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海萍,張云山,劉秋穎,張 蕓,姚文煥,王甜甜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心血管疾病之一,在我國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其對患者的健康狀態(tài)乃至生命安全易造成較大不良影響,在心血管疾病中致死率較高。頸動脈粥樣硬化作為冠心病的代表性特征,相關研究較為多見,其中超聲影像檢查被視為對頸動脈的狀態(tài)最具有直觀反應價值。與冠心病相關的血液檢測指標[1-2]多敏感度較高,對疾病實時反應作用較強,可為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措施制定提供參考依據(jù)。已有相關研究顯示,血小板衍生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可作為與血管功能狀態(tài)密切相關的指標,但肯定性及細致程度研究均相對匱乏。本研究旨在探究超聲影像聯(lián)合PDGF、Hcy對冠心病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特征的檢測價值,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解放軍總醫(yī)院第六醫(yī)學中心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期間收治的73例冠心病患者為觀察組,同期73名健康者為對照組。對照組包括男性42例,女性31例,年齡范圍40~73歲,年齡(62.8±7.0)歲。觀察組包括男性41例,女性32例,年齡范圍40~74歲,年齡(63.0±7.2)歲;疾病分型:心肌梗死型者40例,心絞痛型者33例;冠脈病變支數(shù):單支者30例,雙支者23例,三支者20例。納入標準:年齡20~75歲;男女不限;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心肌炎等疾病者;合并腦腎肺等器官功能不全者;陳舊性心肌梗死者;認知障礙及精神病史者。2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學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方法 對2組研究對象進行頸動脈粥樣硬化特征指標及血清PDGF、Hcy水平檢測。研究對象以仰臥位接受檢測,頭偏向檢查的對側,采用超聲診斷儀對頸總動脈進行檢查,探頭頻率為7.5 MHz,于鎖骨內側橫向依次進行檢查,檢查指標包括動脈硬度(β-stiffness,β)、脈搏波傳導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及壓力應變彈性系數(shù)(pressure-strain elastic modulus,Ep);另采集2組空腹靜脈(肘靜脈)血,采集量為4.0 ml,離心后采用酶聯(lián)免疫法試劑盒定量檢測血清PDGF及Hcy水平。統(tǒng)計并比較2組的頸動脈粥樣硬化特征指標及血清PDGF、Hcy水平,同時比較觀察組中不同分型及冠脈病變支數(shù)患者的檢測結果。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與計數(shù)資料均以軟件SPSS 21.0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頸動脈粥樣硬化特征指標及血清PDGF、Hcy水平 觀察組頸動脈粥樣硬化特征指標及血清PDGF、Hcy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特征指標及血清PDGF、Hcy水平比較(x±s)
2.2 觀察組中不同分型患者的頸動脈粥樣硬化特征指標及血清PDGF、Hcy水平比較 觀察組中心肌梗死型患者的頸動脈粥樣硬化特征指標及血清PDGF、Hcy水平均高于心絞痛型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中不同分型患者的頸動脈粥樣硬化特征指標及血清PDGF、Hcy水平比較(x±s)
2.3 觀察組中不同冠脈病變支數(shù)患者的頸動脈粥樣硬化特征指標及血清PDGF、Hcy水平比較 觀察組中三支病變患者的頸動脈粥樣硬化特征指標及血清PDGF、Hcy水平均高于雙支病變者,雙支病變者均高于單支病變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觀察組中不同冠脈病變支數(shù)患者的頸動脈粥樣硬化特征指標及血清PDGF、Hcy比較(x±s)
冠心病患者的動脈粥樣硬化表現(xiàn)突出,其管腔狹窄或阻塞,進而導致心肌缺血等情況,危害較大,死亡率較高,因此臨床對冠心病的診斷與治療研究較為廣泛[3]。在對本病的診斷性研究中,因血液指標及超聲影像檢查具有無創(chuàng)(微創(chuàng))、簡便、快捷等優(yōu)點,故相關研究較多[4-5],但結果存在普遍差異,尤其血液指標對于疾病的分型與嚴重程度等方面未見較高的檢測意義研究。因此,選擇既有助于冠心病實時狀態(tài)反應,又可對疾病分型與冠脈病變情況具有細致反應意義的指標是研究的重點。PDGF是研究較多的一類指標,其對于血管內皮損傷及血管平滑肌增殖狀態(tài)等可呈現(xiàn)直觀的反應[6-7]。在血管內皮受損后,其對平滑肌細胞起較強的誘導作用,引導其集中于內膜部位,為內膜的增生提供必要的基礎。同時本類指標對于細胞外基質沉積也有積極的作用,因此在穩(wěn)定新生血管及較大血管成熟方面均有改善效果,對局部血液供給有較大幫助。Hcy是在心腦血管疾病中具有反應價值的獨立危險因素,其與各類心腦血管疾病的關系廣受認知,有研究認為其在血管性疾病中的預測準確性是膽固醇的40倍。在斑塊性質及穩(wěn)定性研究中顯示,其對于血管炎性損傷有直觀的反應作用。有研究認為Hcy對血管的損傷是由于炎癥反應的啟動,并且通過血栓素間接影響血管收縮及血小板聚集情況;另外,本類指標可產(chǎn)生超氧化物和過氧化物,對血管內皮也可造成較大損傷,并可影響低密度脂蛋白的表達[8-10]。超聲影像是在動脈粥樣硬化特征中較為常見的一類檢查方式,其對于血管狀態(tài)的反應實時直觀,但對冠心病分型與病變支數(shù)方面的反應研究較少,且現(xiàn)存的研究對于其在相關鑒別方面的作用存在較大爭議。
本研究結果顯示,冠心病患者的頸動脈粥樣硬化特征指標及血清PDGF、Hcy水平均高于健康者,且心肌梗死型及冠脈病變支數(shù)較多患者的檢測結果顯著高于心絞痛型及冠脈病變支數(shù)較少的患者,提示超聲影像聯(lián)合PDGF、Hcy檢測對冠心病患者的診斷價值較高,同時對反映疾病分型與冠脈病變支數(shù)也有一定作用,可能與其對動脈粥樣硬化特征指標中的β、PWV及Ep有反應作用有關。同時疾病越嚴重者,血管損傷程度相對越高,因此PDGF、Hcy等與血管損傷有關的指標表達也越高,且PDGF與血管損傷后的修復密切相關,進一步提升了其表達水平;而Hcy與血管的平滑肌收縮及缺氧程度、血栓形成密切相關,因此在冠心病中的檢測優(yōu)勢突出[11-12]。綜上所述,超聲影像聯(lián)合PDGF、Hcy有助于冠心病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特征的反應,且對于本類患者的分型與冠脈病變支數(shù)具有一定的檢測價值,因此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應用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