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也應運而生。近年來,信息技術已經被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到教學中,語文學科也不例外。將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效整合,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他們語文學習能力都是有很大幫助的。文章將以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為例,淺析語文與信息技術有效整合的意義與具體應用方法。
關鍵詞:初中教學;語文;信息技術;整合方式
由于初中學生年齡尚小,思想相對而言不成熟,他們對學習的重視程度以及學習熱情總體上都不是十分高?;诖?,我們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必須把握住一切有效途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電子設備則是一個非常好的抓手。電子設備實際上也依賴于信息技術,在素質教育階段,它幫助我們實現(xiàn)了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提升了教學效率。
一、 初中語文課堂中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意義
(一)有助于拓寬學生視野
一直以來,語文教育工作者都在強調:語文來源于生活。此言不虛,我們日常中發(fā)生的事如果用文字記錄,實際上都可以稱之為閱讀,這是語文的一部分,而我們平時與他人交談的語言,也是語文的一部分??梢哉f,生活中處處包含著語文知識。而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雖也是經過了專家學者的層層篩選,但在語文生活這個大的框架中,這些課文所體現(xiàn)出的語文知識仍舊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想要讓學生學好語文,必須要想方設法拓寬學生的視野。而利用信息技術,則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手段。如今的互聯(lián)網包含著海量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為學生查找有關課程的資料,如視頻、音頻、圖片等。這些資料既有助于同學們理解知識,也減輕了教師備課難度,整體上提升了語文的教學效率。更重要的是,這些資料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讓他們意識到原來在課本之外,還有這么多豐富有趣的語文知識。他們還可以從這些資料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從而去積極探索。
(二)有助于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初中階段的學生年齡大多集中在13~15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對他們而言太過枯燥無味,因而難以使他們投入興趣學習。而結合信息技術的語文課堂,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多種多樣的學習資料,那些生動有趣的視頻還可以調動他們的聽覺、視覺等多感官。學生沉浸在這些學習資料中,學習興趣也大大提升。
(三)有助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
作為語文教學工作者,我們必須要明確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這些素養(yǎng)可以簡單概括為: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而隨著教育不斷深入發(fā)展,培育學生學科思維越來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視。這主要倡導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而積極發(fā)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在思考和創(chuàng)造中學習,而語文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則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完成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從而促進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
二、 初中語文課堂中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現(xiàn)狀
當今我國經濟發(fā)展十分迅速,與此同時我國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在逐年上升。過去的鄉(xiāng)村教育發(fā)展十分落后,高素質人才也寥寥無幾,但如今教育資源已經越來越向經濟不發(fā)達地區(qū)均衡,因此,這些地方的教育水平也較過去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在語文課堂中,利用多媒體教學也基本上能夠實現(xiàn)全國范圍內的普及。然而,在初中語文課堂與信息技術整合過程中,仍暴露出一些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信息技術的利用較為死板
由于我國中小學已經基本實現(xiàn)電子設備的普及,許多學校認為,應當在教學過程中較明顯地體現(xiàn)其作用。學校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極易被部分教師曲解含義。例如,許多語文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并沒有意識到做課件的優(yōu)點是什么,因此,只是機械化地將一些教材內容粘貼在幻燈片上,或是再添加一些課堂需要提問的問題等。教師這樣做實際上并沒有太大的意義,反而加重了備課負擔。
(二)不能較好地把握課堂節(jié)奏
在語文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過程出現(xiàn)的問題中,除了利用技術的不到位,還有一部分教師雖能正確認識信息技術對課堂的意義,但卻過度依賴信息技術。例如,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教師本節(jié)課需要講授一篇課文,但卻為學生準備了大量與課文相關的視頻圖片資料,導致學生在課堂中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于觀看視頻,從而混亂了課堂的節(jié)奏,耽誤了教學進度,這實際上也是得不償失的。
三、 初中語文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具體應用
(一)創(chuàng)新課堂模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俗語有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語文課堂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心理學家曾研究發(fā)現(xiàn),對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相比教師直白的表述,他們更愿意通過圖像、視頻等視聽資料汲取需要的知識。我們在實際課堂中,也可以抓住學生這一特點來開展教學。
例如,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第2課是《濟南的冬天》。課程開始前,老師可以先讓同學們描述一下自己眼里冬天的樣子,在同學們描述完后,為大家播放濟南的冬天有關視頻與圖片。這樣一來,同學們的注意力可以完全集中到所放視頻資料上,學習興趣得到提升。隨后開始朗讀課文階段,在這一階段,我們也可以摒棄傳統(tǒng)的齊聲朗讀模式,而是用幻燈片為大家播放有感情地朗讀材料。在這一過程中,讓同學們閉上眼睛,在聆聽中想象濟南的冬天的美。聆聽的同時,思考問題:“作者老舍在寫濟南的冬天時,都描寫了哪些具體的景物,它們有什么特點?”學生認真聆聽的過程中,教師板書課題以及與課文相關的問題等,可以使時間得到高效利用,提升課堂效率。朗讀環(huán)節(jié)結束后,請學生回答先前布置的問題。學生答:“作者老舍主要寫了濟南冬天的山水景色。山的形態(tài)主要有三種,陽光普照下的山是溫靜的,山景薄雪覆蓋下的山是秀氣的,城外的遠山是淡雅的。而水的主要特點是綠、清、亮?!?/p>
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語文課堂中結合信息技術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此,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以創(chuàng)新課堂形式為目標。而創(chuàng)新形式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借助優(yōu)質的課件。我們在制作課件時,可以添加豐富的教學材料,考慮要細致周到,甚至選用幻燈片背景時也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選擇他們喜歡的圖片。而不是僅僅局限于將一些課本內容復制粘貼在課件上,這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是甚微的。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注意,課件的制作一定要做到詳略得當,以課文的主要內容為主,只重視多樣的形式而不注重教學的本質無疑也是舍本逐末的。
(二)豐富語文學習形式,鍛煉學生思維
語文學科具有一定的綜合性,但同時,語文也是非常生活化的一門學科。因此,它可以有多種學習方式。在語文課堂中,我們最常采用的教學形式就是直接教學,即老師對課文內容進行講解,學生在講臺下認真聆聽并積極記錄,這種教學模式可以保證學生知識接收的完整性,但卻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散。從更大的層面來說,也不利于他們構建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诖?,我們需要豐富語文的學習形式,如組織辯論賽、詩詞朗誦比賽、成語或漢字聽寫比拼等。在這些創(chuàng)新形式中,我們同樣可以借助信息技術。
例如,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第12課內容是《唐詩五首》,我們在實際教學中,接連為學生講五節(jié)課的古詩,難免會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此時,我們便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新學習形式,如組織大家進行配樂詩朗誦比賽。具體操作方法是,讓學生自主報名比賽,參賽的學生從五首詩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從網絡上下載相關配樂,還可根據詩歌內容和題材創(chuàng)新表現(xiàn)形式。最終比賽時,由參賽學生結合自己所選配樂,在講臺上展示自己的朗誦內容,其他學生根據各位參賽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投票。教師將所有學生的投票匯總,統(tǒng)計每名參賽者的票數,最后排出名次。這種結合信息技術的學習形式創(chuàng)新,不但很大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鍛煉了他們的思維。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實際上就是體會、分析作者情感的過程,他們通過自身體會所得出的結論,遠比教師直接教授更有價值。除此之外,配樂詩朗誦由于將音樂和朗讀結合在一起,對學生音樂鑒賞能力以及審美能力的提升都是有很大幫助的。
語文的學習形式多種多樣,而結合信息技術還能使這些形式的表現(xiàn)更加豐富。除了以上列舉的學習形式之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制作語文課件,并讓學生結合自己所制作的幻燈片,為學生上一節(jié)語文課,這對他們語文思維的培養(yǎng)更是大有裨益的。
(三)創(chuàng)建語文云課堂,提升教學效率
過去網絡不發(fā)達的時代,教師進一步管理學生往往只能通過電話、家訪這些途徑,而這些途徑的督促作用仍舊是十分有限的。而近年來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則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教師解決了這一難題。對初中語文教學而言,教師可以建立云課堂,讓每位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開通賬號。在云課堂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及時上傳作業(yè)并第一時間進行批改,大大提升了教學效率,同時這種針對性的輔導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學生也可以在云課堂中相互交流討論問題,對彼此的學習起到監(jiān)督和幫助。除此之外,新課標規(guī)定了初中階段語文閱讀量應在200萬字以上,而很多初中生并不能達到這一要求。因此,我們還可以將一些有助于語文學習的課外閱讀材料上傳到云課堂中,讓學生增加閱讀量,從而更好地學習語文。
四、 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應當是形式豐富多樣的,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則為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其也具備良好的發(fā)展前景。因此,在語文課堂中結合信息技術已成為大勢所趨。而如何讓這種結合更加有效,是廣大教育工作者需要長期研究與討論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李華.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初中語文教學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2):24-26.
[2]孟媛.部編版與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文言文選編比較研究[D].伊寧:伊犁師范大學,2019.
[3]呂雪靜.基于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9.
[4]邱澤寧.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長春:長春師范大學,2019.
[5]余登燕.初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學策略研究[D].伊寧:伊犁師范學院,2018.
作者簡介:
高海云,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景泰縣漫水灘學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