動。 具體操作如下:產婦平臥,雙腿彎曲,吸氣時收縮恥骨和尾骨之間的盆底肌群,由外向內、由下往上收緊提升,以感覺尿道口和肛門之間的會陰部向內緊縮并向上提升為準,持續(xù)5~10 s,呼氣時肌肉慢慢放松,感受到盆底肌下降和伸展,停留數秒,再重復進行。 產后第1 周,10 次/組,每日4 組,每組間隔4 h;產后第2 周、第3 周、第4 周,每組次數在上周的基礎上增加5 次。
1.2.2 觀察指標①排便次數, 以有大便排出計1 次有效排便,2 次排便間隔時間<10 min 視為1 次排便;②平均每次有效排便耗時;③預防便秘有效率,顯著有效:每周有效排便次數≥3 次,且每次排便無費力、無排便不盡感, 大便性狀正常; 有效: 每周有效排便次數≥3 次,排便出現過費力/排便不盡感,大便性狀正常, 或者每周有效排便次數≥3 次, 大便性狀異常;無效:每周有效排便次數<3 次。 預防便秘有效率=(顯著有效例數+有效例數)÷該組總例數×100%。 采用Bristal 大便分級評分[7]進行大便分型,1 型為分離的硬團,2 型為團塊狀,3 型為干裂的香腸狀,4 型為柔軟的香腸狀,5 型為軟的團塊,6 型為泥漿狀,7 型為水樣便,其中1、2、3、6、7 型為大便性狀異常,4、5 型為正常。產后3 d 內由責任護士記錄產婦排便情況, 并通過圖文手冊對產婦及其家屬進行系統培訓, 教會其正確根據大便性狀確認分型, 從產后第4 天開始由產婦自行記錄其排便情況。產婦出院后,責任護士每周進行電話隨訪并匯總記錄產婦排便情況, 并根據第4 周產婦排便情況對預防便秘有效率進行評價。
1.2.3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描述, 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構成比描述,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產后4 周內有效排便次數比較產后第1 周、第2 周、第3 周、第4 周,觀察組產婦有效排便次數均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產后4 周內有效排便次數比較 (次,±s)
表1 兩組產婦產后4 周內有效排便次數比較 (次,±s)
組別 例數 產后第1 周 產后第2 周 產后第3 周 產后第4 周觀察組 250 3.67 ± 0.51 4.01 ± 0.87 4.88 ± 1.00 5.03 ± 1.56對照組 250 1.89 ± 0.98 2.83 ± 0.94 3.01 ± 0.08 3.99 ± 0.37 t 值 25.475 14.567 29.473 10.256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2.2 兩組產婦產后4 周內平均每次有效排便耗時比較產后第1 周、第2 周、第3 周、第4 周,觀察組產婦平均每次有效排便耗時均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在產后4 周內平均每次有效排便耗時比較(min,±s)
表2 兩組產婦在產后4 周內平均每次有效排便耗時比較(min,±s)
組別 例數 產后第1 周 產后第2 周 產后第3 周 產后第4 周觀察組 250 10.96 ± 3.09 8.99 ± 3.75 6.35 ± 1.02 4.58 ± 1.74對照組 250 13.52 ± 5.98 10.67 ± 4.06 9.65 ± 2.86 7.36 ± 3.01 t 值 6.013 4.806 17.184 12.643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2.3 兩組產婦預防便秘有效率比較產后第4 周,觀察組產婦預防便秘有效率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3。
表3 兩組產婦預防便秘有效率比較 [n(%)]
3.1 產婦發(fā)生產后便秘的原因分析產后便秘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 ①盆底肌松弛。 王起華等[8]指出,妊娠期隨著胎兒不斷長大,腹部逐漸膨脹,腹直肌和盆底肌被持續(xù)牽拉而松弛,甚至會引起部分肌纖維的斷裂,產后被牽拉的肌纖維不能迅速恢復至正常水平, 加之產后體質虛弱,腹部壓力減弱,導致排便力量減弱,是產婦發(fā)生產后便秘的主要原因。②飲食不當。受我國傳統觀念的影響,多數產婦產后飲食多以蛋白質為主,碳水化合物及纖維素攝人不足,大便呈堿性且干燥,不易排出。③活動量少。產婦產后虛弱,活動量少,腸蠕動減弱。 ④精神心理因素。 產后因激素水平迅速變化,產婦容易發(fā)生神經紊亂、產后抑郁,這些因素均會引起腸道平滑肌松弛,腸道運輸能力減退。⑤分娩因素。分娩時胎兒壓迫直腸末端和肛管, 局部靜脈及淋巴回流受阻,易引起出口梗阻型便秘。 ⑥麻醉藥物作用。 剖宮產產婦需使用麻醉藥物,這些藥物同時可抑制排便反射,導致腸道運動能力減弱。從中醫(yī)角度分析,產后便秘是產時失血,津血同源,血少則津虧,腸道干涸,便澀難行或陰虛便秘[9]。
3.2 凱格爾運動預防產后便秘的作用機制1948年,美國醫(yī)師阿諾·凱格爾提出凱格爾運動,是幫助女性訓練盆底肌的有效方法。盆底肌是封閉骨盆底的肌肉群,這一肌肉群猶如一張“吊網”,緊緊吊住尿道、膀胱、陰道、子宮、直腸等臟器,固定其正常位置,并具有多項生理功能,如控制排便、排尿,維持陰道的緊縮度等。妊娠期間, 因胎兒體積不斷增大, 加之分娩過程中產道擴張、胎先露下降,促使盆底肌纖維受到不同程度的牽拉而松弛, 造成盆底神經肌肉系統不同程度的損傷[10-11],容易引發(fā)產后便秘。 凱格爾運動通過有節(jié)律地進行盆底肌肉群收縮鍛煉,可使盆底損傷的神經肌肉被喚醒,盆底肌肉彈性和肌力增加,血液循環(huán)得到改善,進而促進其功能恢復正常[12-13]。此外,每次運動也對直腸起到“喚醒”作用,刺激大腦提醒排便[14]。因此,通過盆底肌訓練可有效預防產后便秘的發(fā)生。
3.3 凱格爾運動預防產后便秘的效果分析表1、表2 顯示,產后第1 周、第2 周、第3 周、第4 周觀察組產婦每周有效排便次數均多于對照組, 每次排便耗時均少于對照組(P<0.001);表3 顯示,產后第4 周,產婦預防便秘有效率為99.20%,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01)。說明凱格爾運動可有效預防產后便秘。 凱格爾運動是一種主動的、有意識的鍛煉過程,簡單易學,且不受時間、地點、體位的限制,隨時都可進行,是值得臨床廣泛應用的預防產后便秘的有效措施。表3 還顯示,觀察組有2名產婦預防便秘無效,追溯其具體運動情況發(fā)現,2名產婦在第1 周進行了有規(guī)律的凱格爾運動訓練,但從第2 周開始依從性變差,每天僅做1~2 組運動或者不運動。
凱格爾運動可有效改善產婦產后排便情況, 預防產后便秘的發(fā)生。 本研究未對產婦居家凱格爾運動情況進行監(jiān)測,尚有極少數產婦未能堅持運動,預防便秘效果不理想。今后的研究中,建議運用網絡信息技術如微信、QQ、企業(yè)微信等對產婦運動情況進行監(jiān)測,提高其運動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