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晉
摘要:網絡深刻地影響了當代高校大學生學習、生活乃至心理健康的方方面面。從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現(xiàn)狀出發(fā),探討網絡時代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包括引導大學生開展自我教育、正確認識網絡娛樂,利用網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師心理健康專業(yè)知識能力,組織建設大學生心理社團,旨在通過互聯(lián)網來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網絡 大學生 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0-0136-02
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為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機遇,同時也帶來挑戰(zhàn)。高校工作者應該認清形勢,把握機遇,利用互聯(lián)網,不斷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提高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互聯(lián)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如何把網絡和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擴大心理教育的范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是值得高校探討的一個課題。
(一)互聯(lián)網對大學生心理的積極影響
互聯(lián)網豐富了人們的知識,網絡上關于心理健康方面的內容、案例,以及緩解心理壓力疏導的方法不勝枚舉,大學生可以通過簡單的搜索,獲取自己感興趣的心理健康知識,幫助自己處理心理問題。網絡還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擴大了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范圍,網絡的匿名性、隱蔽性,使大學生更容易袒露心扉,克服害羞心理,暢所欲言,在網絡中宣泄內心的情緒,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大學生的壓力。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對其人格的養(yǎng)成有所幫助。
(二)互聯(lián)網對大學生心理的消極影響
1.網絡會影響大學生的判斷力
網絡上充滿了大量的信息,大學生在獲取豐富信息開拓自身視野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一些錯誤的觀點和信息,影響其認知能力,改變其思想觀點,弱化其理想信念。大學生尚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閱歷還不豐富,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世界,稍有不慎就會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蝕,誤入歧途。
2.網絡影響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方式
互聯(lián)網獨特的虛擬人際交往方式與以往傳統(tǒng)的交往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傳統(tǒng)面對面的交流模式,可以根據(jù)對方的表情、語氣、聲調等了解到對方的情感態(tài)度,甚至談話內容的真?zhèn)?。而新型的互?lián)網交往方式很多是在匿名的狀態(tài)下進行的,交流缺乏直接性。這種交流方式深受大學生喜愛,既可以宣泄內心的情感壓力,又可以編造虛擬自我,并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滿足感?;ヂ?lián)網給大學生提供了一個情感的釋放,緩解壓力的場所,但是如果使用不當也會成為引發(fā)心理問題的策源地,不少大學生沉迷其中,忽略了現(xiàn)實生活中和家人、朋友之間的情感溝通,變得孤僻,脫離社會,逃避現(xiàn)實,引發(fā)嚴重的心理問題。
3.大學生沉迷網絡,逃避現(xiàn)實壓力
許多大學生經歷了緊張的高中學習進入大學,因離開父母的監(jiān)督,自我約束能力下降,對自己的要求松懈,自由自在的網絡世界成為他們的向往所在,更有甚者沉迷于網絡游戲而不能自拔,逃課、厭學,導致學業(yè)荒廢,消磨了意志品質、個人控制能力,久而久之會使心理健康產生不良變化。
二、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
(一)缺乏堅定的理想信念
新生入學后,面對陌生的學校和專業(yè),會產生迷茫。有的學生因為大學和其想象中的不一樣,產生心理落差,得過且過,隨波逐流,更有甚者從網絡虛擬世界中追求精神寄托,喪失目標,失去斗志。
(二)渴望成功,但意志薄弱
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學生彼此之間的競爭也是從小就開始了。一些大學生渴望成功,但抗壓能力不強,缺乏堅強的意志力。一旦遇到困難,第一反應往往是躲避,躲避不了再求助他人的幫助,不能直面問題,不愿意花時間精力做事情。
(三)追求個性,以自我為中心
大學生多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受到家長的過度保護,養(yǎng)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忽視他人感受,處理問題時難以做到換位思考,尊重和包容他人,個人利益高于集體利益,社會責任感不強,易引發(fā)矛盾,尤其是宿舍成員間的矛盾。
(四)盲目跟風,缺乏辨別能力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多樣文化與價值理念相互交融滲透,各種積極或消極的思潮通過報刊、雜志、影視劇、網絡等平臺源源不斷地沖擊著大學生。大學生有好奇心,愿意接受新思想、新觀念,但其因閱歷不足等諸多方面的原因,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容易盲目跟風。更有甚者受錯誤思想的引導,缺乏自我辨別能力,造成精神上的渙散墮落,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三、網絡時代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一)引導大學生開展自我教育
通過開展網絡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的宣講,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網絡,認識心理健康問題。組織大學生參加各種網絡安全知識競賽、心理健康知識競賽等校園活動,減少大學生沉迷網絡的風險。同時,還可以聯(lián)系大學生的理想、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幫助其制定在校目標,督促其進行自我監(jiān)督和自我教育。
(二)利用網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數(shù)字化教育已經進入高校的今天,心理健康教育以更新穎、生動的形式展現(xiàn)在大學生面前。高校可以建立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站,通過網站宣傳心理知識,迎合大學生的好奇心理,開展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共情心理。網站上可以設立在線咨詢板塊,使大學生獲取專業(yè)的指導意見。通過網絡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研,開展相關的測評工作,通過心理健康調查,獲得第一手資料,發(fā)現(xiàn)學生心理問題的類型、特點及發(fā)展規(guī)律,從而有針對性、有目的地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干預,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以學生心理調查的結果為依據(jù)建立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心理測評可以每學年進行一次,及時更新數(shù)據(jù),形成對比報告,把握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變化動態(tài)。
(三)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網絡娛樂
一些大學生沉迷于網絡不能自拔,甚至對現(xiàn)實生活失去興趣。學校和教師要對此類學生密切觀察,了解其動態(tài),采取各種手段正確積極地引導他們客觀地對待網絡,使學生認識到網絡只是工具,應正確使用這種工具使學習和生活質量有所提升,而不能被網絡所奴役。網絡是虛擬的,代替不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可以利用網絡緩解學習生活中的壓力,但是不能沉迷于網絡。教師應向學生推薦高質量的網絡資訊、優(yōu)秀網絡節(jié)目單,引導學生接收積極健康的網絡知識,合理安排上網時間,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四)提高教師心理健康專業(yè)知識能力
學生雖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但高校心理健康教師、其他任課教師、學生工作人員的相關素養(yǎng)也至關重要。
網絡環(huán)境下的高校專業(yè)心理健康教師要盡可能地了解網絡、了解學生上網的偏好,以便于揣摩學生心理?;ヂ?lián)網時代下,為了創(chuàng)新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應對教師進行強化培訓,組織心理健康教師學習網絡技術,使其可以在網絡平臺上熟練操作,及時與學生交流,解決學生心理問題。
任課教師和工作人員也要參加相關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培訓,掌握和學生溝通的技巧,善于觀察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思政教師要發(fā)揮其思政育人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是辯證統(tǒng)一的,二者同為塑造大學生健康向上的人格而服務,在網絡心理教育中,可以輔助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對學生的認知偏差加以糾正。
(五)組織建設大學生心理社團
高校應組織成立大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服務的心理健康教育社團。通過專業(yè)心理健康教師輔助以必要的策劃、咨詢、調節(jié),依賴大學生自身開展豐富有益的活動,通過團隊活動,減少對網絡的依賴,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實現(xiàn)互幫互助。
四、結語
綜上所述,網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網絡的發(fā)展也給傳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帶來了新的機遇。高校教師只有認真分析,深入了解大學生的特點,善于運用新興科技力量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網絡,才能對學生心理問題早預防,早發(fā)現(xiàn),早處理,塑造大學生健全的人格,為國家培養(yǎng)棟梁之才。
參考文獻:
[1]馮帆.網絡環(huán)境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4(13).
[2]盧佩言,時昕.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7(7).
[3]薛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改革[J].高教學刊,2017(20).
[4]韓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和對策[J].長春大學學報,2008.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