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利兵 肉斯太木江·依馬木 依扎提古·爾根 若巴提·艾爾肯
【摘 ?要】目的:探究膽總管結石患者,開展腹腔鏡+膽管鏡手術治療的效果。方法:樣本病例范圍:2018年3月-2019年3月,以我院膽總管結石患者80例為主體開展項目研究,開展分組,行開腹手術(樣本容量40例)列入對照組,腹腔鏡+膽管鏡手術(樣本容量40例)列入研究組,對比臨床療效。結果:研究組術中出血量、下床活動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更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對照組低(2.5%vs20%),差異顯著,P<0.05。結論:于膽總管結石患者,予以腹腔鏡+膽管鏡手術治療,不僅有利于患者術后康復,減輕疼痛感,同時降低并發(fā)癥的風險,具有優(yōu)質的臨床療效,可實現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腹腔鏡;膽管鏡;膽總管結石;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657.4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672-3783(2020)08-0095-01
膽總管結石是臨床常見、高發(fā)性結石性疾病,發(fā)生在膽總管內,主要在膽總管中下段,臨床表現與結石在膽總管的阻塞程度、有無膽管感染等情況相關,病情嚴重時結石嚴重堵塞膽總管,阻礙膽汁流動,會誘發(fā)感染出現膿毒血癥、感染性休克等情況,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傳統(tǒng)開腹手術對患者局部損傷較大,不利于術后恢復,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腹腔鏡手術得到廣泛的應用,大大降低了手術創(chuàng)傷。本次研究以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膽總管結石患者80例為主體開展研究,圍繞腹腔鏡+膽管鏡手術的臨床價值進行分析,闡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樣本病例范圍:2018年3月-2019年3月,以我院膽總管結石患者80例為主體開展項目研究,開展分組,對照組、研究組2組樣本容量均為40例。納入:與臨床相關診斷標準相符;明確的手術指征;本次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支持和家屬及家屬均表示同意。排除:肝腎功能嚴重不健全者;凝血機制異常者;手術禁忌證者;意識不清、認知障礙者。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開腹手術,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常規(guī)手術消毒鋪巾,予以全身麻醉,于腹直肌處或右肋下緣部位做12-15cm手術切口,沿筋膜逐層入腹,檢查內臟、明確膽管、腎管、膽囊解剖位置,切開膽總管,取出膽結石,引流管置入,給予抗生素治療,抗感染。
觀察組:腹腔鏡+膽管鏡手術,取頭低腳高位,在超聲引導下找出病灶位置,于臍下緣做手術切口1cm,采取四孔法建立人工氣腹,維持氣壓14mmHg,于劍突下2cm處做操作孔,置入腹腔鏡器械,使用腹腔鏡進一步明確腹腔內部情況,找出膽囊三角,將膽囊動脈、膽囊管游離,再將膽囊動脈切斷,夾閉膽囊管,使膽總管充分暴露出來,于膽總管做縱向切口,置入纖維膽管鏡,明確結石數目、大小等,取出結石并將膽總管沖洗干凈,沖洗腹腔,T型引流管留置,縫合切口完成手術,術后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
1.3觀察指標
1.3.1手術相關指標:術中出血量、下床活動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
1.3.2觀察2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切口感染、膽瘺、皮下氣腫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以SPSS24.0軟件處理,t檢驗計量資料(手術相關指標),以“ ±s”表示; 檢驗計數資料(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以[n/(%)]表示,P<0.05,具統(tǒng)計學差異。
2.結果
2.1手術相關指標評價
研究組術中出血量、下床活動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更低,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評價
研究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對照組低(2.5%vs20%),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討論
對于膽總管結石患者,臨床以外科手術治療為主。應用傳統(tǒng)開腹手術,雖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手術視野的影響,病灶未徹底切除,切手術創(chuàng)傷大,疼痛大,患者術后恢復慢,并發(fā)癥幾率大,臨床整體療效并不理想[2]。
采取微創(chuàng)技術治療膽總管結石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①手術切口小,對患者損傷小,有效減輕疼痛,同時降低并發(fā)癥的風險,便于患者術后康復。②在腹腔鏡、膽管鏡的引導下,提高了手術的準確性及安全性,可最大程度的減少對周圍組織造成的損傷,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更短,降低腸粘連、腸梗阻的發(fā)生風險。③借助膽管鏡對腹腔情況進行全面探查,進一步明確結石情況,降低了對膽管帶來的刺激,以免術后出現水腫情況[3]。④采取腹腔性+膽管鏡手術最大程度保護十二指腸括約肌功能,減少并發(fā)癥幾率,促進患者更快康復,縮短住院治療時間[4]。本次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術中出血量、下床活動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更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2.5%vs20%),差異顯著,P<0.05??梢?,腹腔性+膽管鏡手術可減少術后出血量,減少并發(fā)癥,加快患者的康復進程。
綜上,對于膽總管結石患者,手術腹腔性+膽管鏡手術治療,能增強療效,促進患者盡快恢復,減小并發(fā)癥,因此可推薦應用。
參考文獻
[1] 游勤建, 袁發(fā)秀, 宋平. 腹腔鏡聯合膽道鏡與傳統(tǒng)開腹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療效對比[J]. 河北醫(yī)學, 2016, 022(005):721-724.
[2] 王恩彤. 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療效分析[J].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8, 018(007):1162-1163.
[3] 朱金理, 汪東樹, 潘書鴻. 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囊膽總管結石與開腹手術療效比較的回顧性研究[J]. 肝膽外科雜志, 2016, 024(003):200-203.
[4] 陳建斌, 魏思東, 孫建軍,等. 腹腔鏡聯合膽道鏡與開腹手術治療老年膽囊及膽總管結石的臨床對比[J]. 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 2019, 38(11):1270-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