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平娣
高中地理學科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趣味性,知識體系復雜且知識點零散。高中地理是影響學生高考總成績的課程之一。微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憑借自身獨特的優(yōu)勢被廣泛應用在高中地理課堂中。微課有利于提供動態(tài)化的教學過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本文針對微課在高中地理課堂中的實踐展開分析。
一、導入預習
地理學科是高中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科目,按照性質可以劃分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傳統(tǒng)的高中地理教學模式單一且方法滯后,很難體現(xiàn)地理學科的特性,難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微課教學,主要是教師通過精心設計教學視頻,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形象、直觀的了解。教師在微課教學環(huán)節(jié),應科學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恰當利用微視頻導入課程,生動、直觀地展示枯燥的知識,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明確學習的重難點和主要內容,高效完成課前預習,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氣壓帶及風帶”為例,其涉及氣壓帶及風帶對氣候的影響、分布移動規(guī)律和分布示意圖等,教師在講解中可采用微課資源,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準備,對教學重難點內容加以明確,并提出課前問題:①由于海陸分布等的影響,北半球氣壓帶呈現(xiàn)怎樣的分布特點?②七月份和一月份被破壞的氣壓帶分別是什么?氣壓中心分別是什么?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預習思考,準確理清知識點。
二、模擬教學過程
不同于初中地理知識,高中地理涉及的知識面廣,對教師而言挑戰(zhàn)性極大。高中教師在地理教學中要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可以利用微課教學的方式,在課堂上實施模型教學,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演示,使學生直觀感受所要學習的知識面,輕松理解知識點。如講解“地球的運動”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地球儀進行模擬教學,也可以借助微課對地球公轉和自轉的場景進行模擬,讓學生準確掌握地球的運動及運動特點,并對昏線和晨線等知識深入了解。
三、突破重難點
由于高中地理具有自然和人文的雙重特征,學生對自然地理知識和人文地理知識的學習會有所側重,因而在知識掌握的程度上也會有一定差異。教師在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要恰當利用微課教學,了解學生在課堂上的知識掌握程度,有針對性、目的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另外,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讓學生對課堂上將要學習的知識有所了解,在課堂學習中,主攻教學的重難點;然后教師可以通過精心設計的視頻來講解相關內容,利用專項講解來增強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如學習“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的知識點時,其中高低壓系統(tǒng)的天氣特點、冷暖峰的形成、冷暖峰與天氣的關系是本節(jié)課學習的難點和重點。教師在講解中只依靠教材的講述,不利于學生準確掌握教學重難點。而通過教學視頻和flash動畫的播放,深入剖析講解每個難點和重點內容,采用動畫的形式展示地理現(xiàn)象的形成過程,在此基礎上結合相關練習題,能讓學生快速掌握教學重難點,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和教學的針對性。
四、復習鞏固知識點
高中生面臨著較大的學習壓力,要掌握的科目較多,這就需要地理教師在課程教學和作業(yè)布置環(huán)節(jié)時有所側重,以便學生有效銜接新舊知識,形成系統(tǒng)、完善的知識框架。通常在作業(yè)布置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利用微課的形式對所學知識點進行總結和鞏固,牢固掌握知識。以“地震的形成與產生”為例,教師在講解避險逃生的技能與知識時,可以靈活采用微課教學的形式,創(chuàng)設愉悅、寬松的學習氛圍,布置層次性、開放性的作業(yè),鼓勵學生利用網絡搜集與地震相關的資料和知識,了解地震帶的危害,增強生存意識。同時,要學生從不同方面思考地震形成的原因,對地震多發(fā)地進行自主探究。值得注意的是,基于現(xiàn)代化媒體在高中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廣泛應用,教師在習題互動環(huán)節(jié)還應要求學生自主應用微課學習。
五、結語
綜上所述,微課教學屬于一種輔助性的教學方式,其在高中地理課堂中的實踐應用,既能向學生展示動態(tài)、直觀、生動、有趣的教學過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提高地理學習能力,又能優(yōu)化整合教學資源,增強教學效果,促進地理教學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