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杰
摘? 要:“分層—合作”教學模式秉承“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可以通過合理的分層并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和要求來滿足了不同層級學生的學習需求,也可以通過組內和組間的合作學習來發(fā)揮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后通過將“分層”與“合作”有機的融合并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能夠大大提高教學的效果。本文針對體育教育專業(yè)籃球普修課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嘗試將“分層—合作”教學模式運用到體育教育專業(yè)籃球普修課教學中,從內容、方法、具體步驟等方面進行了初步分析,為體育教育專業(yè)籃球普修課教學改革提供一點參考。
關鍵詞:分層? 合作? 教學模式? 體育教育專業(yè)? 普修課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7(a)-0112-03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Stratification Cooper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Basketball General Course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WU Jie
(Guangzhou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510500? China)
Abstract: The teaching mode of "layering cooperation" adheres to the teaching concept of "people-oriented", which can meet the learning needs of students at different levels through reasonable layering and setting different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s, and can also play the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of students through cooperative learning within and between groups. Finally, through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and penetration of "layering" and "cooperation" In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it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Aiming at the practic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basketball general cours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is study attempts to apply the "stratification cooperation" teaching mode to the teaching of basketball general cours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makes a preliminary analysis from the aspects of content, method and specific steps,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basketball general course of phys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Stratification; Cooperation; Teaching mode;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General course
籃球是非常受大學生喜歡的運動,大學里面的籃球課程也廣泛受到學生的喜歡,如何提高籃球相關課程的教學一直是教學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向[1-2]。在常規(guī)的體育教育專業(yè)籃球普修課教學中,教師依據相應的教學大綱和教材的相關要求,遵循的是統(tǒng)一的教學目標,執(zhí)行的是統(tǒng)一的要求,對學生進行統(tǒng)一的標準化的培養(yǎng),仍然是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實際教學中,即使同一行政班的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中,也會出現身體素質和學習基礎存在差異的情況。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同基礎和水平的學生對同一教學目標和要求適應程度就有很大的差異,整體的教學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沒有真正踐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3-4]。因此,要提高體育教育專業(yè)籃球普修課的教學效果,必須加大對教學方式和方法的理論研究,尋找更加適用現代體育課程要求的教學模式[5]。本研究嘗試將“分層—合作”教學模式運用到體育教育專業(yè)籃球普修課教學中,從內容、方法、具體步驟等方面進行了初步分析。
1? 教學現狀
與其他專業(yè)的籃球普修課或公共體育課相比,體育教育專業(yè)籃球普修課的教學目標更加全面,學生不僅要學習和掌握籃球基本的技戰(zhàn)術,還需要掌握一定的籃球教學、訓練、裁判和競賽/活動組織的能力。更高的課程目標和要求,也符合體育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除此以外,體育教育專業(yè)的籃球普修課還有一個潛在的課程目標就是銜接后續(xù)的體育教育專業(yè)籃球專選課,在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籃球綜合能力的基礎上,為體育教育專業(yè)籃球專選課的人才選拔和培養(y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實際的教學中,部分學生“吃不飽”,部分學生“吃不了”的現象仍然比較明顯。體育教育專業(yè)籃球普修課的學生均需參加體育高考,在高中階段就經歷過一定的專業(yè)訓練,具有一定的運動基礎和技術學習能力。但是,在籃球基礎水平上則參差不齊,部分學生經歷過體育高考籃球專項的考試,已經初步具備籃球技戰(zhàn)術運用能力和比賽能力,更多的學生則缺乏對籃球的認識,基礎較差。在教學計劃的執(zhí)行時,教師往往陷入兩難的境地:教學要求低、進度慢就容易讓籃球基礎較好的學生“吃不飽”;教學要求高、進度快又容易讓籃球基礎不好的學生“吃不了”。
2 “分層—合作”教學模式的介紹
2.1 “分層—合作”教學模式的內容
簡而言之,“分層—合作”教學實質上是“分層教學”與“合作教學”兩種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將同一教學班中運動基礎、技術水平不同的學生劃分為不同的教學小組。不同組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和要求分層進行教學,在這基礎上強化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共同提高教學效果。由于教學目標、內容和要求的差異,不同組別學生的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上也有所不同。通過合理的“分層教學”可以實現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最終使得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收獲和進步。在“合作教學”中,既包括同水平間學生的合作,也包括不同水平學生間的合作。
2.2 “分層—合作”教學模式的特點與作用
“分層—合作”教學模式嚴格貫徹了“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教學要求,突出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和創(chuàng)造能力,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同時,“分層—合作”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不同基礎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得每一位有差異的學生個體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fā)展,充分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重視學生個體發(fā)展,落實了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通過“分層—合作”教學模式,讓不同水平學生均有的課程成績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達到較好的整體教學效果。
3 “分層—合作”教學模式的應用
根據“分層—合作”教學模式的基本內容,在應用時可以簡單的劃分為“分層教學”和“合作教學”兩部分的內容,兩者又要有機融合并且貫穿教學的始終。
3.1 分層教學
3.1.1 學生分層
“分層教學”的基礎就是學生水平的科學劃分,劃分的依據之一是學生既往的籃球學習或訓練經歷,特別要關注學生是否入選過高中籃球隊、體育高考是否報考的是籃球專項。其次,通過第一次課對學生實際技術水平進行摸底,也可以為學生水平的劃分提供參考的依據。在實際的教學中,體育教育專業(yè)籃球普修課采用小班制教學,人數介于20~25人之間,可以大致分為3個不同的層次。(1)A類:有一定籃球訓練經歷、掌握籃球基本技戰(zhàn)術、具備一定的比賽能力,這類學生占班級總人數的10%~20%。(2)B類:接觸過籃球運動,但沒有進行過籃球基礎練習,這類學生占班級總人數的50%~70%。(3)C類:很少接觸籃球運動,基礎較差,這類學生占班級總人數的10%~20%。
3.1.2 教學目標分層
在完成不同基礎學生分層的基礎上就要對教學目標進行差異化的設置,核心要求就是在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教學目標。教學活動都是在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范圍內進行開展,教學目標分層指的在實施同一內容的教學過程中,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難度的教學目標和要求[6]。例如,同樣是單手肩上投籃這一籃球基本技術的教學,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就有所差異。(1)C類的學生主要強調熟練技術環(huán)節(jié)、完成基本投籃技術動作。(2)B類的學生已經對基本的投籃動作有一定的了解,則主要強調完善投籃動作細節(jié)和加深對投籃技術動作要領的理解。(3)A類的學生則更加強調投籃動作的穩(wěn)定性和抗干擾能力,提高投籃的命中率。通過不同教學目標的設置,引導不同學生確定不同的努力方向,最終實現共同進步。
3.1.3 教學方法分層
不同層次學生籃球水平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籃球運動規(guī)律認識上的差異,這與自身的參與經歷有較大的關系。A類的學生通過親身實踐已經對籃球運動規(guī)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教學中適合運用討論式、探究式的主動學習方法,發(fā)揮學生自身的能動性,教學效果更好。對于籃球運動技術最弱的C類學生,則宜采用講解與示范的傳統(tǒng)被動式教學方法,先讓學生建立對技術動作的整體認識,再通過反復練習不斷強化。B類學生的籃球的認知程度介于其他兩類學生之間,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則更加靈活。
3.2 合作學習
3.2.1 組內合作學習
組內合作學習是形式相對固定。同一層次學生的學習基礎接近,在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也基本相似,所以在同一水平層次的教學小組中的學生自然形成了組內“合作小組”。所有“合作小組”成員均輪流擔任臨時組長,負責組織全體組員共同開展學習,評估學習進展,必要時組織全組一起分析討論來解決技能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充分發(fā)揮團隊合作的作用。
3.2.2 組間合作學習
相對于組內合作學習,組間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更多是臨時而不固定的,都是由老師根據教學內容的安排而臨時指定形成的臨時合作關系。首先,需要打破原有的分層結構,將不同技術基礎的學生按照比例臨時組成數個同類型的合作學習小組[7-8]。在組間合作學習小組中,A類學生臨時擔任臨時學習小組的組織者,充分發(fā)揮自身的示范作用,引導其他類別的學生積極實現教學目標。同時,通過語言引導和行為激勵,鼓勵B類、C類的學生向給一層級努力,從而提高整體的學習氛圍和效率。
4? 小結與建議
本文只是對“分層—合作”教學模式在體育教育專業(yè)籃球普修課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不同的解學內容和階段都有不同的運用方法。“分層—合作”教學模式的實施,對教師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熟悉科學分層的原理,也要區(qū)分不同層級學習教學方法、組織方法、指導方法上的差異。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將“分組學習”和“合作學習”有機融合,使得教學效果最大化。在實際應用中,分層是隨著教學活動的開展中而動態(tài)變化的,切不可固化層級,而要鼓勵和引導學生跨越階層,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針對不同層級學生的考核和評價也應該是分層的,要更加關注于學生學習的過程與變化,以便更加客觀地評價不同層級學習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 謝輝強.游戲教學法在高等院校籃球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6,6(15):31-32.
[2] 張楊魯豫.分層合作教學法在初中籃球教學中的實驗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9.
[3] 張永江,李品超.分層次合作教學法在羽毛球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7(5):128-129.
[4] 楊雷樂.不同教學模式在初中籃球教學中的實驗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8.
[5] 張明,張世林,陳榮梅,等.籃球專項課程的“全程多元導向”教學模式構建[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5(6):112-116.
[6] 鄭美玲.分層教學的歷史發(fā)展與當代審思[J].教育評論,2016(4):144-146.
[7] 殷運峰,方蕾蕾.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誤區(qū)及應對策略[J].當代教育科學,2019(4):29-32.
[8] 沖漠.合作解決問題能力的關鍵是合作[J].教育科學研究,2020(5):1.
[9] 許朝洲.“互聯網+”背景下高校籃球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探究[J].科技資訊,2019,17(26):162-163.
[10]楊建華.高校籃球教學中分層教學法的應用實踐[J].運動,2019(3):72-7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