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艷艷 寇相虎
【摘要】小學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德育教育則在基礎教育體系中占據(jù)著重要位置。小學生思想和心智尚未成熟,易受到不良社會現(xiàn)象和信息的影響,一些孩子不良習慣,便在此階段養(yǎng)成。班主任作為小學生的啟蒙教師,影響著學生行為和思想。班主任有義務和責任對其進行德育教育,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德育教育是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重要手段,對小學生人格品質形成起著積極作用。然而,當前我國小學德育教育現(xiàn)狀并不理想,教育有效性較差,如何改革小學德育教育模式成為了許多學者研究的課題。對此,將針對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新模式展開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 德育教育 問題 策略
小學教育中班主任發(fā)揮著不可代替的作用。班主任在小學生心目中有著崇高的地位,很多學生十分愿意和班主任分享自己的秘密。班主任教師可以利用這一優(yōu)勢,加強日常生活中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會學生怎樣做人、怎樣處世。
一、德育教育在小學班主任日常管理中的重要性
1.利于班級優(yōu)化管理。對學生實施德育教育,既能加深思想道德認識,又能幫助他們塑造健全的人格;既能營造積極的班級氛圍,又能協(xié)調人際關系,使他們和睦相處;既能實現(xiàn)師生的有效溝通,促進彼此理解包容,又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時化解矛盾;既能減輕班級管理的難度,又能優(yōu)化班級管理,促進班級和諧。
2.利于提升班主任的管理能力。伴隨社會發(fā)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已經(jīng)不言而喻。德育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衡量班主任管理能力的重要標準。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心智還沒有發(fā)育完全,學生的很多行為和習慣受到心情支配,由此會導致不良事件的發(fā)生。針對這一問題,需要班主任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提升自己管理水平,轉變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加大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對德育教育工作的滲透,使學生能夠在良好的氛圍中真正接受德育熏陶。
二、目前班主任德育工作面臨的問題
1.策略實施的方式缺乏多樣性。大部分老師會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制定相應的策略。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缺乏創(chuàng)新,已經(jīng)不能夠滿足現(xiàn)在學生的需求,不能很好地完成對學生的教導工作。傳統(tǒng)的方式主要以學業(yè)成績評價為主。這種方式相對比較落后,容易造成學生因學習而學習,對于思想教育方面的特殊性只進行量化考核,而忽視了學生的心理成長是長期性的過程。另外,部分老師雖然會采用結合實際的方式進行教導,但有些案例過于陳舊,學生對案例的理解不夠深刻,或者有些案例已經(jīng)與當前的社會情況有所偏差,造成學生對案例產(chǎn)生錯誤的理解。
2.忽視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隨著經(jīng)濟和科技的高速發(fā)展,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也非常大。尤其是在網(wǎng)絡發(fā)達的今天,很多不良的信息充斥網(wǎng)絡,學生深受其影響。這使得小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難度提升了很多。而小學生由于年齡尚小,自身的意志不夠堅定,心智發(fā)育不夠成熟,特別容易受到不良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仍采用以往的成績考核的方式,忽視了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教育工作者需要結合當前的社會環(huán)境、人文信息、價值觀、生活習慣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從而確保學生接受到正確的學習習慣和價值理念,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3.學校重視程度不夠。學校的重視程度不夠,這不是個別現(xiàn)象,而是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很多學校受大環(huán)境的影響和自身資源的限制,目前對學生的教育仍然以學分、晉升率為標準。這種標準的影響下,使得學校領導、教師對學生的教導產(chǎn)生一定的偏差,主要以學生升學為主要任務,而對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卻沒有得到很好的引導和解決。另外,部分學校負責德育工作的教師自身素質還有待提高,沒有意識到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沒有及時制定出相應的策略,對學生的思想進行良好的引導。
三、小學班主任實施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1.豐富德育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若想提升教學質量,調動學習興趣是有效途徑之一。班主任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豐富教學形式,立足教材,結合科學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意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深入理解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意義,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教師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比如,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豐富課堂呈現(xiàn)方式,選擇具有積極教育意義的動畫片或者短篇電影進行播放,充分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使學生認識到視頻內容想表達的意義,幫助學生正確分辨事物,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
2.開展有趣的班級德育活動。依據(jù)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性,班主任可以將德育教育滲透在班級日常教學工作中。班主任以此作為基礎,為學生制定適當有趣的德育活動,營造一種良好的活動氛圍,促使學生更易于接受德育教育。比如,在三八婦女節(jié),班主任可以帶領學生開展相關主題活動,鼓勵學生親自動手制作禮物給媽媽和奶奶;可以開展主題演講或者話劇表演比賽;還可以組織拍攝視頻,告訴自己的媽媽或者奶奶,你們辛苦了……通過活動,實現(xiàn)德育教育的滲透。
3.有效利用教學資源。為了促進德育教育與班級管理相融合,小學班主任既要對多元化教學資源進行挖掘,又要協(xié)助其他學科教師結合自身資源,對學生進行德育熏陶,使德育工作的效果得到有效提升。比如,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用積極、有正面意義的經(jīng)典名著對學生加以引導,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使學生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
4.注重引導學生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小學生還未形成自主建立行為習慣的能力,教師作為學生的領導者和監(jiān)督者,對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具有重要意義。班主任要從日常工作的觀察中,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言行舉止中的不良行為,并及時給予糾正。比如,學生有沒有隨地吐痰、隨手扔垃圾、說臟話等不良行為。班主任除了及時糾正外,還要采取懲罰與鼓勵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走出不良行為的誤區(qū),讓其充分認識到不正確的行為會導致的后果,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學校和家庭共同配合。班主任需要加強和家長的溝通交流,重視家長思想教育工作,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5.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的目的是保證學生的身心都能健康發(fā)展。在目前實際生活中,很多學生由于心理健康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而導致了悲劇的發(fā)生,人們也因此提高了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必須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提供傾述、解決的渠道,以此發(fā)泄不良情緒,保證身心得到有效疏導。同時也要結合家長輔助,幫助學生走出心理陰影,真正實現(xiàn)身心健康發(fā)展。
四、結語
總之,在小學生素質教育中,德育教育是基礎,是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小學教育已經(jīng)不僅僅局限于為學生傳授知識,而是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有效滲透德育教育。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比單單吸收知識更加重要。班主任作為引導者,要充分地認識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一定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式,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加大班級管理與德育教育相融合,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參考文獻:
[1]周明鳳.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J].科教導刊,2017,(04):151.
[2]王芳,來春旭.談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6,(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