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照強 羅東向
摘 要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為電子信息類專業(yè)的必修課程之一。這是一個技術方面的基礎課,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也很重要。傳統(tǒng)的授課型教學注重理論知識,確忽略了對學生操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在國家強調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的背景下,本文從“以學生為中心”、“以科研項目為指導”和“以理論實踐一體化為考核方式”三個方面探討了該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索,以期在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的同時,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
模擬電子技術;應用創(chuàng)新;復合型人才;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TN0-4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16.021
Abstract
“Basics of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compulsory courses for electronic information majors.This is a basic course in technology.In the teaching process,it is also important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he traditional lecture-type teaching focuses on theoretical knowledge,and it really ignore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operational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In the context of the country's emphasis on cultivating compound talents,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this course from three aspects:“student-centered”,“guided by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and“integrated theory and practice as assessment methods” It is hoped that while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urse,it will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ompound talents.
Key Words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Application innovation;Compound talents;Teaching reform
1 課程特點和教學現狀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是我學院微電子專業(yè)的核心基礎課程之一,也是通訊、自動化等相關專業(yè)的必修課程之一。這門課程先是介紹了基本半導體器件——二極管、三極管和場效應管的組成結構、工作原理以及輸入、輸出特性,在此基礎上,構建并分析了常用模擬電子電路的基本原理和輸入、輸出特性,最后根據所掌握的基本電路動手搭建滿足一定需求的小系統(tǒng)[1]。這門課程很大的特點是它的工程性。在實際工程的時候,我們要證明它的可行性。可行性就是說對拿到的電路或者自己設計的電路,能定性的分析它有什么樣的性能。要先看,先把它應該有的性能搞清楚,不是一來就開始計算。此外,實際工程在滿足基本性能指標的前提下總是容許存在一定的誤差范圍的。所以它的定量分析往往是采用估算,不一定要求特別準確的值。這門課程的另一個特點是它的實踐性。這是一門技術性質的基礎課,需要掌握常用電子儀器的使用方法、電子電路的測試方法、故障的判斷和排除方法以及EDA軟件的應用方法。這些都需要學生們通過實踐來增強這方面的認識。
目前,由于《模擬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知識點多、覆蓋面廣,而教學時間又有嚴格限制,教師在講授這門課時,往往都是以教師為中心,采用蜻蜓點水式的方案對課程內容進行概述性介紹。表面看起來知識點具有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但是實際上存在諸多的弊端。首先,快節(jié)奏的教學會使得學生難以有效地掌握課程中的基本概念[2],極大地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影響學習效果。其次,純粹理論化的教學方式讓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jié),容易造成學生只會紙上談兵[3]。最后,《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是一門技術性的基礎課,傳統(tǒng)紙面作答的考核方式不能有效反應學生的動手能力[4]。而且,由于考核一般安排在學期末,缺乏可靠的過程性評價,容易造成學生不重視平時的課程學習,為應付考試而采取“臨時抱佛腳”的突擊方式,不利于真正對知識的掌握。
2 課程教學改革的策略
根據以上對課程特點和教學現狀的分析,我們認為進行《模擬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和探索非常重要。在此,我們將從“以學生為中心”、“以科研項目為指導”和“以理論實踐一體化為考核方式”三個方面探討了該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索。
首先,課程的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為中心而展開。相比與傳統(tǒng)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我們采用多種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提升他們的積極性。例如,在內容上,我們將課程的知識體系進行了重構,改變原來的章節(jié)順序,依據知識點的內在邏輯聯系進行統(tǒng)籌和分類,對不同類別的內容進行不同的講授方式。在教學順序上,在課程前提醒學生做好預習的內容,在課程中鼓勵學生自主分析器件和電路特性,課后在微信群分享電子器件最新的進展,提高學生對這門課的學習興趣。
再者,讓學生實際參與到項目中來,提升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我們每兩周安排一次在項目實驗室上課。讓學生進入參與到真正的實驗室,了解模擬電子電路分析常用的儀器,包括示波器、信號發(fā)生器、數字萬用表和源表等,實現對常規(guī)半導體器件的認識、辨別和使用方法的熟悉。同時,可以實際看到課程中多種重要的實驗現象,包括信號放大、信號失真等等,以此向學生展示生動、形象的結果,增強他們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認識,提高授課質量。此外,在實驗教學上,也可以在課前設計一些具有引導性的問題,讓學生對預計的實驗結果進行理論上的分析。之后在操作中設計匹配的仿真實驗,對比理論結果和實際的測試結果,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對比結果,一方面可以驗證理論知識的正確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發(fā)現理論和實際存在差距,可以引導鼓勵學生展開討論,改進實驗操作或者進行正確的理論分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化傳統(tǒng)的被動接受為現在的主動學習。
最后,在期末考核方式上,必須將實踐操作內容作為考核的一部分。改變傳統(tǒng)應試化的考核方式所帶來的弊端,除了采用平時作業(yè)、課堂積極性、出勤等手段來檢查學生這門課動態(tài)的學習效果以外,在期中和期末考試內容上,減少純粹以記憶為主導的內容比例,增加常規(guī)電子電路的設計性考題。比如說,實驗電路的驗證性分析、由晶體管等元件構建反饋放大電路等等,考查學生對知識點的實際應用水平。此外,鼓勵學生參與各種正規(guī)的電子設計比賽,將比賽成績適當地加入到學生最后的考核成績中。如果比賽成績優(yōu)異,可以免除部分甚至全部的課程實驗,最后實驗成績計以滿分。
3 結束語
在如今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的背景下,電子技術也在日新月異的發(fā)展。傳統(tǒng)“填鴨式”的教育方針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潮流。課程教育作為培養(yǎng)新時代人才的基本載體,有必要通過改革培養(yǎng)目標來實現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在滿足理論知識講解的基礎上,課程教學應當與實踐操作相融合,進一步鍛煉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能力和實際解決問題能力,與時代需求相對接,為專業(yè)課的真正學習和之后的就業(yè)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童詩白,華成英.模擬電子技術基礎 (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張啟英.“模擬電子技術”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應用[J].科技論壇,2018,21:121-122.
[3]牟中飛,吳福根.激發(fā)學生學習打下物理實驗的熱情[J].中國現代教育準備,2008,5:90-91.
[4]鄧新榮.學分制改革與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關系探析[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 35(1):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