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帆 林曉卿
摘要: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血脈。中日兩國交流源遠流長,作為日本文字之一的“假名”便源于中國的漢字,平假名源于漢字的草書字體,片假名源于漢字楷書字體的偏旁和部首。手提包設計的靈感便來源于此,擬采用假名演變的形式來表達中日文化的文字交流,以時尚美感描述文化的淵源及傳承?!昂惋L物語話中國”手提包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通過融合、闡釋等方式去發(fā)展文化時尚,以傳統(tǒng)文化為基點,向多元化的方向輻射,在開放中創(chuàng)新、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提升國民文化自信。
關鍵詞:和風 假名 元素 手提包
一、引言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血脈。河流沒有源頭不成其為河,支流不發(fā)達容易斷流干涸,不穿越峽谷險灘難展大河雄姿。繁榮文化,需要牢牢把握文化的內在特征,尊重規(guī)律,不忘本原,吸收外來元素,面向未來發(fā)展,在開放中創(chuàng)新,在引領中前行?,F(xiàn)如今在文化潮流上日潮、韓潮頗有競爭力。究其原因還是傳統(tǒng)文化與時尚相結合?!昂惋L物語話中國”手提包設計能更好地通過融合、闡釋等方式去發(fā)展時尚文化,以傳統(tǒng)文化為基點,向多元化的方向輻射。這意味著傳統(tǒng)元素與時尚元素的跨界交融,是傳統(tǒng)文化保護與經(jīng)濟產業(yè)發(fā)展的良性互動。更能進一步去維護、保護中華文化,釋放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二、“和風物語話中國”手提包設計的元素
(一)和風文化的定義
日本傳統(tǒng)風格設計又稱為和風。和風,作為獨具日本特色的設計風格,是日本文化內涵獨特形式的表現(xiàn),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所有傳統(tǒng)風格中最為“現(xiàn)代”感的一種。據(jù)記載,和風源自我國唐朝。盛唐時期,鑒真大師東渡,將大唐的很多文化帶到日本。無論是文字、服飾、飲食,還是宗教、起居、建筑,日本和中國都有許多相似之處。日本對禪宗的頂禮膜拜,也深受中原文化的影響。
日式風格的特點在于淡雅和極簡,追求的是一種清凈愜意,返璞歸真,且充滿禪意的生活意境。不推崇金碧輝煌,以淡泊寧靜、淡雅節(jié)制為準則。日式風格空間造型相當簡單,設計上也采用清晰的線條,摒棄曲線,具有很強的幾何感。日本民族以“卡哇伊”即“纖細嬌小”為美,同時又注重物體的“簡潔素雅”之美。和風物品大多以典雅的碎花為主調,帶有古樸神秘的色彩。例如傳統(tǒng)節(jié)日用品日式鯉魚旗、和風御守、日式招財貓、江戶風鈴等都是和風式物品。和風設計一直有著詩畫般的吸引力,就如同日本佛教禪學信仰中的原則——精巧而極具效能。
(二)日語假名的演變
本設計的核心思路為中日文化的結合,并選擇能表達與中日文化密切相關的元素,最具代表性的日本文字——假名。
假名是日語的表音文字?!凹佟奔础敖琛?,“名”即“字”。意即只借用漢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義,所以叫“假名”(kana)。值得注意的是,假名的假字不是表示虛假、假冒的意思,因此日語中沒有所謂的“真名”。假名主要分為平假名和片假名兩種。平假名源于漢字草書,正式使用約在公元9世紀。在書寫的時候與漢字的書寫筆畫有相似之處。例:ぁ→安 。片假名源于漢字楷書,由漢字楷書的偏旁和部首演變而來的。例:?!?。正式使用在從公元10世紀。圖1為日語平假名從漢字草書字體到日語假名的演變,圖2為日語片假名從漢字楷書字體到日語假名的演變。
從藝術設計學的角度來看,假名文字所具有的審美特質具有一定的“構成美”以及“意境美”。因此,將假名元素應用于時尚設計中具備得天獨厚的條件。
三、“和風物語話中國”元素手提包的設計構思
精美、優(yōu)雅的“和風物語”和“國風元素”都代表著各自國家的文化底蘊,而將二者建立起聯(lián)系的漢字與假名,則是中日文化友好交流的基石。在21世紀的今天,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中日文化開始了進一步的交流,越來越多的人對日本文化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因此,對“和風物語話中國”元素手提包設計能很好地融入時代,促進中日文化的交流。如圖3所示,在“和風物語話中國”元素手提包草圖構思里,“奈”在文字中有著深厚的意義。日本擁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奈良縣,在佛教傳入日本后,一直作為日本的政治文化中心,世界文化遺產“平城京”便位于此(平城京是效仿長安而建立的城市)。其中,奈良文字的“奈”是漢字,而且平假名“な”與片假名“?”皆由“奈”這一漢字演變而來。將假名的“?”與“奈”置于一起,相互映照,將中日文化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表達中日文化的息息相關,促進中日文化的良好發(fā)展。圖案上添加其日系特有花紋“の”型云朵,進一步增加日系元素,提升圖案的縱深感,以及提升手提包的品位,增加其中的和諧性,使得手提包更加符合大眾審美。圖案上的中國風元素,以民族風為主,增加了中國風的比重。
此外,制作手提包的CANVAS“帆布”,比較耐用,抗沖擊性強,而且防水。緊密的針織感提升了手提包的美感。帆布材料不用后期保養(yǎng),相對于其他材料更具環(huán)保性,能增加保護自然、保護動物等內涵。
四、結語
以中國文化作為基點,向多元化輻射擴散,融入和風元素,打造富有創(chuàng)意、品質精良的產品,能釋放出中華文化的非凡魅力,體現(xiàn)中華文化的包容性以及可發(fā)展性,提升大眾的文化自信,從而達到保護傳統(tǒng)中國文化,以及借助創(chuàng)新的文化產品,向消費者更好地講述中國文化、中國故事的目的,展現(xiàn)中國魅力,讓海內外消費者能夠通過精致的“國潮”產品,領略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深邃內涵與獨特風采,促進國際間的文化交流。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兼收并蓄,博大精深,其中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給了中國人無窮無盡的滋養(yǎng),深刻影響著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參考文獻:
[1]覃霞玲.蠟染藝術在手提包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美與時代:創(chuàng)意(上),2018(08).
[2]劉春廷.和風禪意在日本設計中的延伸與流動[J].大眾文藝,2011(19).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2020學年廣州工商學院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手提包‘和風物語話中國元素設計”(項目編號:xj202013714107)。
(作者簡介:李帆,男,本科,廣州工商學院外語系日語專業(yè),研究方向:日本語言文化;林曉卿,女,碩士研究生,廣州工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日本語言文化)(責任編輯 王瑞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