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敏華
【摘要】在教學水平的提高,教學手段不斷地改善,心理學的崛起,不少教師在各學科的教學當中應用心理學的知識。有見及此,本人借此也論文在英語教學中怎樣與心理學的結合。
【關鍵詞】心理學? ?杜威? ?遺忘曲線? ?布魯納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2-138-01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yǎng)活動,而人是有著復雜的思想。俗語說:“育人先育心”??梢娫诮逃w系中,心理學居于重要位置,而心理學知識又貫穿整個教育機制中,被每個學科所利用。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心理學知識,充分地發(fā)揮英語這門學科的特點,提升教學質量。
一、讓學生在做中學
在杜威的教學論提出“從做中學”,即“從活動中學”。事實上,教學的過程就是在不斷地實踐中得到知識經(jīng)驗。在他看來,學習者如果過沒有“做”的過程,必然阻礙他的發(fā)展。這與在英語教學中的要求不謀而合。兒童天生就有動手操作的愿望,凡事都想試一試。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抓住學生這個特點,讓學生在實踐中的真知。
根據(jù)學生這個心理特點,我們可以通過“比一比,動手操作”等多種方法,從而加強學生的動手欲望。如在教人體部位的單詞face,mouth,nose,ear時,我將幾個學生叫到黑板前,讓他們做"Touch you r face /mouth/nose/ear"等動作,做對的,下面的同學說,"Yes!"做錯了,下面的同學就說,"no!"通過這一游戲,學生就很容易地掌握了這些單詞。又如在教授味道單詞時,我在上課前準備了三小杯開水,分別加入鹽,糖,醋。在課堂上,我就讓學生自己親自上來嘗試,然后通過面部表情讓臺下的學生猜出單詞。練習 26個字母時,可預先將26個字母的卡片分別放在26個同學的手里,讓其收藏起來,當老師說:“Where is M?”拿M卡 片的同學將卡片高舉過頭,大聲地讀:“M!M! Here it is!”這樣一來,學生不僅提高了對事物的發(fā)現(xiàn)能力,而且也加強了對知識的深刻印象,不易遺忘。
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這個心理特點,結合英語教學重在讓學生在情境中運用的要求,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知識。
二、加強復習,以防遺忘
著名的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顯示:遺忘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進程并不是均勻的。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漸緩慢。有見及此,教師可以根據(jù)遺忘曲線制定知道學習的方法。
(一)充分做好朗誦工作
朗誦對與學習英語者來說是很重要的一步,每天朗誦會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識記程度。所以我會堅持每節(jié)課前的十分鐘朗誦。讓學生把目前正學的知識大聲齊讀。這樣有兩個好處:第一,大聲讀,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并自覺地參與朗誦;第二,齊讀,可以讓會讀的學生帶起不太熟練的學生,同時也讓學生容易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堅持每天的朗誦,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課本上的知識逐漸的熟練,并且朗朗上口,語音語感都有所提高。最重要的是,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加深對知識的記憶,不宜忘記。
(二)做到及時復習
遺忘曲線表明:遺忘的規(guī)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對于新學的知識一定要做到及時復習,溫習鞏固,強化識記,以防遺忘。在課堂上,每當教授一個新單詞或句子等,我都會有意地讓學生“往回看”。讓學生在學習現(xiàn)有的知識的層面上,再回到剛才的新單詞或句子。不時地讓學生記起剛才所學的東西。這樣一來,學生不至于剛學到第五個單詞,卻把第一個單詞給忘記。同時,我會安排在每兩節(jié)新授課后都會有一節(jié)復習練習課,及時幫學生鞏固知識。這樣的安排,學生掌握知識的熟練程度比教完整個單元再進行復習練習的,更加牢固,遺忘速度更慢。
(三)強化預習效果
預習是貫穿整個學習過程,是學生了解自己不懂地方的方法,但卻往往被學生忽視。為了能讓預習發(fā)揮作用,我要求學生在每次預習后都要寫下一個自己不懂的問題,通過與同學的討論,結合課上的講解,把答案寫下來,再有弄不懂就請問老師。這樣一來,不但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更重要是對疑難的知識加深了印象,同時也把遺忘的速度降低了,預習的作用也得到發(fā)揮。全面激發(fā)學習興趣。
三、全面激發(fā)學習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作為一名英語的教師,除了教授學生必要的英語知識之外,我們更重要的是全面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除了引導學生怎樣學習,更重要的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領他們走進英語的殿堂。
例如,在教動物單詞的時候,我會預先錄下身邊可以找到的動物的聲音(cat, dog, hen ),而難找的就在網(wǎng)上下載(panda, bear, suqqirral)。在課堂上,我就把這些聲音播放,先讓學生辨別是哪一中動物,然后就帶出動物單詞的學習。為了鞏固單詞,我又讓學生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把學生分成兩大組,一組就說出動物的名稱,一組就模仿動物的叫聲,然后兩組交換,這樣一來,我既可以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單詞,又令整個課堂活躍起來,整個教室洋溢著愉快 的氣氛。
又例如,在教學有關食物的內容時,我會預先在網(wǎng)上下載相關的圖片,讓學生一目了然,特別是介紹羊肉和豬肉事時,通過圖片的比較,學生就可以分清兩種肉類的區(qū)別。特別在介紹名詞的可數(shù)和不可數(shù)時,圖片的作用就更大。那些要加“s”,那些不要加“s”,我就利用圖片,讓學生看得清清楚楚。聲音和形象相結合,語言和情景相交融,使 學生仿佛進入了語言活動的真實情景,收到了很強的臨場效果。通過耳濡目染,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識記能力 ,增強了學習效果,把枯燥的語言學習變成了輕松的錄像欣賞。如此樂事,學生又何樂而不為呢?
育人先知人,知人要知心。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教授學生知識,更重要要關注學生的心理。。要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就要根據(jù)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因材施教,把心理學知識與英語教學充分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