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姚瑤
中國,曾經站立在世界輕工業(yè)的頂峰。我們的絲綢、瓷器舉世聞名。然而從工業(yè)革命以來,我們重工業(yè)的腳步一步慢、步步慢,從一個領跑者一下子淪為了一個追趕者,而汽車工業(yè)也恰恰是其中的一員。
我不反對依靠電動汽車“彎道超車”的做法,但這畢竟不是幾分鐘一節(jié)的卡丁車,而是24h勒芒拉力賽,沒有堅實的底蘊、不斷夯實的基礎,一次超越也只能是曇花一現(xiàn)??纯幢捡Y、寶馬這些老牌傳統(tǒng)車企推出的電動汽車,你就知道了。
還好,有一部分汽車人知道怎么樣才能構建一個真正的百年品牌,于是我們看到了領克、看到了WEY,看到了長安的Plus系列,中國品牌用了二十年,走完了日韓品牌三四十年的路。
一流企業(yè)建品牌,二流企業(yè)造產品。領克從誕生之初就在強化整個品牌的塑造,發(fā)布會場、車展展臺、銷售店鋪、體驗中心,也許你沒辦法一眼分清領克01、02、05,但只需要一眼,你就知道,這就是領克。
保時捷的設計師曾經在飯桌上稱贊過領克的設計,他眼中領克是現(xiàn)在諸多汽車品牌中,去logo化做的最好的之一。
何為去logo化?一個紅底白紋的汽水罐擺在你面前,沒有任何logo的存在,你也會認為它是一聽可口可樂,這就是去logo化,這是一個品牌被消費者充分認可、接受、銘記的結果。
領克在外觀設計上就是下了很多這樣的功夫,凸起、略顯怪異的日行燈,前臉上中下三層分明的布局,極大深化了整個品牌的形象感。
聚到領克05身上,轎跑SUV的溜背造型讓整車顯得更長、更矮、更寬,比01更加動感。從三維尺寸上來對比,也確實如此。但車輛的軸距仍然保持在2734mm,與01相同,屬于緊湊級SUV的范疇。
凸起的日行燈仍舊是最獨特的存在,為了配合日行燈的造型,機器蓋與燈組結合的部分做了下凹處理,翼子板也拉起了一道棱臺,這無疑都增加了對沖壓造型的要求。
日行燈組內部不再是兩道單獨的豎行燈帶,而是增加了一道短小的橫條,同時燈組側面的修飾線條也更加豐富。整體燈組的質感,比01時期又上了一個臺階。
車頭的進氣格柵造型有幾分主動格柵的影子,但不知道是不是出于成本考慮,只保留了“主動”的造型,但不具備“主動”的功能。
尾燈的造型與其他車型不同,燈組的整體感更強,燈帶也由短豎條變成了短橫條,與整車更加寬闊的橫向造型形成呼應。
雖然,領克在造型上已經具備了一定去logo化的基礎,但設計師仍舊不遺余力的在車身各個地方留下品牌logo,強化的視覺記憶。
外部:車頭燈、車側翼子板、車尾燈、車尾中央,都有大大小小的logo。
內部:方向盤、中控臺邊緣、座椅前后、車門門檻、后備廂上層柔性卷簾和底層地板,也都刻印著LYNN&CO的字樣。
領克05內飾在造型和材質選擇上也下了心思。中控臺頂部采用了軟質搪塑材質,并且加入了六邊形的印花底紋,中部采用了鐳雕花紋的鋁質飾件,中下部采用了采用翻毛皮質的處理,面板上則是黑色鋼琴漆,整車還用紅色縫線貫穿各處。同時各種按鍵的區(qū)域采用了多邊形的造型,并大量應用鍍鉻材質進行圍邊和點綴,這也是愿意為了設計感而投資的勇氣。
領克05的中控系統(tǒng)也采用了一塊12.7英寸的觸控屏幕,分辨率高達1920×1080p,已經達到手機屏幕級別,甚至也像手機的Touch ID一樣,設置了一個指紋識別的Home按鈕。觸控屏內的各個功能模塊都采用了卡片式處理,操作很易上手。
領克05雖然擁有一塊相當引人的中控大屏,但依舊保留了空調和音響系統(tǒng)的物理開關,并且和諧、精巧的安放在整個中控臺內。
領克05的動力系統(tǒng)與03+相同,都是一臺Drive-E 2.0TD高功率渦輪增壓發(fā)動機,最大輸出功率187kW、最大輸出扭矩350N·m,這組數(shù)據(jù)即便放到一線豪華品牌的陣營中也是相當可觀的。在變速器方面,則采用了愛信的8擋手自一體式變速器。
李書福曾用八個字評價領克05的駕駛感受:行云流水、猛虎下山。
從實際駕駛感受來看,“行云流水”四個字當之無愧。順滑的變速器、輕巧的轉向手感、扎實的懸架表現(xiàn),讓領克05絕對算是好開的車型。而對于“猛虎下山”,如果不是苛求它與那些純粹的運動車型對比,動力系統(tǒng)的輸出還是頗有威勢的。地板油踩下去,低慣量渦輪能夠迅速介入,幾乎感覺不到太多的遲滯,動力系統(tǒng)就會全情投入,牢牢地把你壓在座椅上,再加上2.0L本就不算是小排量,動力儲備也足,不會越跑越沒勁。從領克05身上,你會發(fā)現(xiàn)中國品牌新的高度,它在通過一些方方面面的細節(jié),強化著自己品牌溢價的能力。譬如在電動尾門車尾LYNK&CO 標識的O 中,幾道斜置的條紋成為了開啟尾門的觸控開關。又譬如隨車的芯片感應鑰匙上,沒有一個按鈕,完全像是一個精致的裝飾品。
17.58萬~23.58萬元,領克05的售價已經基本和同級別的老牌傳統(tǒng)合資品牌處在了同一區(qū)間,但它的品質、設計、配置、工藝,確實讓它有自信喊出這樣的價格。中國品牌不再只能提供低價低質的產品,高價高質,具有充分品牌溢價能力的車型已經擺在了我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