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東靜
【摘? ? 要】?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合作與交流,在合作交流中提升抽象思維能力。實施翻轉式教學,切實提高班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將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直觀化,促進學生更好學習。這樣可以改變傳統(tǒng)教學形式的缺陷,在促進學生學習的同時,大大提升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質量。
【關鍵詞】? 小學數(shù)學;抽象思維;能力
小學數(shù)學知識具有理論性強和邏輯性強的特點,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合作與學習可以最大限度促進自己和別人的學習。對于一些較難理解的數(shù)學知識,教師應該最大限度地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讓復雜和枯燥的知識內(nèi)容變得更加直觀生動,更加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改變傳統(tǒng)教學形式的缺陷,在促進學生學習的同時,大大提升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質量。
一、注重合作與交流,在合作交流中提升抽象思維能力
通過合作學習法,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在數(shù)學教學中存在著教材與學生、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三種關系,這三者之間的信息傳播是否能形成很好的互補關系,需要老師去進行積極的引導,提供比較充分的自主探索和進行合作與交流的空間。要想將這一功能發(fā)揮出來,就必須進行科學分組學習。小學生對數(shù)學理解不深,基礎薄弱,學習能力以及思維模式還存在一定的差異,個體之間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樣,在進行分組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還要考慮到學生的性格、年齡、學習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的差異,進行合理分配。在分組時做到互補的原則,確保每個小組都有一位數(shù)學知識掌握扎實、表達能力強、思維能力強的成員,每個小組應包含不同層次的學生,確保學習分組的合理性,讓每位學生都能充分地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點,這樣才能確保合作學習模式的正常運行。
例如;在進行“圓”知識點的學習時,老師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對圓的圖片和物體進行收集,然后由學生進行物料的準備,包括尺子、剪刀、繩子、圓的物品等。老師首先將學生進行均勻的分配,然后講清楚規(guī)則后小組開始進行合作學習。學生用準備的材料對圓的直徑和半徑進行測量,兩個學生進行實驗,一個學生進行實驗數(shù)據(jù)的記錄。對于三個不同的圓,分別進行測量,得到三組數(shù)據(jù)。此時,老師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同學們在經(jīng)過激烈的談論之后都得出了結論:無論圓的大小,圓的直徑總是它半徑的2倍。討論完畢之后,老師挑選幾個同學上臺,講解他們小組的實驗過程,以及實驗結論,以及怎樣得出的這個結論,進行詳細的闡述,通過各個小組的交流與溝通,不僅促進了大家的學習與交流,還溝通了大家之間的感情。此時,老師再進行總結,學生就可以更加容易地接受。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利用合理的提問與討論機制,發(fā)揮了學生在課堂中的群體作用,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加大了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
二、翻轉式教學,切實提高班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小學生對于一切新鮮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之心,好奇心是其主動求知和積極學習的重要推動力,所以在小學數(shù)學知識的教學中,既要保持學生的這一份強烈好奇心,也要努力讓班級學生在好奇心的引導下學習到更加多樣、高效的數(shù)學知識。創(chuàng)新課堂教育教學方法就是保持班級學生好奇心的一個重要方式,以學生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中心,就是要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主導的“一言堂”的教學模式,讓班級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形成師生之間一定程度上換位,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師的辛苦與付出,同時教師也更好地感受班級學生的學習需求,做好課堂教學策略的調整。
例如,在數(shù)學課程“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我會在帶領班級學生復習完之前所學的加法、減法、加減混合、乘法、除法、乘除混合運算等知識點,并清晰地講解完本課四則混合運算的知識點后,給予班級學生知識自我消化時間,讓班級學生針對自己的學習情況,及時提出學習問題,并給予及時解答。然后,我將課堂學習時間充分交到班級學生手中,給予班級學生準備時間,讓學生自告奮勇主動地上臺做一會“小老師”,給班級中同學講解本課的數(shù)學知識。在一位同學講課的同時,不僅要求其他學生認真聽,還要求班級學生給予他做出評價,實現(xiàn)班級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學習的自主、自查與自糾。最后,在本課知識的練習題目作答過程中,要鼓勵班級中的學生相互間出題考查,一方面鍛煉班級學生整體掌握和靈活運用本課知識,另一方面也增強了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方式,使數(shù)學課堂更加靈活有趣。
在這部分的教學中,我進行了班級主體變革方面的反思,翻轉式課堂并不是對于教師課堂教學地位的削弱,而是使用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來聯(lián)結學生與教師主體,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就是要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更好地激發(fā)班級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課堂參與熱情。
三、將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直觀化,促進學生更好學習
對于學生來說,不管是考試,還是對知識的實際應用,都是建立在充分理解所學知識的基礎之上的,如果學生對于所學知識沒有理解,或者理解得不夠深刻,在考試和實際應用的過程中,都將存在較多的問題和阻礙。在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時候,教師應該快速理清教學思路,整合相關教育資源,將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直觀化,進而有效應用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的主要目標也是促進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深刻理解,然后幫助學生學會實際應用。
例如,在講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事先準備相關的教學道具,讓小學生在課堂上現(xiàn)場觀察長方形和正方形模型,觀察之后,找?guī)讉€小學生對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進行描述,并且通過自己的觀察,找出長方形和正方形之間的差異,說出幾個不同點。經(jīng)過這一過程之后,小學生對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相關特征已經(jīng)基本掌握了,并且也了解了生活中常見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物品。這樣,小學生不僅加深了對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印象,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小學生的歸納分析和抽象思維能力,為以后的數(shù)學知識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胡瑜.利用拍手進行數(shù)學教學[J].小學教學研究,1990(11):49.
[2]李國瑞.對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抽象概括的思考[J].數(shù)學教學通訊,2013(19):62.
[3]劉培新.多媒體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運用例談[J].學周刊,2015(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