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西忠
摘要:中華民族有著許多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孝”便是其中一種。對學生進行孝心教育,有利于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體現文化自信;也有利于學生品性培育,促進個人發(fā)展。本文在分析對學生進行孝心培養(yǎng)的重要意義的基礎上,探討了孝心培養(yǎng)路徑與方法。
關鍵詞:孝心培育 ?德育 ?傳統(tǒng)教育
孝集合了愛心、善心和責任心,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之一。然而,當今社會出現了“啃老族”和“空巢”老人等與孝背道而馳的現象。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也不乏學校教育對孝這一德育內容的忽視這一因素的影響。
一、培養(yǎng)并加強學生孝心的意義
(一)孝心即是感恩之心、責任之心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备改甘沁@世上唯一全心全意、不求回報地為子女付出的人。烏鴉反哺、羊羔跪乳,動物尚且懂得感恩,人類作為地球上的高等生靈更應當具有感恩之心。對父母的孝心,就是對父母的感恩之心,同時也是報答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責任之心。我們要對含辛茹苦哺育我們的父母盡孝,這不僅是道德上的要求,也是法律上的要求。因此,培養(yǎng)孩子的孝心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視的要點。
(二)孝心是人生航行的風向標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自古以來,中國就把孝放在道德修為的第一位。如果一個人對父母懷有感恩之心,并將自己對父母的感恩之心轉化為行動并持之以恒,那么這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肯定不會低。對父母有孝心的人,通常情況下也會懂得對其他人感恩,是最值得信賴和交心的人。培養(yǎng)學生孝心,可以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礎。
(三)孝心是民族振興的內在潛力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強大凝聚力的民族,這強大的凝聚力背后便是傳承了千年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美德。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他們的精神面貌就是未來中國的精神面貌。學校加強對學生們孝心、感恩之心的培養(yǎng),便是為未來社會的發(fā)展培養(yǎng)出一批又一批高素質的生產隊伍,這對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fā)展有著非凡的意義。
二、學校如何通過教育強化學生的孝心
(一)親情影院,觸碰愛心
當今社會,絕大部分孩子都是在親人的“富養(yǎng)”中長大,從小便被照顧得無微不至,甚至還有一部分孩子養(yǎng)成了一身的“少爺病”“公主病”,以自我為中心,性格嬌縱。他們把親人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不明白其中的辛酸,更不要談感激之心。因此,引導學生加強孝心的前提便是讓他們學會感動。我們可以定期在學校播放淚點多的親情電影,讓他們體驗人世間至純至真的親情,流淚感動之余再引導他們聯(lián)系自身,想想自己的親人也是這樣不遺余力地庇護自己,從而生出對親人的感恩之心。然后趁熱打鐵,由老師指導,讓他們寫一篇電影觀后感,表達出自己對親情的感悟和對自己的家人的感恩之心。以此,讓他們更加深入地體會到親情的可貴、家人的可貴。
(二)點滴孝行,聊表寸心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通過一些小事來判斷一個孩子是否有“孝心”。大多數孩子的內心其實懂得父母的不易,并且也懷有對他們的感恩之心。但是由于年齡尚小,還不懂得如何用自己的言語和行動去表達這份孝心。因此,引導孩子加強孝心,首要的任務便是教會他們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表達出對親人的關心比如,當媽媽做完家務時主動給媽媽倒一杯水、給下班回來的爸爸遞一雙拖鞋、給奶奶捶捶背、幫老花眼的爺爺讀報紙……這些事情看似微不足道,實際上卻能讓自己的親人體會到真正的天倫之樂,同時也讓孩子們懂得了“孝心”是如何表達的。
(三)家校攜手,共育真心
父母在孩子教育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這是學校教育所不能替代的。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使孩子身心健康、蓬勃向上。而低質量的家庭教育則會使孩子的性格變得內向、自卑、怯懦甚至叛逆。據相關資料統(tǒng)計,中國目前的“不良少年”中超過85%都是由于缺少至親陪伴或家庭教育不合理引起的。因此,家庭教育是我們不得不重視的問題。學??梢砸约议L會的形式告知家長要求他們積極配合學校的工作,盡量抽空在家陪陪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當孩子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時,家長不要因為心疼孩子而去阻止他,也不要因為孩子做得不好而去責罵他,而是要給予適當的鼓勵,提高孩子盡孝的積極性,讓他們懂得,他所做的事情是最有意義的事情。“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作為父母,唯有讓自己的孩子懂得感恩、懂得回饋他人的付出,才能使他成為一個有責任心、頂天立地的人。等到他們成年,他們才有足夠的自信融入社會,并且被社會所認可。
(四)親言親語,演繹孝心
演講,是表達感情最直接、最優(yōu)美的方式。它能將文學的意境和自身的情感完美融合,再配合聲情并茂的表演,將演講者自身的情感淋漓盡致地展現給眾人。學??梢赃m當開展以“孝心”為主題的演講比賽,可以讓學生表達自己對“孝心”的理解,也可以講一講關于自己家庭的一些溫馨的小故事。以此方法,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加強對孝心的理解,還可以鍛煉他們的寫作、口才和心智。
(五)親子同臺,互訴衷腸
當代很多家庭父母和孩子之間都存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那便是缺乏溝通。也許是因為父母忙于工作沒有時間好好地和孩子交流,也有可能是彼此都不知道如何去表達或者羞于表達。針對這一現象,學??梢越M織一些增進父母與孩子間親密度的活動。比如,舉辦一場“給至親的一封信”的活動,讓家長和孩子把自己想說的話以信件的方式寫下來,信的內容可以寫自己對彼此的期望,也可以是一封感謝信,然后一起站在臺上把信中的內容大聲地念出來。家長和孩子都能夠把心里話說出來,彼此之間少了許多隔閡,關系自然更加親密。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也更愿意用自己的孝心來回饋他們。
(六)育貴堅持,持之以恒
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完成的,對學生引導并加強孝心的培育工作對于學校及教育工作者來說更是任重而道遠。學校和老師也應該把孝心教育作為自己終生的事業(yè),每周或者每隔一周舉辦一次以“孝心”為主題的班會,老師可以告訴學生們自己是如何對父母盡孝,也可以讓同學們自由發(fā)揮,暢談自己對“孝心”的理解,或者讓學生們講一講自己家里發(fā)生的有趣的事情。久而久之,“孝心”的概念便在潛移默化中深入到每一個孩子的內心。
三、對孝心培養(yǎng)的感悟
“百善孝為先”,中國人自古以來便崇尚“孝”并將其視作我們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作為新時代的教育者,我們有義務承擔起繼承發(fā)揚祖國優(yōu)良傳統(tǒng)的重任。深入培養(yǎng)每一個孩子的孝心、感恩之心,并且不斷強化這樣思想,讓孩子們都能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如果每一個孩子都能做到知恩圖報,那么這個社會將會更和諧美好,這個國家也將更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