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秀芬
【摘 要】目的:探討全程護理干預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的影響。方法:選擇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我院治療的68例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采用盲抽法分為觀察組(n=34)和對照組(n=34)。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在對照組基礎上,觀察組采取全程護理干預。比較兩組焦慮狀態(tài)。結果:干預后,兩組SAS評分均較干預前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全程護理干預可改善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焦慮狀態(tài),利于后期治療。
【關鍵詞】冠心病介入治療;全程護理干預;焦慮狀態(tài)
冠心病是由冠狀動脈痙攣或粥樣硬化引起的內腔閉塞、狹窄引起的心肌缺氧、缺血或壞死。由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療效快、安全性高等優(yōu)點,已成為治療冠心病的首選治療方式[1]。介入手術的相關護理措施是否得當,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狀態(tài)有較大影響,也直接影響患者術后康復效果。鑒于此,本研究探討全程護理干預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的影響。具體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我院治療的68例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采用盲抽法分為觀察組(n=34)和對照組(n=34)。對照組男18例,女16例;年齡60-78歲;平均年齡(68.52±5.72)歲。觀察組男16例,女18例;年齡60-80歲;平均年齡(69.23±5.26)歲。納入標準:患者均符合《穩(wěn)定性冠心病診斷與治療指南》中關于冠心病的診斷標準[2];患者均為首次接受PCI治療;患者知情本研究并自愿簽署同意書,且依從性較高。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并發(fā)癥者;合并精神異?;蛘J知障礙者。組間上述資料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對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知識教育、用藥指導、心理指導、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等。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全程護理干預:(1)術前護理:大多數患者術前對冠心病及介入治療方式的認知缺乏以及擔心治療的遠期效果,易產生擔憂、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護理人員應及時給患者講解病情發(fā)生的原因、治療方法、治療效果及注意事項,提高其疾病認知度,使其了解應該采用何種態(tài)度和應對方式,鼓勵其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疾病;可通過聽音樂、看視頻、聊天或有規(guī)律的深呼吸緩解患者負性情緒。(2)術中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動脈血壓、意識以及心電圖變化情況,發(fā)現異常及時通知主治醫(yī)師,并立即采取對癥治療;藥品及急救器械準備充分,并處于良好的備用狀態(tài),將阿托品、多巴胺以及硝酸甘油等急救藥品備好,以防緊急使用。(3)術后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和精神狀態(tài),指尖皮膚的溫度、顏色、是否疼痛和感覺障礙等,并詢問是否有任何不適;保持輸液通暢,觀察患者尿量,鼓勵其術后多喝水,如有必要,應根據醫(yī)生的指示給予患者補液治療,以促進造影劑的排泄,減少對腎功能的毒副作用;飲食需低脂低鹽,不可暴飲暴食,以免心臟負荷加重,鼓勵患者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保持排便通暢。(4)出院指導:按照醫(yī)生的指示按時吃藥,指導其注意休息,避免疲勞;進行適當鍛煉,保持積極樂觀心態(tài);定期回院復診。
1.3 評價指標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3]評估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焦慮狀態(tài),量表包含20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法,分數越高,提示患者焦慮程度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以-x±s和n(%)表示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采用t、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焦慮評分對比 干預前,兩組SAS評分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干預后,兩組SAS評分均較干預前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冠心病介入治療因其創(chuàng)傷小、療效明顯、患者接受度高、可靠性好而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然而患者對冠心病及介入治療方式的認知缺乏以及術后經常出現并發(fā)癥等因素,患者術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緊張等負性情緒,尤其是焦慮的心理最為常見,不僅不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而且容易引起心絞痛發(fā)作影響治療效果[4]。故采取恰當的臨床護理,緩解患者消極情緒對手術順利進行及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SAS評分均較干預前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低,表明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有助于緩解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的焦慮情緒,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分析原因在于,全程護理干預中護理人員在術前詳細告知患者冠心病及介入治療的相關知識和注意事項,提高其對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及疾病的認識,緩解其負性情緒,鼓勵其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疾病;術中密切觀察患者各項身體指標,配合主治醫(yī)師完成手術,以保證手術能夠順利完成;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積極的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并對其飲食進行指導,可提高其機體免疫力,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進而促進患者快速康復[5]。但本研究因納入樣本量較少,且未對患者進行長時間隨訪,結果存在一定局限性,臨床仍需大量樣本研究以便進一步證實研究結果真實性。
綜上所述,全程護理干預可改善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焦慮狀態(tài),利于后期治療。
參考文獻
[1] 王樂峰,李春燕.延續(xù)性護理在冠心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并發(fā)癥的預防作用[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8,47(22):2742-2743.
[2]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介入心臟病學組,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學組,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心血管內科醫(yī)師分會血栓防治專業(yè)委員會.穩(wěn)定性冠心病診斷與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8,46(9):680-694.
[3] 田衛(wèi)平,劉穎.多元化護理干預模式在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9,48(14):1795-1796.
[4] 何翠竹,梁欣,蘇斐等.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對感染預防的效果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5):3588-3589.
[5] 夏林鳳,朱元紅,王丹.綜合性護理干預在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安徽醫(yī)藥,2018,22(9):1838-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