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丹丹
摘? ? 要: 本研究選取《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量表》,采用實證研究的方法,隨機抽樣160名在校大學生進行社會心態(tài)問卷調查。通過對調查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結果:①總體來說,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呈現出良好、健康、積極、向上的態(tài)勢;②男生社會認知因子得分明顯高于女生得分(P<0.05);③獨生子女社會情緒因子得分明顯高于非獨生子女得分(P<0.05);④大一學生社會價值觀因子得分明顯高于其他年級得分,大四學生社會價值觀因子得分顯著高于大三學生得分(P<0.05);⑤文科學生社會心態(tài)總體及社會認知、社會情緒、社會價值觀三個因子得分高于理工科學生得分(P<0.05);⑥不同生源地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總體及四個因子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根據研究結果,大體上了解和掌握了當代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的基本情況,希望為培育新時代大學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tài),提供比較具體的參考資料。
關鍵詞: 新時代? ? 大學生? ? 社會心態(tài)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tài)?!盵1]明確指出了當前我國社會心理服務的總體要求和培育積極社會心態(tài)的方向,確切地指明了高校培育大學生積極社會心態(tài)的方向。社會心態(tài)是指一段時間內彌散在整個社會或社會群體、類別中的宏觀社會心境狀態(tài),是整個社會的情緒基調、社會共識和社會價值觀的總和[2](117)。社會心態(tài)作為觀察整個社會成員社會心理精神狀況的重要指標,作為國家歷史變遷的指示器和社會發(fā)展的晴雨表,作為黨中央進行社會治理的重要方面,重要性越來越被國家和黨所重視,正逐漸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重點內容之一。當代大學生是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要使其切實擔負起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成長為符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合格接班人。大學生要深刻把握新時代要求,抓住新時代主題,努力成為有堅定理想信仰、崇高道德品質、積極樂觀向上的新時代新青年。當前,我國社會經濟建設快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是隨著我國改革不斷深化,社會轉型越來越快,隨之帶來了一系列社會問題,從而引發(fā)的消極社會心態(tài)問題不容忽視。對于大學生群體來說,社會心態(tài)將直接影響他們對于社會的認知、情緒、價值觀及行為傾向。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是由于歷史文化、社會環(huán)境、社會意識形態(tài)等各種因素影響而形成的,不僅反映出目前社會現象中普遍出現的一些問題,還反映了當前高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因此,研究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現狀,緊跟社會研究的發(fā)展大趨勢,順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的新潮流。
一、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的現狀調查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通過隨機發(fā)放調查問卷,對桂林航天工業(yè)學院大一至大四在校大學生進行施測,總共發(fā)放調查問卷175份,回收有效問卷160份,問卷有效率為91.42%。被試大學生基本情況統(tǒng)計如下:男生72人(45%),女生88人(55%);大一52人(32.5%),大二39人(24.37%),大三50人(31.25%),大四19人(11.87%);文科生103人(64.37%),理工科生57人(35.62%);獨生子女41人(25.62%),非獨生子女119人(74.37%);漢族115人(71.87%),少數民族45人(28.12%);城鎮(zhèn)57人(35.62%),農村103人(64.37%)。
2.研究工具。本研究選取吳夢超[3]編制的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量表,該量表包含四個因子,分別是社會認知(7個項目)、社會情緒(6個項目)、社會價值觀(7個項目)、社會行為意向(8個項目),共30個項目。該量表采用1—5五級計分原則,其中采用反向計分法有9個項目,分別是第3、5、10、11、13、15、18、20、22項目。各因子的得分即為該因子所有項目得分相加之總,得分越高表示被試學生在該方面的水平較高。本研究中,總量表的Cronbachα系數為0.851,社會認知、社會情緒、社會價值觀和社會行為意向四個因子的Cronbachα系數分別為0.783、0.749、0.618、0.800,表明該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及效度,調查數據真實可靠。
3.統(tǒng)計方法。本研究使用調查數據錄入軟件EPIDATA3.0和社會科學統(tǒng)計軟件SPSS19.0兩種統(tǒng)計方法,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錄入和處理分析。
(二)結果
1.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的總體現狀。為了分析新時代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及構成因子的總體情況,本研究用大學生總體均分代表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的總體水平,用各構成因子的均分代表各因子水平。采用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160名在校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總體現狀,結果顯示: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總體均分為3.50±0.39;社會認知、社會情緒、社會價值觀及社會行為意向四個因子得分分別為3.26±0.56、3.18±0.62、3.81±0.55、3.78±0.52。從以上數據看出,社會價值觀因子得分最高,社會情緒因子得分最低。如表1。
2.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在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上的差異檢驗。為了更好地了解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水平的實際情況,本研究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和單因素F檢驗的方式,以性別、是否獨生子女、年級、專業(yè)、生源地五個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為分組變量,分別檢驗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的差異性。
(1)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在性別上的差異分析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法,檢驗以性別為分組變量對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的差異性影響。從調查數據結果發(fā)現,男生社會認知因子得分顯著高于女生得分(P<0.05),但社會心態(tài)總體及社會情緒、社會價值觀、社會行為意向三個因子在性別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如表2。
(2)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在是否獨生子女上的差異分析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法,檢驗以是否獨生子女為分組變量對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的差異性影響。從調查數據結果發(fā)現,獨生子女社會情緒因子得分高于非獨生子女得分(P<0.05),但是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總體及社會認知、社會價值觀、社會行為意向三個因子在是否是獨生子女上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如表3。
(3)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在年級上的差異分析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法和單因素F檢驗法,檢驗以年級為分組變量對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的差異性影響。從調查數據結果發(fā)現,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總體及社會價值觀因子在年級上存在顯著差異(P<0.05),但是大學生社會認知、社會情緒、社會行為意向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如表4。為了進一步對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總體及社會情緒因子做LSD多重比較,具體得出以下結果:在社會心態(tài)總體中,發(fā)現大一學生得分明顯高于大三、大四學生得分;在社會價值觀因子中,發(fā)現大一學生得分明顯高于大二、大三、大四學生得分,大四學生得分高于大三學生得分,如表4。
(4)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在專業(yè)上的差異分析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法,檢驗以專業(yè)為分組變量對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的差異性影響,從調查數據結果發(fā)現,文科學生社會心態(tài)總體及社會認知、社會情緒、社會價值觀三個因子得分高于理工科學生得分(P<0.05),大學生社會行為意向因子在專業(yè)上均不存在顯著的差異性(P>0.05),如表5。
(5)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在生源地上的差異分析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法,檢驗以生源地為分組變量對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的差異性影響,從調查數據結果發(fā)現,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總體及社會認知、社會情緒、社會價值觀、社會行為意向四個因子在生源地上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如表6。
二、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的現狀調查分析
(一)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的總體分析
經數據結果顯示,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總體均分及各因子均分均達到3分以上。釆用Likert5點計分法,表明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及構成因子得分均處于中等偏上水平。總體來說,當前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水平呈現良好、健康、積極、向上的態(tài)勢,與徐美玲、孫燕超、門芳格等人研究結果一致。表明在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開放包容、理性平和、自尊自信。主要源自當代大學生的國家認同感、民族自豪感和社會主人翁意識不斷增強,社會參與感、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增強,對社會信任感和公平感不斷加強,對社會安全感和生活滿意度不斷提高。但是,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可能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比如一些大學生社會認知存在一定偏差,社會情緒波動較大,社會價值觀取向多元化。究其原因是當前我國經濟發(fā)展迅速,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正處于社會轉型變革關鍵時期,帶來一系列社會思想觀念的轉變和社會問題,無疑對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造成重大的影響。
(二)大學生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對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的影響討論
1.不同性別大學生社會認知的差異性討論。
社會認知是社會心態(tài)構成中的認知因素,指個體通過主觀感覺和經驗自覺對社會現象所做出認知和判斷的過程,是個體對社會整體狀況的認知感受和主觀體驗,主要包括社會安全感、社會公正感、社會信任感、社會支持感、生活滿意感五個方面。大學生社會認知是通過現有的知識文化儲備和社會生活經驗,以主觀的角度看待社會現象與社會問題,對社會情緒、社會價值和社會行為意向產生重要的影響。本研究發(fā)現,大學生社會認知在性別上存在差異性,男生社會認知因子得分顯著高于女生得分(P<0.05)。表明男生比女生具有更高的社會認知,主要表現在更高的社會安全感、更關注國家和社會的問題,更傾向于參與社會建設,生活滿意度較高。
2.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大學生社會情緒的差異性討論。
社會情緒是社會心態(tài)構成中的情感性因素,是個體在社會交往中所產生的一種主觀心理體驗和心理感受,主要包括正向的社會情緒和負向的社會情緒兩個方面。正向的社會情緒是個體在社會交往中呈現出的樂觀、快樂、滿意、自信、幸福等感受;負向的社會情緒是個體在社會交往中呈現出的焦慮、迷茫、冷漠、浮躁、憤怒、痛苦等感受。大學生社會情緒是由于某些社會事件的刺激而產生的,一旦大學生形成了消極的社會情緒,則容易受到情緒情感因素的干擾,影響對事物的客觀正確判斷,甚至產生一些偏激行為。調查結果發(fā)現,獨生子女社會情緒因子得分高于非獨生子女得分(P<0.05),說明獨生子女社會情緒高可能源自自身的成長家庭環(huán)境,父母對其較為照顧、溺愛,以致個人社會情緒較為波動,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一旦獨生子女的社會情緒出現消極反應,則容易出現抑郁、焦慮、憤怒等感受,甚至會產生一些偏激行為對社會造成一定的危害。
3.不同年級大學生社會價值觀的差異性討論。
社會價值觀是指社會公民對社會某些方面做出社會肯定性的認知、理解、評價,具體體現在社會公民如何理解國家、道德、公民、公私、責任、財富、人際關系、權利和文化等方面內容。在全球經濟文化一體化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面臨價值觀多元化的影響,意味著他們面臨更多的價值觀選擇和沖突。為了正向地引導當代大學生社會價值觀朝正確的方面發(fā)展,符合我國的主流發(fā)展方向,與社會主義價值觀相一致,需研究當前大學生的社會價值觀。通過數據分析,發(fā)現大學生社會價值觀因子在年級上存在顯著差異(P<0.05),表現在大一學生社會價值觀得分明顯高于大二、大三、大四學生得分,大四學生社會價值觀得分高于大三學生得分,說明大一學生社會價值觀要比其他年級要好,主要是由于大一學生剛從高中升入大學,還沒及時轉換高中生的身份,適應大學生活需要一段時間,接受校園文化的熏陶時間相對較短,受到社會多元文化影響較小。
4.不同專業(yè)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的差異性討論。
調查發(fā)現,文科學生社會心態(tài)總體及社會認知、社會情緒、社會價值觀三個因子得分高于理工科學生得分(P<0.05)。究其原因,可能是文科學生相對于理工科學生在社會心態(tài)方面呈現出較為鮮明的特點:其一,文科學生社會認知水平較高,與所學的專業(yè)相關,更重視文化知識經驗的積累。相反,理工科學生每天忙于實驗操作,文化積累較少;其二,文科學生較為感性,情感豐富,情緒復雜,容易受情緒波動,理工科學生較為理性,能客觀地看待周圍的事物,能夠用理性思考代替情緒的發(fā)泄;其三,文科學生在校期間接受更多社會價值觀方面的文化熏陶,對“國家觀念、文化觀念、道德觀念、責任觀念、公民觀念”等方面的認知和意識普遍增強。
5.不同生源地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的差異性討論。
調查發(fā)現,不同生源地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與吳夢超研究結果一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推動城鄉(xiāng)義務教育一體化發(fā)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闭f明,新時代城鄉(xiāng)教育一體化有了新的內涵和要求,對于我國教育事業(yè),乃至整個社會的發(fā)展具有重大戰(zhàn)略意義。在新時代背景下,為了促進優(yōu)質教育資源共享,我國繼續(xù)推進城鄉(xiāng)教育一體化的發(fā)展,不斷整合城鄉(xiāng)教育資源,使城鄉(xiāng)之間的教育差距大大縮小,讓來自不同地區(qū)的大學生獲得公平的教育資源,使生源地不再是影響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及各因子的重要因素,進而落實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事業(yè)的任務。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18.
[2]楊宜音.個體與宏觀社會的心理關系一社會心態(tài)概念的界定[J].社會學研究,2006(4):117.
[3]吳夢朝.新疆高校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學,2017.6.
[4]杜念峰,張雯.黨的十九大文件匯編[G].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