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摘 要] 處于完全市場競爭中的民辦高校,將教育質量視為生存和發(fā)展的根本,但是在現(xiàn)實中教學質量提高緩慢。研究結果表明,在高等教育市場,資源配置的市場引導和政府規(guī)制可能同時失靈,民辦高校內部行動主體的理性互動和功利性選擇,有可能導致民辦高校組織和其內部行動主體的低效率。
[關鍵詞] 民辦高校;內部行動主體;機會主義行為;經(jīng)濟學分析
[作者簡介] 陳 曦(1969—),黑龍江哈爾濱人,管理學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經(jīng)濟學。
[中圖分類號] G648.7?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0)25-0072-02? ? [收稿日期] 2020-01-18
中國民辦高校是市場經(jīng)濟的產(chǎn)物,在這個研究中,我們將關注點聚焦在民辦高校組織內部領導、教師的理性行為選擇和互動關系上,希望通過研究在外部制度和市場信號誘導下,民辦高校內部行動主體間的行為互動演進過程,分析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系統(tǒng)教育產(chǎn)出質量的宏觀效果在微觀領域產(chǎn)生、積累、變異的內在機制,并希望由此得到一個關于民辦高校教學質量提高緩慢現(xiàn)象的經(jīng)濟學解釋。
一、在政府規(guī)制和市場競爭壓力下民辦高校教師的理性選擇
隨著社會對快速擴張的高等教育系統(tǒng)產(chǎn)出質量質疑的加重,政府開始不斷強化對高等教育系統(tǒng)的管理。與此同時,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產(chǎn)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和擴張、國外教育資源的引進,以及生源市場風向標就業(yè)市場的不景氣回應,民辦高校生源市場出現(xiàn)了萎縮。為了生存與發(fā)展,處于生源市場底端的民辦高校,急需提升自身在市場結構中的位置,改變自身被動應對雙重市場壓力的局面。這需要民辦高校改變在市場上“只需付費就可獲得”的低質量形象,促使民辦高校必須快速分辨并回應社會的主要訴求,不斷強化質量改善和提高,生產(chǎn)和發(fā)布出能夠比較迅速影響市場和政府決策判斷的信號,提升自身的聲譽和形象。
為盡快贏得市場聲譽,“上層次”“升規(guī)格”,獲得政府和社會的認可,在科研管理上,很多民辦高校都制定了比較嚴密、細致的教師科研工作標準。與此相比,學校在課程建設上依然以直接復制傳統(tǒng)公立院校課程為主,自主投入相對少。針對教師的師資培訓、教學工作評價與監(jiān)督,大多停留在形式化的表面。由于科研資金的獲得不僅與高額附加工資相關聯(lián),而且學校還允許科研資金的一部分變?yōu)榻處焸€人收入,因此這對教師個人獲取研究資金的誘導極為強烈。與此相對應,雖然學校也制定了教學服務激勵規(guī)則,希望借此調動起教師提高授課質量的積極性,但是由于授課過程的復雜性致使授課質量難以量化評價;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擔心獎勵檔次差距拉大,會挫傷大多數(shù)教師授課的積極性,到目前為止,多數(shù)學校制定的授課質量評估仍停留在初級階段。很多學校對于教師授課的約束只是以是否順利完成年度教學工作量為標準。尤其是在資本辦校的發(fā)展邏輯支配下,學校生師比始終居高不下,很多課堂合班上課,學生人數(shù)眾多,這不僅給教師管理學生帶來很大難度,教師和學生缺乏有效溝通,教學效率下降,而且由于教師教學工作中課程重復率過高,工作單調,也容易使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產(chǎn)生懈怠感。雖然民辦高校對教師的聘用完全依從市場競爭原則,但由于教師人力資本測度的復雜性,以及國家教育部門對高校教師職稱比例的規(guī)范要求,使得在聘用甄別以及薪酬評定上,教師專業(yè)技術職稱的高低仍是一個最重要的依據(jù)。我國高校教師職稱晉升體系始終沿襲著相對單一、偏重科研、輕視教學經(jīng)驗的職稱考核指標體系,因此,作為理性個體的教師,在眼前利益與未來收益預期的反復權衡下,在科研激勵強吸引、教學激勵和約束缺乏的環(huán)境中,很多教師將精力放在科研工作上,部分教師甚至尋找種種借口躲避學校交給的超課時授課任務,于是部分民辦高校也出現(xiàn)了“教師避課現(xiàn)象”。
二、民辦高校內部行動主體間的理性互動對教學質量的影響
民辦高校管理者非常清楚教學質量是自身生存和發(fā)展的生命線,也不斷借鑒其他各類高校的教學管理方法,嘗試因地制宜并希望有所創(chuàng)新,但是在執(zhí)行過程中,由于很難借助學校外部的力量評定符合某種標準,為了在教學監(jiān)督、評定工作中,盡量避免主觀人為因素,學校在教學管理工作中,不得不標準化甚至簡單化各項教學評定內容。與此相對應的是教學過程由于學科不同,其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呈現(xiàn)出廣泛的形式,其中包含了大量的默會知識。教學過程具有連貫性、內容豐富,以及個性化的專業(yè)工作特點,對這樣復雜的專業(yè)化工作進行標準化,難以收到良好的教學質量管理效果。由于針對教學過程的標準化評定抽象掉了學科、教學內容、教學目的之間的差別,不可避免的帶有簡單化、形式化的傾向。這一點很容易在學校與教師的監(jiān)督與被監(jiān)督互動博弈過程中,被雙方的行動策略選擇與互動推向某種極端。
一方面課程是連續(xù)的過程,另一方面由于教師的工作標準具有非同一性,工作效能具有不確定性、內隱性和滯后性,并且具有非實證意義上的科學性,因此,僅僅觀察課程的一個片斷,難以對教師整個教學過程的質量進行評定,這使得學校只能將評課標準通用化、簡單化、形式化作為彌補方法??己说闹笜舜蠖技性诮虒W過程中容易觀察、易于歸納的外在層面。關于教學過程內在質量的考核,在聽課考核中很多都被忽略了。顯然,對于擁有專業(yè)知識的理性教師,很快就會適應這種所謂規(guī)范的教學質量考核。事實上,這種聽課標準的規(guī)范,一方面割裂了課程的完整性,抹殺了教師個性化的授課方式,將教師的教學過程千篇一律化;另一方面,這種將課程教學簡單程式化的規(guī)范,也在某種程度上加劇了教師對教材的依賴,局限了教師的教學視野,扼殺了一些教師獨立自主積極探索教學方式、方法、內容、規(guī)律的積極性。
課程教學的效果最終的檢驗還要看學生是否理解了課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是否能夠熟練應用它們解決實際問題,這一點是比較難檢驗的。因為考核的形式和內容是否科學合理,是否有足夠的信度,需要考核的設計者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設計。顯然,除了相關專業(yè)教師,學校缺乏對課程結構更為了解的專業(yè)人士。更為重要的是,當學生課程考核通過率過低時,相比教師層面,學校層面更堅持不住。這是因為課程的教學效果不僅僅依賴于教師的努力和學術素養(yǎng),而且還依賴于學生的稟賦和努力,以及其他相關課程的教學效果,因此,課程教學效果是由多種因素共同決定的。任課教師可以輕易找到各種理由,回避學校針對課程考核通過率低的責問。而過多學生沒有通過考核,面臨無法完成學業(yè)的壓力時,這一壓力首先將由學校承擔,使學校直接面臨經(jīng)濟損失。所以,在高校市場競爭激烈的現(xiàn)實下,為了現(xiàn)實生存和長遠發(fā)展,在課程考核上,學校只能選擇妥協(xié)。尤其是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觀察到,大多數(shù)學生在課程學習上是否投入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由自己或個別教師群體的教學努力所決定,很多學生事實上已經(jīng)厭倦了學校教育提供的與現(xiàn)代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脫節(jié)的傳統(tǒng)教學服務體系,在階梯形分割的就業(yè)市場單向度遞進向上流動的誘導下,單純追求學歷文憑已經(jīng)成為很多學生的次優(yōu)選擇,個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有可能采取和學生心照不宣的共謀。教師只是希望教學工作簡單了事,學生則是希望通過最小的努力獲得課程的學分。在這一教學互動過程中,師生雙方投入課程努力的均衡點,有可能陷入一個不斷降低的惡性循環(huán),顯然在教學過程中這有可能誘生出由“教學相長”演變成“教學相短”的極端情況。
三、小結
民辦高校上述的事例表明,在某些條件下,資源配置的市場引導和政府干預可能同時失靈,有產(chǎn)生巨大社會問題的可能。因此我國高等教育的下一步發(fā)展,有賴于市場機制和政府作用的社會契約,這需要我國擺脫目前教育市場的二元結構體制。原有的教育二元結構體制,以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社會目的的實現(xiàn)為由而被正當化,當對高等教育的決定力量轉移到了社會需求一側,決定高等教育體系的應然形態(tài),變?yōu)槭袌鲋械母偁幜r,不擺脫原有的高等教育結構二元體制,我國的高等教育體系就不能適應新的、多樣化的社會要求。
參考文獻
[1]王義遒.對當前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的一些看法[J].中國大學教學,2008,(03):4-14.
[2]耿文俠,馮春明.教師職業(yè)的專業(yè)特性分析[J].教育研究,2007,(02):83-88.
Abstract:In th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gard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s the basis of their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but in reality,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mproves slowly.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in higher education market,market guidance of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government regulation may fail at the same time,and the rational interaction and utilitarian choice of internal actors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y lead to inefficiency in the organization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ir internal actors.
Key words: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ternal actor;opportunistic behavior;economic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