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保德
摘要:課堂教學是一種藝術,也是一門科學。課堂教學既要重視文化知識的傳播,更要重視道德情操、人格素養(yǎng)的塑造。忽略道德、人格素養(yǎng)的課堂教學過程是失敗的教學。作為道德與法制科教師,只有在課堂上倡導和培養(yǎng)初中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才有助于學生健康成長與成人成才。與此同時,掌握許多與學生有效溝通的方法,才能作好課堂教學和文明禮儀教育。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教育;課堂教學;文明禮儀
中圖分類號:G623.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0-095-1
作為道德與法治課教師需要有課堂教學的藝術,更需要多花心思、多動腦。經過多年的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工作,筆者深深感受到在引導學生,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得重視學生良好禮儀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以及對學生的愛心,感恩之心的培養(yǎng),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好學生。
一、認知明理,以形成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良好禮儀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初中階段正是一個人逐步形成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重要時期,如果科任教師和班主任能夠使其明理懂事,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學生就會有大的作為。另外,要普及文明禮儀知識。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正處在青春期的中學生,往往有以自我為中心,嬌氣又傲氣,聽不進去別人的不同意見,容易產生沖動冒失或不計后果的任性作為。針對這些問題以及孩子的年齡、心理特點,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和思政課教師要把掛在教室墻上的《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用比較通俗的話語講解給同學,不要生硬刻板的訓誡,要從心理和道理上讓中學生接受,慢慢內化為自覺行為。一旦班上絕大多數(shù)的同學能夠做到,其他同學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氣候,影響到一個班級、一個學校。
二、樹立榜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要善于樹立榜樣和典型,宣傳的方式很多,尤其是利用多媒體手段或網(wǎng)絡。利用學習強國軟件,把一些優(yōu)秀黨員或時代先鋒的事跡直接以生動形象的視頻播放給學生,讓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比如在教學中,筆者經常使用微黨課和微視頻,雖然只有幾分鐘的時間,但是讓學生在心中產生了強大的震動,在幼小稚嫩的心靈中,樹立了為國家、社會和人民奮斗的遠大志向。
三、培養(yǎng)愛心,以倡導學生懂得感恩
在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史上,孝敬父母是從古到今的先賢們倡導的為子之道,做人之本。百善孝為先,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逐漸理解、尊重、關愛他人、感恩社會。一個孩子在睡覺前留給媽媽這樣一張字條:可可會自己疊被子你應獎我10美元,我去超市給媽媽買東西你應獎我5美元,我?guī)蛬寢尣恋匕迥銘勎?美元,合計為20美元。媽媽在字條上寫了這樣一句話留給孩子:媽媽教可可走路應付媽媽0元,媽媽含辛茹苦撫養(yǎng)可可長大應付媽媽0元,媽媽以后還要繼續(xù)為可可奉獻應付媽媽0元,合計0元。這張字條可可到現(xiàn)在還保留著,記錄著自己由一個懵懂孩子到長大成人的過程,敘述著自己對父母的感恩之心。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當今的孩子還是有很多不良的行為習慣,不懂得孝順父母、感恩社會。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實例,以更加鮮明的教學方法給學生上好課。教師把愛心給了學生,才會得到學生的喜歡,他們的思想也會受到教師的熏陶,就會變得有愛心、懂得知恩圖報。
四、平等交流,以真誠之心培養(yǎng)感恩之情
學生良好品行的養(yǎng)成需要教師的真誠之心,使學生認識到教師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成長。有這樣一個事例:一位學生被稱為“垃圾學生”,不守紀律,欺負他人。一次因考試成績太低而受到教師的批評,后來拿著刀向教師和同學刺去,正好被校長看見并立即制止。校長將該生叫到辦公室,但并沒有處分他,而是說他毛筆字寫得好,讓他把自己討厭人的名字寫在紙條上,并邀請他晚上到家里做客。在校長家,校長把寫有名字的紙條貼在些木柴上讓這位學生去砍。學生憤怒地劈著,校長靜靜地看著,當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將木柴劈成筷子時,倆人都笑了。第二年,這個學生考上了衛(wèi)生學校,離校的那天,該生細心的用刀給校長削了個蘋果,和刀一起放在校長辦公桌上,看著滿頭白發(fā)的校長,他深深的鞠了個躬。由此可見,真誠可以打動人的心靈,真誠可以讓學生懂得感恩。作為一名教師,要有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意識,把學生當朋友。在學習上指導他們,在生活上關心他們,及時了解學情,給他們做好引路人。
綜上所述,文明禮儀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每一位教師、班主任、管理團隊者之間相互協(xié)作,共同承擔培養(yǎng)中學生文明習慣的養(yǎng)成責任。同時,學校要適當?shù)亻_展豐富多彩的德育與智育活動,要盡力以活動為載體,在真實有效的活動中成功地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品質和人格魅力。
[參考文獻]
[1]王蕾.淺談故事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運用[J].教育觀察,2017,6(24):125-126.
[2]張國富.道德與法治故事教學法庶談[J].小學教學參考,2018(30):79.
[3]秘芳云.道德與法治教學和生活故事巧結緣[J].小學教學參考,2019(21):58-59.
(作者單位: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千戶初級中學,甘肅 天水 74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