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婷 楊海能
關鍵詞 行政法學課程 教學模式 線上線下 混合式教學 創(chuàng)新路徑
作者簡介:宮婷,貴州民族大學校長辦公室;楊海能,貴州民族大學法學院2019級法律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6.333
隨著社會與教育的發(fā)展,特別是“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模式在高等院校教學中的應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也愈發(fā)明顯。傳統(tǒng)行政法學課程教學理念存在滯后性,教師處于主導地位,教學方法主要是以講課為主,互動交流較少,教學效果不夠理想。混合式教學模式既能體現(xiàn)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的引導和啟發(fā)作用,又能發(fā)揮網(wǎng)絡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有效結合了線上和線下課堂的優(yōu)勢,是新時期推動高校教學模式改革、提升教學水平的重要路徑。
行政法學課程是高校法學專業(yè)的學生必須掌握的課程之一。行政法學涉及多個領域,理論知識較多,在課程安排上一般是將其安排在民法、刑法等基礎學科之后。傳統(tǒng)行政法學教學過程包括三個階段:一是課前階段,主要是教師進行教學內容的準備,學生預習;二是課中階段,是指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基于課件內容進行行政法學知識講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接受知識;三是課后階段,教師的任務主要是布置和批改作業(yè),學習完成作業(y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導者,是教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學生處于從屬地位。由于師生之間聯(lián)系較少,課堂互動不足,教師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引導不夠,學生缺乏主動參與熱情,這也使教學效果不理想。具體教學情況見表1:
表1:傳統(tǒng)行政法課程教學模式下教師和學生工作情況
總的來說,傳統(tǒng)行政法學課程教學模式存在諸多不足,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主導,難以突破傳統(tǒng)教學思想
傳統(tǒng)的行政法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整個教授過程的中心。課堂中教師以理論講授的方式向學生系統(tǒng)的講述行政法學課程知識重點,而學生只需要對講授內容進行記錄和記憶。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始終處于課堂中心,與學生交流互動較少,學生課堂參與熱情不高,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以及知識構建能力的培養(yǎng)。[1]
(二)學生實踐基礎薄弱,學習效果一般
行政法相較于民法和刑法而言,與我們的生活聯(lián)系不夠密切,而行政法學的相關知識涉及內容較為復雜,加上學生很少參與行政法的具體案件的處理過程,對行政法不能形成直接的感性認識,也很難真正理解案件,這就導致教師講的口干舌燥,而學生卻一知半解。[2]因此,教師主導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不利用高校培養(yǎng)高素質實用型法律人才目標的實現(xiàn)。
(三)學生被動,缺乏學習自主性
傳統(tǒng)行政法學課程教學模式中,教學方向相對單一,教師傳授知識,學生接受知識。教師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很少讓學生主動參與,對學生的知識理解和掌握情況不夠了解。而部分學生沒有提前預習,缺乏主動思考意識,聽課中理解不深,長時間之后便會對這門課程有了抵觸、畏難情緒。
(四)教學模式固化,缺乏積極創(chuàng)新
傳統(tǒng)的行政法學課程教學是在固定的時間,以課堂為場景,基于課件進行課堂教授,[3]教授的內容主要源自教材大綱,教學方法和手段以電腦課件為主。這種教學模式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學生對知識的吸收主要依靠教師的課堂講授。另外,很多教師的對學生的教學培養(yǎng)目標僅為考取較高的書面成績,而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創(chuàng)新、應用等能力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4]
(一)教學觀念滯后,學生主體地位認識不足
在傳統(tǒng)行政法學課程教學理念理念中,“教”是中心指導思想,教師通過對理論知識進行講授、分析等方式傳授給學生,學生通過聽課和記筆記的方式被動接受,整個授課過程師生之間互動較少,最后學生通過背筆記的方式應對期末考試。[5]雖然學生通過了考試,但他們對行政法學專業(yè)知識的理解并不深入,缺乏探索意識,實踐運用能力不強。
(二)師生缺乏有效互動,授課過程乏味
傳統(tǒng)行政法學教學模式中,主要是教師教,學生學,師生之間的互動多表現(xiàn)為課堂提問,學生對課程講解以及案例分析很少參與,師生之間聯(lián)系較少,課堂生機不足。
此外,傳統(tǒng)的線下課堂中,教師缺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需求的了解,教師講授成為了課堂的主要內容,學生對新知識的主動探索得不到有效的引導和鼓勵。
(三)教學模式單一,創(chuàng)新性不足
行政法學課程教學主要是老師以PPT展示的形式對課程知識進行講解,由原來的口動式灌輸轉變?yōu)槎嗝襟w式灌輸。講授內容上主要是對概念、原理以及法律特征和實施條件、實施程序進行分析和講解,雖然加入了案例分析,但受實踐因素的限制,學生對具體案例難以真正理解和掌握。再加上許多教師講課內容按部就班,缺乏新穎性,很少結合視頻網(wǎng)絡手段,學生的聽課興趣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