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松
【摘 要】目的:探討CT、MRI對于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關節(jié)病變的檢測效果,分析臨床價值。方法:選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于我院就診的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jié)病變患者30例,對其分別進行CT檢查和MRI檢查,比較兩種檢查方法下骶髂關節(jié)病變檢出率。結果:最終確診骨質硬化28例,CT檢出21例(75.0%),MRI檢出27例(96.4%);確診骨質侵蝕26例,CT檢出22例(84.6%),MRI檢出26例(100.0%),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MRI對于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jié)病變的診斷效果高于CT。
【關鍵詞】CT、MRI、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jié)病變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主要累及脊柱和骶髂關節(jié)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癥性疾病,患者以頸部、胸背部、腰背部和骶尾部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1]。本病剛發(fā)生時,受脊柱不同部位承重不同的影響,患者以頸椎痛或腰椎痛我主要臨床表現(xiàn),骶髂關節(jié)病變常發(fā)病隱匿,患者不予重視,醫(yī)生也常忽視[2]。但骶髂關節(jié)病變一旦進展至出現(xiàn)臨床癥狀,常病情較重,難以緩解,因此對于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能夠早期檢測出骶髂關節(jié)病變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本研究從影像學角度出發(fā),探討CT、MRI對于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jié)病變的診斷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于我院就診的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jié)病變患者30例,患者年齡20~38歲,平均年齡(29.7±3.2)歲,其中男22例,女8例,病程3個月~2年,平均(1.3±0.4)年。
1.2納入標準
(1)最終病理診斷為強直性脊柱炎,伴骶髂關節(jié)病變;
(2)患者既往體健,無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
(3)知情并同意。
1.3排除標準
(1)患有骨與關節(jié)結核疾病;
(2)患有惡性骨腫瘤;
(3)患有風濕、類風濕關節(jié)炎等其它可能累及脊柱的免疫性疾病。
1.4方法
采用西門子1.5TAvanto磁共振成像系統(tǒng)進行MRI檢查,對比劑以0.1mmol/kg劑量1ml/s的速度注入,成像視野340~380mm,患者仰臥位,雙臂平放在身體兩側,啟動計算機進行掃描,平第四腰椎開始向下掃描,患者骶髂關節(jié)需全部接受掃描,使用ROI繪制時間-信號強度曲線,進行觀察。
采用GE Hispeed Dual雙排螺旋CT進行CT檢查,患者仰臥位,掃描時頭先進,平第四腰椎開始向下掃描,患者骶髂關節(jié)需全部接受掃描,層厚2.5mm,層距2.5mm,螺距1.0,9-120kV。
1.5觀察指標
對患者骶髂關節(jié)各種病變通過CT和MRI進行觀察,涉及病變包括骨質硬化、侵蝕、囊變、增生以及關節(jié)間隙狹窄、關節(jié)突變、骨髓水腫等情況。
1.6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2.0進行數據收集與分析,其中患者一般資料比較應用t檢驗或X2檢驗,關節(jié)病變情況應用X2檢驗。
2 結果
MRI對于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部分骶髂關節(jié)病變的檢出率顯著高于CT,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部分骶髂關節(jié)病變的檢出率二者比較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下表。
3 討論
CT即X射線斷層掃描技術,是X射線技術的延伸,CT能夠看到更多平面的成像,但其價格較貴,輻射較強,但馮波等指出CT對于軟骨的異常改變和關節(jié)周圍骨髓脂肪堆積程度以及軟骨下的骨質硬化和骨質侵蝕等病變不能很好的辨別[3]。本研究結果顯示MRI對于骨質硬化和骨質侵蝕的檢出率高于CT,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5.250、4.333,P<0.05),證實馮波等人所描述情況。MRI檢查方法不僅能夠清楚地顯示病灶,還能夠從血流動力學方面反應出病灶的功能特征,能夠較準確地辨別出病變情況,且其無輻射,對于骨髓水腫等病變檢出效果較CT更佳[4]。結果顯示MRI對于骨髓水腫的檢出率90.0%,顯著高于CT 30.0%的檢出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7.500,P<0.05)。但MRI對于微小鈣化不敏感,且MRI的假陽性率較高,在研究過程中有出現(xiàn)MRI未檢測出骨質增生,但CT檢測有骨質增生的情況發(fā)生,故臨床還應結合患者癥狀體征,聯(lián)合應用CT共同確診。
參考文獻
[1] 趙紅濤.CT和磁共振成像診斷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jié)病變準確性的比較[J].實用醫(yī)學影像雜志,2018,19(03):257-259.
[2] 劉祥雛.多層螺旋CT與磁共振成像對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jié)早期病變的診斷價值比較[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18,2(20):86-87.
[3] 馮波,馬煥煥,王麗芹,et al.類風濕關節(jié)炎合并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及影像學特點[J].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18,54(4):468-471.
[4] 王華鋒,畢成,陳仲強.強直性脊柱炎合并Andersson損害的研究進展[J].中華外科雜志,2017,55(10):798-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