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熠清
摘? 要:在初中階段,加強法治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素養(yǎng)對其終身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而教師要善于借助教學平臺,以道德與法治學科為依托,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改善授課策略來輔助學生學習法律知識,以便實現普法教育的目標,促進學生們的健康成長。為此,本文結合筆者的實踐教學經驗,著重探究了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法律素養(yǎng)的有效策略,以此不斷提升本學科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法律素養(yǎng);探究
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個人的辨別能力、自制能力等相對較弱,極易受外界的不良影響,此時注重法治教育,能夠使他們明辨是非對錯、學會約束和管理自我,進而幫助其筑起人生防線,使之更加健康的成長和發(fā)展。此時,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當不斷優(yōu)化個人的教學理念和思路,圍繞日常教學內容積極滲透法治教育,同時借助一系列教學引導活動來激發(fā)學生學法、用法的興趣,有利于使他們在輕松的氛圍中掌握更多法律知識、形成良好的法律素養(yǎng)。
一、穿插生動的情境輔助學生解讀法律知識
(一)利用生活化情境簡化學生理解法律知識的過程
由于法律知識相對比較晦澀難懂,且不同的法律條例所適用的情況也不同,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法律知識時,需要將其放在學生易于理解、比較熟悉的場景中進行解讀,以此簡化他們的學習過程,進而使之積累豐富的法律知識,促進其法律素養(yǎng)的發(fā)展。據此,教師可以通過構建生活化的情境來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將各種法律條例融入到具體的生活案例當中,帶領學生一邊分析案例中的人物行為、具體事件,一邊用對應的法律知識進行評價、說明,從而將抽象的法律知識融入到具體的案例當中進行解析,便于學生理解和吸收,進而提高法治教育成效,推動學生法律素養(yǎng)的穩(wěn)定發(fā)展。
(二)設計表演情境引導學生使用法律常識解決問題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上,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情境表演活動,促使他們在參與過程中根據情境中設定的事件、場景靈活使用法律知識解決相關問題,從而增強法治教育效果,使學生在學習、感知、理解與應用中掌握更多法律常識,有助于提高其法治素養(yǎng)。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分別扮演原被告、辯護律師、證人、法官等角色,然后給出具體的案件與前期調查進度,引導雙方辯護律師擬寫辯詞,并在課堂上進行模擬演繹,從而使學生們在親身體驗與經歷中了解更多法律條例,同時明確在特定情況下如何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繼而增強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法律素養(yǎng)的提升。
二、引進相關時政素材鼓勵學生分析和探究
在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素養(yǎng)時,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還可以引進時政素材豐富法治教育的內容,以此讓學生以更加多元的方式進行學習、應用,并對照自身的言行進行反思,進而提高法治教育的有效性。這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中的相關法律知識展示一則法治新聞,要求學生根據所學內容以及個人的實際經歷進行思考辨析,先說出新聞中人物的哪些行為屬于違法行為,再判斷違反了哪些法律條例,同時結合具體的法律知識給出評價、分析,由此使他們在應用中形成良好的法律素養(yǎng)。
三、設計法治實踐活動強化學生的法律意識
(一)豐富校內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開展法治教育活動時,可以組織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以便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助力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比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們在學校的文化墻上張貼各種與法治有關的標語、口號,也可以要求學生辦一期以“預防青少年犯罪”為主題的黑板報放在校園中展覽,還可以鼓勵班內學生擬寫與法治有關的演講詞,在周一升旗時進行發(fā)言,由此借助實踐活動在校內營造良好的法治教育氛圍,有助于促進學生們法律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二)組織校外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法律素養(yǎng)
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們開展相應的課外實踐活動,以便進一步拓展法治教育的空間,為學生提供更多體驗的機會,進而使他們內化法律知識,形成良好的法律素養(yǎng)。例如,教師可以分批帶領學生到當地的法治部門參觀,并鼓勵學生們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協助交警、警察等開展工作,使之了解這些職位的工作內容,同時在此過程中學習和積累更多法律知識,有助于強化他們知法、懂法、學法、用法的意識,進而提高其法律素養(yǎng)。
四、結束語
在初中階段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素養(yǎng)不僅符合我國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也符合新課改提出的基本要求,能夠進一步約束和規(guī)范學生的日常言行,使之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促使他們學會使用法律武器維護個人的合法權益,進而為其健康成長保駕護航。鑒于此,新時期的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立足本學科的育人目標不斷優(yōu)化教學設計,并在以生為本理念的指引下對教學內容、教學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從而給予學生有效的引導,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江建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法律素養(yǎng)的分析[J].新課程(中),2018(11).
[2]? 包雅君.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法律素養(yǎng)的探究[J].試題與研究,20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