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境意識對初中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具有決定作用,語文能力欠缺,語境意識薄弱都與充分運用語境策略有著密切關系。因此要加強初中生語境意識的培養(yǎng),通過語言環(huán)境可以明題、釋詞、辯義、析句、明旨、創(chuàng)新,學生才能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讓語境意識成為語文學習的閱讀習慣,熟練掌握語境意識,可以擁有終生受益的語文能力。
一、語文新課標對“語境”的要求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對各學段閱讀目標和內容的解讀中一再提到“上下文”和“語境”這樣的字眼。第三學段是“能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第四學段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這里的上下文和“語言環(huán)境”就是“語境”。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閱讀課文要有語境意識,教師應該有語境意識和語境策略。伴隨著交際活動展開,而出現(xiàn)的言語交際環(huán)境就叫語境。在表達過程中,人們可以利用語境,來提高自己口語和書面語的表達技能,這就是語境意識。在讀寫結合中,可以運用語境理論來指導讀寫結合訓練,讓學生認識到讀寫結合是生活需要和學習需要,卻不是機械的、附加的任務,讓學生在語境中確立一種角色意識、對象意識、需要意識、處境意識等。
二、初中生的語境意識現(xiàn)狀
當前初中學生和教師的語境意識欠缺,語境意識掌握不如意。中學語文教學中要加強學生的語境意識培養(yǎng)。由于統(tǒng)編語文教材要求學生多閱讀,書中有大量的生字詞需要學生理解,學生和教師只好過分依賴新媒體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大多照搬現(xiàn)成的答案或教輔資料。離開了新媒體、工具書和教輔資料,對于課文的閱讀理解,學生便手無舉措、無能為力,導致很多初中生的閱讀水平停滯不前。明白自身在語境上的弱點后,我決心改變現(xiàn)在的情況,試著通過閱讀教學來培養(yǎng)初中生的語境意識。
“語境”對語義有制約的作用,同一詞句在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中,含義常常是不同的。狹義上的語境,是指語言與上下文的關系,廣義上語境,還包含語言使用的對象、時間、地點、場合等諸多因素。因此,指導學生利用語言環(huán)境來理解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語境意識,提高閱讀能力,不僅是閱讀訓練的基本目標,而且也是提高閱讀效率的必由之路。
初中生是否有語境意識,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具有決定作用,學生能充分運用語境策略對語文基礎知識理解運用。最近幾年中考特別重視對語境考查,有關語境的題目逐年增多。這說明平時的語文訓練,應當重視動態(tài)把握、重視實際運用、重視綜合能力、重視語境意識。2018年安徽省中考語文試題中的小語段閱讀中考查“華而不實”“華”的意思,竟然有不少同學不聯(lián)系語言環(huán)境,竟解釋成“華麗”,還有同學查了很久新華字典解釋成“繁盛”。可見語境意識短缺和語文能力不夠是密不可分的。
語境可以釋義,還能對相關內容作出判斷。有時一個詞語或句子,運用的準確與否,詞句的效果如何,還有文章的語體風格等都要用語境來判斷。利用語境來認識語言的能力是學生高層次的、更重要的語文素養(yǎng)。語境意識和語文素養(yǎng)之間的關系密切,那么,在初中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初中生的語境意識,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呢?
三、培養(yǎng)初中生語境意識采取的具體措施
(一)利用語境理解題目意思
“題目”本意指的是人的“額頭”和“眼睛”。題目作為文章的“文眼”所在,在閱讀之初,理解文題就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環(huán)節(jié)。訓練學生解題的能力首先要讓學生學會如何充分憑借課文的語言環(huán)境,我在教學中導入課題后,經常讓學生在課文具體的語境中尋找依據(jù)來解題。例如在教《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板書課題后,請學生從課文具體的語句中找出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理解,學生細讀文本后搶著回答。前半部分主要寫“百草園”中間有一段是過度段,從課文第九段往后就是寫“三味書屋”了,還告訴我們什么呢?深層的閱讀探究便由此展開。很多文章的題目內涵豐富,不僅有表層意思,也有深層的含義。理解課文題意,最好的辦法就是利用課文的具體語境,把握題目中關鍵的字、詞,借助課文進行深層思考,對題目的深層理解才會水到渠成。
(二)利用語境解釋詞語明確主旨
要讓學生理解字詞的意義,訓練學生利用語言環(huán)境解釋詞語的意識和能力,教師就要指導學生結合上下文來讀懂讀透,靈活掌握。我在教《秋天的懷念》一課時,首先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這句話的意思,接著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引領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從整篇課文的語言環(huán)境中閱讀體會“好好兒活”,讓學生感悟到母愛的偉大?!巴瑢W們,你是從哪些地方讀懂‘好好兒活的?從字面上讀懂了‘好好兒活的意思,必須做到好好兒活是有具體原因的,你再往前面讀一讀,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如果做不到好好兒活,會出現(xiàn)怎樣的后果呢?”在反反復復緊扣上下文語境的閱讀訓練中,同學們不但理解了“好好兒活”的意義,還感悟到母親高大的形象。如此聯(lián)系上下文以讀代講,學生不僅理解了詞語的含義,而且提高了利用語境閱讀感受文章主旨的能力,閱讀效果和認知水平得到提升。
(三)利用語境辯別詞語的的意思,學會運用
對于文言文,需要辨析詞語的古今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比喻義等,要讓學生運用語言環(huán)境自讀自悟,咬文嚼字也是學習古文的主要內容。準確地辨析詞語,不僅能提升學生理解運用詞語的能力,還能幫助學生理解古文的內涵。譬如我在教學《桃花源記》《小石潭記》古文時,讓學生找一詞多義的字,因聲求義,讀音不同,意義也會發(fā)生變化,特別是經典名篇,很講究詞語的錘煉,搜求最貼切的詞語,來準確地表情達意。教師抓住這些閃耀著作者智慧之光的的“閃光點”不放,指導學生利用語言環(huán)境通過咀嚼、對比、反復玩味,提高學生辨析詞語、理解句子的能力。
(四)利用語境賞析句子,提升能力
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需要對句子含義的領悟,充分利用課文的語境,對句子的理解、鑒賞、運用,更要讓學生學會這種能力。例如我在教《紫藤蘿瀑布》這課時,引導學生閱讀文中“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結合語境進行句子訓練:這段話運用了哪些詞語,請同學們畫出來。學生交流后畫了“不幸”,還有“無止境”。這兩組詞語用得恰當,更有力的突出了生命的意義。接著讓同學們再讀讀課文,聯(lián)系語境來說說紫藤蘿、弟弟和生命的關系……利用語境意識賞析句子,學生不但進一步感悟到生命的意義,而且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利用語境意識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再聯(lián)系語境反復揣摩,融會貫通,使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在探究中得到提升。
(五)利用語境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思想
閱讀文章是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在閱讀過程中,讀者必然會加入自己的想象,對文本進行再創(chuàng)造,同樣要有語境意識,依據(jù)課文進行合理的聯(lián)想、擴想,而不是漫無邊際的胡思亂想。例如在教《我的叔叔于勒》一課時,閱讀理解課文后,結合語境創(chuàng)造性的開展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教學活動。結合原文和自己搜集到的資料以《于勒回家以后》為題再創(chuàng)造,對課文進行續(xù)寫。學生興趣盎然,“于勒到家后……”“于勒認出了菲利普夫婦……”利用語言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性續(xù)寫課文,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培養(yǎng),想象思維得到鍛煉,語言表達的能力得到提升。
培養(yǎng)初中生的語境意識,讓語境意識成為學生的一種語文閱讀習慣。工具書和教輔資料只能成為學習的工具和助手,教師和學生不能過度地依賴工具書和教輔資料,我們要重視思維訓練的過程和方法,成為學習和思考的主人。只要時時留意語境,課課留意語境,答題利用語境,理解詞句利用語境,煉句利用語境,表達創(chuàng)意利用語境,考試利用語境……語境意識就會深入學生的內心。教育最大的成功就是幫助初中生培養(yǎng)了終生受益的好習慣。讓語境意識成為一種語文閱讀習慣,語境意識就會轉變成一種終生受益的語文能力。
參考文獻:
[1]梁雪漫.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境意識.科教導刊,2013年22期.
[2]廖程琳.語境理論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研究.江西師范大學,2016年.
[3]傅佳思.淺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境的創(chuàng)設.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年第10期.
[4]何如.語境和中學語文教學.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5]張建興.淺談語境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龍巖學院學報,2005年S1期.
張躍輝,安徽省阜陽市第十一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