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今,在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中,生命教育已成為其中一個重要的教學內容及概念。在新課改政策不斷推動的背景下,通過生命與德育層面設計一系列教育主題活動,不但能夠符合新課改的基本要求,而且能夠進一步增強德育教育主題活動的實效性、針對性和有效性。把生命教育與傳統(tǒng)教學課堂相融合,則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一個全面改革和創(chuàng)新。對此,若要真正地發(fā)揮生命教育在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具體價值及意義,則必須要對其教育主題活動的設計與實踐展開探討。
關鍵詞:生命教育;小學德育教育;主題活動;德育;
生命教育是當前教育人士提出的一個全新概念,是指將一些原本無價值的生活創(chuàng)造出一個具體的價值,所有生命都具有向同學,必須要體現出由生至死的變化,不過每一個生命卻是獨立的。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不斷發(fā)展,生命教育的本質內涵已經逐漸遠離其初始的教育目標,與生命本質相背離。那么當前,我們需要促使教育返璞歸真,必須要以小學道德教育為切入點。在本文的研究中,需要全面探討德育教育和學生之間的內在關系,全面審視生命教育和學生的內在關系。另外,教師還需要在不斷更新專業(yè)素質、積累豐富教學經驗的前提下,為開展相關研究工作提供充分的理論支撐?;谥黝}活動多元化的作用下,進一步開展實踐性較強的教育活動,具體內容如下:
一、生命教育與德育教育全面融合的具體現狀
生命教育和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有著直接的相關性,德育教育必須要在此要求的前提下,按照學科教學大綱的具體內容,在實際教學目標中增設具體的教育標準,確保課堂教學活動能夠朝著清晰的目標不斷發(fā)展和推進。
不過,這屬于一個循序漸進的變化過程,我們需要由此設置多元化的教學目標。小學德育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年齡、認知水平、性格特征等,運用生命教育和德育教育相互滲透的全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對生命教育的理解力與記憶力。完全依靠德育教育來發(fā)揮作用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需要整合其它學科共同發(fā)揮作用[1]。
需要按照德育課程的實際要求對教學重難點進行調整,結合不同的教學目標,來設置不同的生命教育教學目標,并且在新課改政策的影響下,教師需要結合各個年級小學生的個性特征,在課堂內容中增設相關的教學內容,促進兩者的全面融合與滲透,逐步增強學生的生命意識,并發(fā)揮教師的榜樣效應,促使課堂教學層次不斷提升。
二、在小學德育教育實踐活動中實施生命教育
因為不同年級的小學生的生活閱歷不一樣,所以他們的體會也不一樣。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對生命進行積極探索與思考。利用對生活閱歷的思考,促使學生真正地意識到生命的意義和珍貴。同時還需要對不同年級小學生進行層次化教學,結合不同的學齡開展階段性的教育活動,以便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具體需要通過兩個方面來實現:
(一)加強正向引導
在嚴格遵循學生為本教育理念的作用下,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增強學生的主人公意識,另外,還需要結合教學大綱的具體內容明確學生的學習路徑,創(chuàng)設輕松、自由的教學氛圍。在引導學生對未知事物進行探索和研究的過程中,需要不斷鼓勵學生、鞭策學生,鼓勵學生敢于發(fā)言和提問;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思考的問題進行拓展、補充和整理、歸納[2]。
三、促進生命教育與小學德育教育主題活動的相互滲透的具體路徑
①站在生命教育層面來看,小學德育教育課程需要和課外實踐活動相融合。那么在具體教學中,教師需要按照學生的個性特征、認知水平等,不斷地整合適合不同學段的小學生的學習資源及素材,并且和校園社團活動、校外實踐活動等相融合,以統(tǒng)籌的思維對開展生命教育活動的整個方案進行設計和規(guī)劃,由此能夠真正地促進課堂教育和課外教育的全面結合。此外,教師還需要促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相結合,在課堂上需要鼓勵學生認真思考及學習相關知識點,并且在實踐活動中能夠靈活應用,由此能夠提升學生對生命的關注度,使其更加尊重生命、熱愛生命。
②在促進德育教育和生命教育相融合的過程中,還需要促進德育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等相結合。對于開展生命教育活動來說,不但要提供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及素材,而且還需要和學生、家庭、社會等共同努力,由此能夠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進一步促進資源共享。經過具體的實踐、應用,不但能夠使德育教育發(fā)揮基本的教育功能,而且在借助于家長、社會等各方面支持與推動的作用下,構建完善、高效的教育機制。通過家長、學校和社會的全面交流和互動,有利用教學機制更加穩(wěn)健、科學、適用等。另外,對于小學德育教師來說,一定要充分地整合多元化的課程資源與教學素材等,積極組織一些豐富多樣、內容充實的教育實踐活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開展多元化的德育教育主題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教師在鼓勵學生進行積極探索和思考時,能夠使學生敢于發(fā)言,讓主題活動的目的愈發(fā)精準和明確,并且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融合,以便于學生在面對不同的問題時,能夠游刃有余地解決和處理,真正地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另外,學校、家庭、社會等需要為學生開展相關實踐活動提供所需要的平臺,真正地讓生命教育滲透到學生的腦海中,并通過策劃、組織、實踐等真正地實現,確保德育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全面統(tǒng)一。同時由于筆者的研究精力、能力等有效,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短板和漏洞,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給予改正、補充和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吳凌云. 學校德育教育中如何實施"生命教育"[J]. 科技信息, 2010, 000(027):318+295.
[2]胡寶泉. 德育生命化:學校德育工作中生命教育的缺失與重建[J]. 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 014(003):111-112+176.
羅麗川???廣州市增城區(qū)派潭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