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艷
音樂課堂教學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及陶冶高尚的情操和情趣,它對德智體教育起著推動和促進的作用。音樂課是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xiàn)中小學教育目標的重要內容和途徑之一。在一部分音樂教師的觀念中,專業(yè)音樂教學的傾向還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在教學中往往對學生進行繁瑣的音樂理論知識教學、枯燥的發(fā)聲訓練、視唱練耳等,學生隨著年紀的遞增而反感情緒增加;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學生完全處于被動狀態(tài)。因此,從整體上研究教學模式,改革音樂教學已迫在眉睫。機緣巧合,我所任教的學校倡導生動課堂模式。生動課堂,顧名思義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真正主體,發(fā)揮學生個體、小組、群體的自主性、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教師成為課堂的參與者、促進者,實現(xiàn)課堂生動的目標。它的關鍵就是在于教師能夠真正落實以生為本,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習慣。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教學中探索出的一些體會和做法。
一、創(chuàng)設音樂環(huán)境,加速班級融合,聯(lián)絡同學之間的友情
興趣是入門的老師。新生入學的第一學期,我在經過一個學期的深入了解,掌握了學生各自的特長和愛好,了解了她們在音樂藝術方面的素養(yǎng)后,根據(jù)學生各自的差異,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進行。
1.均衡分組
由小組同學共同商權,自薦或者推薦小組長,這樣選出的小組長在組里具有一定的威信,那么,就可以憑他的感召力讓組里的每一位組員都認真參與到小組活動中來。自此,我就可以引導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展示他們的音樂藝術素養(yǎng)了。
2.座位安排
為了便于同組學生之間交流合作,音樂教室里排成扇形的座位,共六個小弧形的半圓,方便音樂表演。剛開始的時候,他們并沒有展現(xiàn)特長,大多數(shù)小組都以齊唱歌曲為主,音量輕輕的,眼睛也不敢看臺下的同學。這時候我要扮演好公平公正者的角色,激勵學生,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各小組的閃光點,并對他們的表現(xiàn)進行肯定,強化他們在合作學習中的有效作用。并要求他們在點評的時候,對其他小組的同學多一些肯定和鼓勵,同時提出對他們表演的幾點建議。
3.你演我評
就在小組合作這樣的你演我評的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提高了,小組內的每個成員都有發(fā)言、表現(xiàn)、相互評價的機會。而且,他們還學會了公正客觀的評價,學會了互相賞識,邊學習,邊評價。在學習中,完成了對他人系統(tǒng)的評價,同時也逐漸提高了鑒賞判斷能力。慢慢地,他們在合作參與中建成了擁有一定凝聚力的小組,看到了自身存在的音樂價值,提升了對音樂濃厚的興趣。
二、以導促學,形成學習氛圍,增強學生之間參與合作,主動學習
首先,普及基礎知識,做好課堂鋪墊。如各個藝術團(合唱社團、舞蹈社團、街舞社團等)中的骨干,同時讓所有學生掌握科爾文手勢唱名法。再加上學生會簡單的樂器演奏,如葫蘆絲、豎笛等,必要時可借助這些樂器的輔助唱準音高。同時,充分利用學校的網絡平臺,把音樂資源盡可能多地放在校園網上,便于學生課前查找、下載和主動學習。
其次,設計導學案,找準課堂基調。以欣賞課《獨特的民族風之“青春舞曲”》為例,在獨學時段,我設計了節(jié)奏、音準練習和尋找維吾爾的足跡。在節(jié)奏練習中,主要解決一個附點十六分音符節(jié)奏和用于伴奏的切分節(jié)奏的切分節(jié)奏型;音準方面,則運用了五聲民族掉事的音階練習;尋找維吾爾族的足跡一項,則要求學生對維吾爾族各種風土人情資料的搜索,主要了解新疆地區(qū)的歌舞、重大的節(jié)日等。這樣設計的導學案,便于不同層次學生在主任務引領下樂于學。
再次,在教學中重視表演及創(chuàng)編實踐活動,發(fā)展學生的表演才能及創(chuàng)造才能。在教學上按新課標的要求,本著“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培養(yǎng)興趣愛好;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chuàng)造意識”的理念,圍繞著《班級音樂會》開展音樂展演活動,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學習、排演,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使過去“被動的學”成為現(xiàn)在“主動地演”,在時間中發(fā)展學生的表演才能和創(chuàng)造才能,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水平。
最后,密切關注課堂節(jié)奏,教師及時介入直至深化。音樂課在某種程序上和語文數(shù)學課一樣,需要教師的及時介入,在學生已獲得知識基礎上進行更為準確的音準節(jié)奏能力的配合和對音樂表現(xiàn)能力的指導。另外,調式、調性、和聲以及曲式結構相對而言難以掌握,這時就需要教師的及時介入。如在《沃爾塔瓦河》教學中,當學生在哼唱主題后多次聆聽,感受音樂的色彩明暗變化,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泛著粼粼波光的河流和波瀾壯闊的河流,這些景象的感知都源于旋律的進行、樂器音色的變化和大小調式的轉換等,是這些音樂要素在影響著我們的聽覺器官,這樣學生就會進行正確的聯(lián)想與想象,而不是漫無目的的遐想,進而也使學生了解音樂的表現(xiàn)要素有何作用,理解音樂是如何表情達意、塑造音樂形象的。
三、互換角色,揚長避短,使學生牢記教學內容
教學相長教學是一種藝術,互動式一種形式。生動的課堂是學生的課堂,是學生個性張揚的場所,要學會角色的轉變,變“你教我學的傳授者”為“我要學的引導者”;變“居高臨下的指揮者”為“平等交往的促進者”;變“課堂知識的主宰者”為“探究知識的雙向交流者”。改變單一的音樂學習模式,用學生自主學習的小組探討模式、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音樂,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這里教師要放下身段,除了必要的引領外,還要甘當配角,做好輔助工作,學生請你配合他們學習或展示,需要你彈奏樂器,教師是參與者,理當饒有興趣充滿激情地投入。其實,在生動課堂上老師既是教師又是學生,碰撞出來的思維火花也能激發(fā)你的熱情。
放手讓學生去學,他們不是只能被動接受,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思想和見解,不給他們施展的空間,你就無法預知他們的能量。因此教師要及時調整好自己在音樂教學中的角色,變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為現(xiàn)代的良師益友,帶領學生把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帶到高效的音樂課堂上來,同伴互學、促學,多角度全方位給學生以鍛煉,讓學生思維充分得到鍛煉,興趣得到激發(fā);讓學生在屬于自己的課堂上得到音樂熏陶、滋養(yǎng),感到快樂。
參考文獻:
[1]郭聲健.守望音樂教育[M].暨南大學出版社,2013.
[2]畢靜.巧用教學策略 激活小學音樂課堂[J].新課程導學,2013.
[3]楊麗君,李明華.如何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教學與管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