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祥平
摘;要:明確當代教學觀念,摒棄傳統(tǒng)地理教學中僅注重考試成績、忽略學生培養(yǎng)過程的舊觀念;多角度分析和解決地理教學的重點、難點問題;還原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促進學習地理的興趣,增強對知識的好奇心;引導學生的自主能動性,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整體提高學生地理綜合能力是實現(xiàn)高中地理教學有效成果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方法;參與式教學
現(xiàn)階段,我國新課程標準已經(jīng)全面推行,新課程思想的實施已成為地理教學的焦點要點。大多數(shù)教師已在重新思考自己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改良和存在的問題,融入國內外成熟的地理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并結合我國的高中地理教學的特點。施以影響教師和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推動形成正確的高中地理教學意識形態(tài),以使地理教學可以系統(tǒng)性地延伸,尋求適合學生的實踐教學方法,提高地理學習能力。新課程改革主要是對教學理念、教學表現(xiàn)方式、因材施教形式的改革。其中,參與式課堂教學在高中地理課程中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使學生通過學習人文地理增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一、提升主體參與性的意義
1.體現(xiàn)新課改的推動作用
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地理知識,還要通過各種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靈活運用能力和地理思維意識,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逐漸暴露出的一些不足,給學生地理知識水平的快速提高帶來了一定障礙,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需要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引領下,發(fā)揮新課改的有效作用,切實改變這種狀況,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體現(xiàn)新課改的推動作用。
2.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
在《給老師的建議》中指出:“增加學生在學習知識中的參與度和感受到掌握獲取知識時的熱情,是有效激發(fā)和提升學生對知識提起獨特興趣的重要條件”。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加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樂趣和積極性,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進行獨立思考和除舊布新,這種教學方法能日漸增進高中地理的教學質量和學習的效果。
二、參與性教學的方式
1.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難解的知識點,使學生對概念和其中重點難以領會,從而阻礙了學生的學習興致。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的規(guī)劃中,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教授場景,從復雜性到精簡化,從模糊性到膚淺化,以特殊方式展現(xiàn)模糊難理解的地理知識,加強學生的感悟能力,讓學生擁有無限的向往和對地理知識的喜愛,以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最終提高高中生的獨立探究能力。例如:在地球運動的學習版塊中,充分利用地球儀和多媒體工具及投影儀等教學工具,以有趣的展現(xiàn)方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把地球公轉、自轉的規(guī)律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關系通過情景再現(xiàn)、影像欣賞、物理實驗等情境教學來提升對知識的理解。在理解和獲取知識的同時,可以大大提升學生對地理課堂的興趣和參與式教學實施的積極性。
2.知識聯(lián)系生活
地理知識離不開生活,在生活中提煉知識可以起到優(yōu)學優(yōu)教的雙重效果。高中地理的知識內容非常廣泛,如果教師只灌輸給學生理論知識,不但枯燥且很難讓學生延伸更多的地理知識,將課堂參與式教學帶入生活,可以深刻地體現(xiàn)地理教學聯(lián)系生活的重要性和成效性。因此,教師應充分引導學生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促進地理教學的有利發(fā)展,使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收獲知識的精髓,從而提高學生實際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此外,想要通過聯(lián)系生活來實現(xiàn)有效提高學生獨立探究能力,教師還要注意依靠循序漸進的方法,不斷引導學生認識這種教學方法的內在價值和外在動力,使學生認識到地理知識與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使學生可以有效地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探究意識來增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能力,更是極大地推動高中地理的動態(tài)教學。
3.開展小組合作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大力開展地理教學活動,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和獨立探究能力,提高學習地理知識的綜合水平。首先,為了保證小組合作形式的順利完成,教師需要掌握選題的技巧。鑒于不同程度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考慮這一因素,然后分析教學內容,進行分組。其次,確定主題后,應有針對性地進行探究計劃的設計,以使設計的探究計劃得以滿足學生的主觀需求,增強學生對地理課的參與,以及充分調動學生獲取知識的熱情。再者,發(fā)展研討活動,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使學生能夠有效地探索和分析該組中的地理知識問題,從而使學生能夠構建良好的討論環(huán)境。最后,進入合作成效評價階段時,教師應根據(jù)各組的突破性進展總結本課,并將合作中出現(xiàn)的協(xié)作問題和知識點難題進行及時分析和糾正,體現(xiàn)小組合作形式促進地理學習中發(fā)揮的優(yōu)良作用。
4.開展實踐活動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教師可以通過地理實踐活動的靈活設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的能力。比如:在指導學生學習氣象災害這門必修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學習完文章內容后,將學生分成小組,設計臺風形成的原因、氣象災害主要方面等問題來組織各組進行競賽回答問題,對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所有問題的獲勝小組予以鼓勵和獎勵,這會增加課堂游戲的樂趣。這種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增強學生之間的情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同時提高學生的地理知識水平。
結語
教師要注意轉變教師站在講臺上進行講課,學生圍繞著教師進行學習的老舊教學觀念。教師應真正走進學生中間,與學生保持平等和諧的關系。教師可以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指導者,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形成良好的學習動力,積極探索未知世界。教師應給予學生足夠的重視,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實現(xiàn)高中地理教學中提升學生主體參與性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郝智勇.基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20(04):168.
[2]袁文斌.淺論情境式教學在高中地理課堂中的嵌入[J].中國校外教育,2020(03):110.
[3]管彪.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地理教學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