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美丹
[摘? ? ? ? ? ?要]? 針對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方式和學習內容的局限性,運用心理游戲、小組技術、心理劇、角色扮演等體驗式教學法改革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通過課堂創(chuàng)設心理情境,使學生達到“行動參與、情感體驗、認知領悟”的目標,切實提升學生的心理品質和心理健康水平。
[關? ? 鍵? ?詞]? 體驗式教學;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0)01-0074-02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tài)。這說明人們已經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對個體、家庭、社會和國家的重要意義。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由于其學時長、受眾廣、系統(tǒng)教學而成為高校心理健康宣傳和知識普及的主渠道,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發(fā)揮著巨大作用。
傳統(tǒng)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方式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學習內容以知識性為主。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少,缺乏深刻的情感體驗,更缺乏實際演練心理技能的機會,無法調動學生知、情、行的深度結合。為了改善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充分調動學生認知理解、情緒體驗和行為訓練的結合,采用體驗式教學法改革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心理品質。
一、體驗式教學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中運用的基礎
對體驗式教學,趙曉暉認為是指教師通過精心設計的活動讓學生體驗或者對過去經驗進行再體驗,引導體驗者審視自己的體驗,積累積極正面的體驗,達到對體驗者本性的一種直觀的、清晰的透察,使心智得到改善與建設的一種教學方式。張蓉則認為,體驗式教學是通過實踐來認識周圍事物,用親身的經歷去感知、理解、感悟、驗證教學內容的一種教學模式。而井晶認為,凡是以活動開始、先行后知的,都可以算是“體驗式教學”。雖然專家學者的觀點不盡相同,但共識是體驗式教學法要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行動上獲得參與,情感上獲得體驗,從而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筆者認為,體驗式教學的核心是“行為參與、情感體驗、認知領悟”。
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的通知中曾明確要求,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有效運用知識傳授、心理體驗與行為訓練的方法,使學生從基礎知識、自我認識和心理調節(jié)三個方面提升心理素質。體驗式教學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運用有充分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從教學目標上來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目標是提升學生的心理品質,增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如何衡量學生的心理品質和心理健康水平,其關鍵點不在于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而是運用心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強弱,是以實際操水平為衡量為標準的。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目標來看,其與體驗式教學的核心“行為參與、情感體驗、認知領悟”是高度一致的。
從教學內容來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內容包括認識接納自我、情緒調節(jié)、人際關系、愛情和挫折的應對、人格塑造、生命意識等。所有內容都包含認知、情感和行為因素,所有教學內容都具體在社會情境中。因此,從教學內容上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體驗式教學的核心理念也是一致的。
二、體驗式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具體方法
體驗式教學的核心思想是指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參與、體驗、思考和領悟。體驗式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案例討論、角色扮演等都是體驗式教學的方法。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特點,筆者選用了心理游戲、案例討論、心理劇、角色扮演、小組技術等方法。
心理游戲是在團體情境中通過游戲互動的方式,促使個體觀察、學習、體驗,有針對性地指導解決自我意識、學習潛能、情緒調控、溝通交往、生存意志、心靈成長等方面的困惑,從而提升心理品質。如“假如還有三個月的生命”“生命線”的心理游戲,可以調動學生對生命意義的思考,使學生感受失去生命的恐懼,理解生命的價值、珍惜生命。
心理劇是通過戲劇的形式,將心理沖突和情緒問題逐漸呈現(xiàn)在舞臺上。心理劇能讓表演者在演繹的過程中探索、宣泄和分享自我的心理能量;也讓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探索和領悟內在的心理沖突。如在人際交往的章節(jié)中,使用了心理劇的教授方法,讓學生自己表演校園中、寢室中人際沖突的模式,促使學生反思、學習和成長。
小組技術是團體心理輔導常用的技術,即對學生進行分組設計。小組設計主要源于課堂人數(shù)的考慮。人數(shù)過多不利于各種活動的開展,同時同學間無法進行頻繁深入的交往。很多心理游戲在小組內開展、討論和分享,加強了學生彼此間的交流,也給學生提供了團體學習和演練的機會,可以切實提升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三、體驗式教學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教學設計
根據(jù)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內容,靈活選取體驗式教學方法,以專題的形式設計課程。以生命教育主題為例,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理解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懂得感恩,學會面對挫折,處理人生困難,珍惜生命。根據(jù)教學目的選用了小組技術、心理游戲、案例討論等體驗式教學方法。
利用小組技術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6~8個人(在第一次課完成分組,每個小組有自己的名字,有小組公約,有小組長)。設計了兩個心理游戲:“假如還有三個月的時間”和“生命線”。
課堂設計思路是通過兩個心理游戲,使學生真正理解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通過“生命過程”的圖片感知生命的奇妙,產生感恩之心;通過“生命的危機”的討論讓學生正確看待生命的挫折,珍惜生命。
具體教學設計如下:
四、運用體驗式教學法改革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效果和思考
對體驗式教學,學生反饋的接受度和滿意度比較高。多數(shù)學生反饋課程“有趣”“印象深刻”“收獲很多”。以“生命教育”的教學為例:當學生做“假如還有三個月的生命”這一心理游戲時,他們分享的內容涉及很多方面,如有學生說要在生命最后三個月好好陪伴父母,有學生說要把所有美食都吃遍,有的要實現(xiàn)自己的巴西足球之旅,有的要將器官捐獻……這個游戲讓學生產生比較大的情緒波動和深入的思考。有學生說:“最開始只當個游戲,可是越想越難過,真不想死?!睆膶嶋H教學上看,本次課確實調動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行動參與和認知領悟,很好地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
當然也有少部分學生不喜歡體驗式教學,表示“不愛參加”。教師觀察發(fā)現(xiàn)有少數(shù)學生不愿意參與游戲也不參與小組互動。對負面反饋,筆者認為一方面可能和學生的多樣性有關,另一方面是否也說明這些同學可能恰恰缺少這種體驗互動的能力,這需要進一步的研究驗證。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教師前期的課堂調動還不充分,學生沒有完全融入課堂氛圍中。
在運用體驗式教學法改革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實踐中,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值得思考和重視的問題。
1.體驗式教學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在體驗式活動中學生會有各種各樣個性化的反應,教師要具備應對各種狀況的能力,要有較強調動能力和現(xiàn)場把控力。
2.良好關系的建立是開展體驗式教學的基礎。當師生、同學間建立起良好的信任關系時,學生才愿意參與到體驗式教學活動中來。規(guī)范的分組、建組技術,班級契約,教師的態(tài)度等因素都對良好關系產生影響。
3.體驗式教學要重視學生的認知領悟。教師在設計教學時很容易被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將課堂設計成一個個活動的疊加。體驗式教學重視體驗,但更重要的是要在“體驗”的基礎上“領悟”,所以一定要重視活動后的討論、分享過程,這是促進思考,達成認知領悟的關鍵點。
4.平衡體驗式教學和講授式教學的關系。體驗式教學雖然在課堂氛圍、學生接受度、參與度等方面存在明顯優(yōu)勢,但也存在自身局限:不能大班上課,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和教學時數(shù)限制下,沒法完成足夠的知識傳遞。如何在活動體驗和知識傳遞間更好地平衡是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網絡學習的推廣可能是突破口,在線上自主學知識,在線下課堂參與體驗,從理論到實踐,更好地完成知、情、行相結合的學習過程。
參考文獻:
[1]徐偉煒,徐趙東.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回顧流程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8(12):205-206.
[2]李曉菲.體驗式教學法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適用性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52):164-165.
[3]何元慶,錢景.體驗式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構建[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4(11):74-76.
編輯 王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