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青
同學老劉的兒子亮仔終究在高考前輟學了,為了撫慰他“望子成龍”的夢想破滅后留下的心靈創(chuàng)傷,我周末下午去了老劉家。
在老劉那不甚寬敞的書房,早有一個人坐在那吞云吐霧。這人我在老劉家見過好幾次,是當?shù)匾粋€頗有名氣的根雕大師老黃,因為老劉平素也好這一口,一來二去兩人就成了朋友。老黃的來意估計也和我一樣,但他并沒有談亮仔輟學的事,而是在探討老劉書桌上那架黃荊樁雕刻的雄鷹。
稍坐片刻的我順勢向老黃討教:“你總是能雕什么就像什么,每件作品都栩栩如生,你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呢?”
“恰恰相反,我不是雕什么像什么,而是像什么就雕什么?!崩宵S糾正說,“如果原材料像猴,我就把它雕成猴;但若原材料像虎,我就把它雕成虎,我只是做了一些順勢而為的事罷了。如果不顧原材料的原形和原貌,率性而為,想怎么雕就怎么雕,想雕什么就雕什么,那么雕出來的作品,必定是次品、殘品,甚至是廢品?!?/p>
老黃的寥寥數(shù)語,讓我似乎悟到了根雕藝術的真諦。從根雕我想到了育人,育人和根雕,不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嗎?
看我若有所思地用手撫摸著老劉書桌上的那個根雕擺件,老黃接著說,“你看,這個根雕像什么?”我遲疑著說,“表面上像只振翅高飛的鷹,但仔細看又不太像?!薄澳阏f得很對,老劉確實是想把它雕成鷹,但從這個黃荊樁的品相及原形來看,它更像一只前腿凌空的羚羊?!痹诖髱煹闹更c下,我圍繞這個貌似雄鷹的根雕細細品味,若果真能根據(jù)黃荊樁原有的自然品相,雕刻成一只在懸崖邊前腿凌空的羚羊肯定會成為傳神力作。
大概是猜出了我們造訪的本意,老劉頗為疲倦地仰躺在沙發(fā)上說,“我就是個性太強,豈止是對這架黃荊樁根雕強勢而為,對兒子的教育我也同樣是強行做主呀!”
亮仔初中時是我的學生,那是一個很勤奮但智商并不出眾的孩子。他打小對人文學科就很感興趣,尤其非常喜歡文學,在我的推薦下曾有好幾篇文章在青少年刊物中發(fā)表。他多次私下跟我說,進高中后一定要去念文科,那樣每天就可以學自己感興趣的文史學科了。我知道他的言下之意,就是以后可以不再念物理化學等讓他“腦殼痛”的學科。老劉的秉性我是知道的,所以當時也就不好過多言語。
果然,在高一選科時,老劉違背兒子本意,替他選擇了理科,并振振有詞地告誡兒子,只有自然科學才能興國安邦,那些文史哲學都是些“虛頭巴腦”的玩意。當我將亮仔的意見告訴老劉時,他仍然固執(zhí)己見:“選擇理科在高考后才能選報更多更好的院校,將來選擇更好的職業(yè),享受更好的人生?!?/p>
一向聽話的兒子當然拗不過父親,為了堅定兒子的信心,老劉到處托人,花重金請名師為兒子課余補課。但亮仔的成績不僅沒有提升,學習信心反倒嚴重下降,到高二上學期更是整晚整晚的失眠。進入高三后,曾經(jīng)活潑好動的兒子沉默寡言了,并不時望著窗外發(fā)呆,班主任告訴老劉,亮仔估計是患憂郁癥了。
我沒有過多安慰,只是假裝不經(jīng)意地重復老黃的話,教育跟雕刻一樣,講究一切順勢而為,孩子喜歡什么就讓他干什么。老劉長長吐出一口氣道,孩子現(xiàn)在每天什么書都不看了,只是喜歡在廚房炒菜,這樣也好,說不定有一天能把菜炒到人民大會堂去呢!
那天晚上,我和老黃都留了下來,菜當然是亮仔炒的。盡管,這些入口尚好的菜還稍欠火候,但亮仔那久違的笑容讓我知道他現(xiàn)在很開心,也正在努力。
(作者單位:大冶市教學研究室)
責任編輯/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