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斌
誰也未曾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完全改變了整個教育生態(tài)。從表面上看,這種變化表現(xiàn)在學校師生教學方式、學習方式上;而從深層次看,任何一種變化都帶來了教育關鍵要素的變革。
變化的背后,是教育理念的顛覆性突破。“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翻轉課堂”,這些此前一直停留在口號中的理念,終于在疫情的倒逼下得以大面積地付諸實踐。錄播或直播,答疑或輔導,師生都成了學習者,學習真正得以“被看見”。教師更加重視在線教育的溫度,教學的“設計感”“儀式感”越來越強,想方設法喚醒學生的學習激情成了一種新常態(tài)。
變化的背后,是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跨越式提升。過去我們一直將信息技術作為教學輔助手段,而在疫情之下信息技術瞬間變成了教學的主要工具。課堂從教室搬到“云端”,面對面的教學變成線上互動,無論是教育行政部門、教學研究機構,還是廣大師生和家長,都面臨著準備不充分的困境,都經受著從未有過的考驗。疫情倒逼每一位教師主動學習,掌握信息技術,提高信息能力。所幸的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學習力在“大考”中被激活,經過短時間的“充電”后,就一頭扎進常態(tài)化的應用中,邊學邊干,邊干邊學,信息技術和信息能力普遍得到了顯著提升。
變化的背后,是對學生學習品質的沖擊性挑戰(zhàn)。居家學習特別是持久的居家學習,對學生學習品質的挑戰(zhàn)是沖擊性的。疫情期間的居家學習,不僅是對學生學習習慣的一種考驗,更是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場考核。學生只有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才能真正適應學習方式的驟變,線上學習才會真正地發(fā)生。
疫情終將過去,教育正進入后疫情時代。諸多因“疫”而生的變革,必將融入教育的“血脈”,全方位的教育變革勢不可擋。作為學校管理者,只有順勢而為,主動作為,方能適應變革要求,做到與時俱進。
將信息素養(yǎng)上升為第一素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是教師最重要的專業(yè)素養(yǎng)之一,已是共識?!盎ヂ?lián)網+”教育時代,對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要求要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現(xiàn)在的局面是,一群“數(shù)字移民”與一群“數(shù)字原住民”一起學習新技術,作為“數(shù)字移民”的教師一定要走在孩子的前面。信息時代,資源突破空間限制,“智慧教室”已撲面而來,可以預見,運用平板電腦進行學習將成為孩子們新的學習方式,“線上學習分享+線下合作探究”將成為新的教學模式。因此,學校要把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作為重要的課題加以研究和探索。復學之后,師生重返教室,但線上學習不會因疫情過去而終結。后疫情時代,我們要重構教學模式,實現(xiàn)翻轉課堂與個性化教學,更要助力學生提高自主管理的能力。
聚焦學習組織建設和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習需要學習場景與學習組織,同伴互助、協(xié)同學習是學生學習應有的健康狀態(tài)。疫情期間,長期缺少真實可觸的互動和交流,學習的過程變成孤獨的摸索,這讓上學成了所有孩子最迫切的愿望。學校要抓好學生學習組織的建設,使其成為孩子們的學習共同體、研究共同體和發(fā)展共同體,進而打造對學生具有強大吸引力的“學習磁場”。
學習歸根結底需要學生自己主導和完成,學生才是自己學習的主人。無論處于何種學習場景、學習組織,是在線上還是線下,學生自我管理、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習的成效。長期以來,尤其是疫情期間,很多學校、教師和家長都積極地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而這對于后疫情時代學校教育的走向,乃至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形成,無疑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把生命教育貫穿立德樹人全過程。疫情是最好的教材。當下,安放疫情之后的“生命焦慮”就是最現(xiàn)實而緊迫的生命教育。新時代的生命教育,更加崇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觀,強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堅持“以生為本”是一脈相承的。只有學校充滿生命氣息,教師充滿生命關懷,課堂充滿生命體驗,生命的內涵得以最安全而科學的拓展,這才是真正的生命教育。
后疫情時代,教育如何變革,學校如何重新“打開”,這是值得所有教育人探索和實踐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