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小學數學是更高階段的數學學習的重要基礎,因而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成為數學教師的首要問題以及最終目標。課堂作為知識傳播的場所,其有效性成為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
一、轉變數學課教學理念
按照新課改的要求,以前的教育方法已經落后于當前教育培養(yǎng)人才的實際要求。因此需要我們對傳統(tǒng)教育方法做出改進和優(yōu)化,從而優(yōu)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水準。傳統(tǒng)教育方法與時代與實踐的發(fā)展已然有些脫節(jié),在教師的日常教學中常常存在著一些缺陷,比如:常常只關心理論上的教學,經常沒有關注到如何培養(yǎng)學生進行自主思考的能力;常常只注重學生書本知識的強化記憶,而忽視了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常常強調學生整體性的發(fā)揮而忽略了個別學生個體發(fā)展的需要。因此如何轉變單一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就需要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各方面的創(chuàng)新,從而激發(fā)學生更有動力去學習,充分活躍課堂氣氛,提升教師教學效率,更加貼合新課改培養(yǎng)人才的需要,最終實現學生自我的發(fā)展。例如在教學確定位置時,教師就沒有照搬教材設計的教學思路教學,而是要求學生用一種方法介紹自己座位的位置,待學生寫好描述自己位置后教師有意地選擇三至五種方法,隨后就按照學生的方法去尋找這個人的位置,在尋找的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并在這挑選的幾個方案中得出誰的方法最好,好在哪里,還可以怎樣修改完善,教師有意按照最佳方法引導,從而就輕松完成教學任務。真正以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趣味性、探索性、實用性,以及教師的主導性。
二、課堂時間分配的優(yōu)化
對于課堂時間分配的優(yōu)化,我們嘗試將課堂分為導入階段、教學階段、考核評測階段三部分。具體在45分鐘課堂時間的分配上,每節(jié)課的前5分鐘為導入階段,進行課程的導入,主要以教師通過教學語言導入或播放多媒體視頻導入的方法進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主要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進行學習;之后的教學階段占用30分鐘,前10分鐘用于教師教學,后20分鐘用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組織學生合作學習、互動交流等學習活動,這樣的教學可以突顯學生在學習中的作用,有效發(fā)展他們的學習能力;最后的考核評測階段占用10分鐘,由教師出示考核題目組織學生進行解答,并限時回收批改進行當堂評測。課堂考核使學生將新學習到的數學知識進行應用,能夠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當堂評測可以使教師及時發(fā)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進行有針對性的糾正,達到隨時掌握學生學習狀況、提升教學質量的作用。
三、數學教學生活化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滿著數學。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現實世界中尋找數學題材,讓數學貼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學,摸到數學。從而使學生不再覺得數學是脫離實際的海市蜃樓而虛無縹緲。數學教育是要學生獲得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學習數學的大課堂。如改革家庭作業(yè)形式,突出應用性操作。比如學習了常見的乘法數量關系以后,我布置學生雙休日隨父母去菜市場買菜或購物,按計量單價獨立計算價錢,學生興趣十分濃厚。重視了數學學習的應用性操作,暢通了學數學、用數學的聯(lián)系,使學生緊密結合實際生活,這正是片面應試教育所嚴重缺乏的,也是我們改革數學教學必須不斷加強的。如在“元、角、分”的教學中,可以開展模擬購物活動;在“分數統(tǒng)計”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統(tǒng)計一周所要學習的功課、每門功課的節(jié)數等等;在“米、千米”的教學中,可以領著學生去操場上數步伐、估計長度等等。
四、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
當前實行的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在新課程改革下獨立學習的重要途徑,但并不是學習的唯一途徑。有必要掌握應用的時機,使合作學習成為教學的一個亮點,用更少的努力取得更好的成果。我們必須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不同接受程度來確定教學難點。使得實際的小組合作主要針對那些復雜而難的問題進行合作探究,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發(fā)揮群體的共同優(yōu)勢。在合作學習的評價中,采用量化評估方法,不僅要關注學生合作的成果,而且更加注重合作的過程;不僅要關注群體的集體成果,還要更加關注個別學生的反思。對學習的過程進行評估,還可以使評估內容更加詳細,這將使學生能夠識別他們的優(yōu)點和缺點。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悅,在后期的過程中不斷彌補自己的不足,這將激發(fā)學生更加強烈的探究熱情,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真正學會如何進行更加有效的小組合作。
五、對學生施以科學的教學評價
因年紀小,小學生的心智比較單純,具有強烈的表現欲,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和肯定。教師應給予孩子充分的關愛,細心地觀察學生,尤其是對于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一些異常行為要密切關注和認真分析。當學生出現走神、失落、畏難等負面的學習情緒時,要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使其在數學課堂中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同時,教師要激勵學生在數學課堂上踴躍參與,大膽發(fā)言,表達自己的學習想法,讓學生在課堂中變得更加積極、勇敢。并且,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面的評價,減少嚴厲的批評指正,避免使用“這么簡單都不會,你一點都不認真”“講過多少次,還出錯,你真笨”等打擊或批評式話語,避免挫傷學生的自信,而是換以鼓勵、引導式評價,使學生對數學學習充滿積極性。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必須立足于學生的現實需求,采取多樣化、綜合化的教學方式,全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數學知識生成中,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