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妍
摘 要:習慣養(yǎng)成問題一直備受教育教學者的研究和探討。尤其在小學教育階段,習慣的培養(yǎng)更是最為重要的課題。教師,作為孩子習慣教養(yǎng)最專業(yè)的領(lǐng)路人,其自身的行為便是直接的榜樣指標?!皟?yōu)秀,是一種習慣”,結(jié)合寧波市小學優(yōu)秀名教師吳剡芝?①老師的教學思想,我從教師自身角度入手,通過對小學生“時間、學習、勞動、禮貌、遵紀”[1]這五種習慣的淺析,確立出教育者對學生習慣的影響——“學生是教師自身習慣的映射?!?/p>
關(guān)鍵詞:教師;學生;習慣;優(yōu)秀;影響
正如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所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盵2]習慣培養(yǎng)必須融入學生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注重生活中的細枝末節(jié),尤其是那些容易出現(xiàn)行為問題的方面。
“兒童是最好的模仿者”[3],因此,在一味地設計方案教育學生之時,教師是否自問:“作為老師,你的習慣優(yōu)秀嗎?”“你是否運用了自身的榜樣指標這一最直接的教育方法?”
一、時間習慣的培養(yǎng)
小學生往往帶著孩子最鮮明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速度慢,不易做時間太久的活動;做事缺乏耐心和毅力。[4]因此,作為教師,需要建立起科學的日常生活表。
在寄宿制學校,規(guī)定學生按照學校的時間表起床、就寢、吃飯、做功課、自由活動、打掃衛(wèi)生。使學生在一定時間內(nèi)養(yǎng)成什么時間干什么事情的習慣。
同時,教師應該把自己當做班級團隊的一份子,將自身的時間習慣投入到教育中:學生上課不遲到,教師首先要準時甚至提前走進課堂。正如特級教師于永正?②給教師的建議:“教師要在上課鈴聲未落之前到達教師門口。千萬不要不管班級里怎么樣的亂七八糟,傻乎乎地走進教師。否則,你很難把課上下去”[5];若想學生做事情不拖拉,教師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課堂時間,不要成為“拖拉機”。
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小學正是興趣培養(yǎng)的階段,孩子們喜歡玩,那么我們就可以把玩變成一種興趣,孩子們沒有自學的概念,那么我們可以在興趣培養(yǎng)中逐漸養(yǎng)成他們自學的習慣雛形。
教師此時可以充分發(fā)掘自身潛在的“大孩子”的特性,讓自己成為海綿。正如“要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需要有一桶水”[6]一樣。不要以為學生永遠都不如自己,在興趣愛好上他們個個是好手,所以,教師潛心的學習和準備是不可少的。
記得在孩子們四五年級的時候,課本里有涉及四大名著的片段章節(jié),我決定讓孩子們一定要全部看完四大名著。我在教學涉及到的《景陽岡》《鳳辣子初識林黛玉》等章節(jié)時,就會進行適當?shù)囊?。讓他們可以通過熟悉上下章節(jié)而更好理解課文,也讓他們產(chǎn)生興趣,更是用好奇指引他們:老師什么都知道,老師說的好有趣——因為老師都看過。言傳身教,習慣養(yǎng)成不僅僅是對學生的要求。
三、勞動習慣的培養(yǎng)
在寄宿制學校,勞動習慣可以從起居開始進行訓練。如何放牙杯,如何疊被子,整理床鋪,如何放臉盆,如何放鞋子;宿舍中要保持干凈,課桌更要自己整理,桌子周圍半米以內(nèi)的地面都是每個人的清潔區(qū),清潔不僅僅是每天值日同學的工作,更是每個人一生的工作。
到了四年級,我們班的衛(wèi)生情況明顯不再樂觀,我?guī)状稳逃紱]有用。直到有一天,我來到教室,見幾個衛(wèi)生角實在慘不忍睹,地面大片白紙無人理睬,便沒有徑直走向講臺上課,而是直接拿起工具掃了起來。這一來,把學生整懵:老師不上課?馬上有幾個反應靈敏的孩子加入了打掃隊伍,然后是全班……我們不發(fā)一言打掃好教室,我也不發(fā)一言直接上課。至此,只要我的課,我都這樣操作,慢慢地,我進入教室時,地面好了,再慢慢地別的課也有一定效果了。
四、禮貌習慣的培養(yǎng)
作為有“禮儀之邦”之稱的文明古國,禮貌習慣應是一代代傳承下去的。
禮貌習慣需要從儀表入手。孩子每天洗臉、刷牙、梳頭各兩次,使活潑好動的小學生保持面部整潔;飯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勤理發(fā)勤洗澡。同時,教師的自覺一并形成,午睡過后,不要頭發(fā)蓬亂地出現(xiàn)在教室里;吃飯之前,不要因為懶得洗手而恰好讓那雙小眼睛看個正著……
禮貌習慣要從語言加強。要讓孩子學會說禮貌用語。但是,“你好,早,謝謝,請問……”并不是學生的專利。當學生出于尊重向你問好,你的真誠回應才能使這種問候持續(xù);當學生欲向同學求助苦于無法開口時,你親身的一句“某某同學,請把你的筆借老師用一下好嗎?”就是最好的示范。
五、遵紀習慣的培養(yǎng)
教師往往會告訴學生:要按時到校,不能遲到早退,上課不說閑話,不做與學習無關(guān)的事,參加班級和學校的集體活動;坐公交車要排隊,看電影要按票入座,公共場所保持安靜。
紀律、規(guī)則的制定要保持嚴肅不可侵犯,同時也要有人性化的一面。如果“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那么孩子們只會“敢怒不敢言”,趁你不備,大鬧天宮。所以,我也很關(guān)注自己在孩子們面前的“師態(tài)”。更重要的事,如果我犯了錯誤,也要及時道歉。對于錯誤,及時向?qū)W生道歉,他們并不會因為我的道歉而看輕了我,只會更信服與尊重。
教師以優(yōu)秀的習慣作為指導方法帶領(lǐng)學生在模仿中樹立自身的習慣,不失為另一種直接有效的習慣養(yǎng)成方法。當教師自身的習慣足夠優(yōu)秀,那么,優(yōu)秀,即會成為一種習慣,發(fā)散到每一個孩子。
參考文獻:
[1]張亞新.《優(yōu)秀小學生應該養(yǎng)成的50個學習習慣》[M].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5月
[2][5][6]金傳富,《新教師成長手冊》 [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
[3](英)塞繆爾.斯邁爾斯.《品德的力量(青少年版)/黃金屋書系》 [M].海峽文藝出版社,2004年12月
[4]張厚粲.《心理學》[M].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