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戶外混齡運動是一項低結構的自主活動,適合不同層次的幼兒,非常符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精神。而游戲分享活動作為混齡運動的一部分,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教師可以幫助幼兒整合游戲經驗,解決游戲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從而提高幼兒的游戲水平。但在具體觀察中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幼兒在混齡運動時只是對已有經驗的不斷重復,背離了游戲的初衷。基于此,本文探討了在《指南》背景下幼兒園戶外混齡活動中進行有效分享的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戶外混齡運動;有效分享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095-624X(2020)06-0075-03
引 言
戶外混齡活動是指不同年齡段幼兒在戶外一起進行的運動。在這一過程中,如何培養(yǎng)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各種能力,是教師關注的重點。但當前的幼兒園戶外混齡活動還存在一些問題。因此,研究幼兒園戶外混齡活動中的游戲分享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一、游戲分享的意義
“游戲分享”不同于“游戲評價”?!坝螒蛟u價”一般是指教師對幼兒游戲的價值進行判斷。在評價過程中,教師具有絕對的權威,而幼兒在自由、自主、自發(fā)的游戲過程中的快樂、疑惑、矛盾等情緒體驗被忽視了。而“游戲分享”更多地注重分享游戲的過程,關注情感的交流,能使游戲真正屬于幼兒?!胺窒怼钡闹黧w是幼兒,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擔當著啟發(fā)、引導、串聯(lián)的主持人式的角色[1]。通過游戲分享,幼兒能再次體驗游戲過程中產生的情緒、感受,解決游戲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整合游戲中生成的點滴經驗,從而提高游戲水平,促進自身全面發(fā)展。
二、戶外混齡活動分享中存在的問題
分享活動對幼兒來講是一個情感交流、經驗學習的平臺,是對游戲的完美小結,也為今后更高層次的游戲指引了正確的方向[2]。但在具體的觀察中我們發(fā)現(xiàn),幼兒在混齡運動中,更多的只是進行對已有經驗的不斷重復,究其原因,我們發(fā)現(xiàn)游戲分享存在以下問題。
1.分享內容信手拈來,價值低
由于分享活動是幼兒自由表達情感、交流經驗的環(huán)節(jié),在交流過程中,教師往往處在一種“你說”“他說”“好的”“不錯”“這個要注意”的交流氛圍中,對于交流內容缺少一定的價值判斷與挖掘。
2.分享方法形式單一,共鳴少
為了給幼兒提供更多自由、自主探索的空間,很多教師在幼兒進行混齡游戲的過程中都不敢打擾他們,所以分享多集中在游戲結束后,忽視了過程分享和隨機分享。特別是運動性區(qū)域,它具有動感強、瞬間性、連續(xù)性的特點。有時很難從幼兒的語言描述,或者從某張活動照片上體現(xiàn)出來。即使幼兒已經將他的成功經驗和大家分享了,但這樣滯后的描述分享,很多未深有同感的幼兒是難以理解與體會的[3]。
三、戶外混齡活動分享的有效策略
成功的分享應該是有效的、動態(tài)的、互動的、策略的,應具有激勵、導向、提升經驗、促進幼兒發(fā)展的功能,教師應從分享的內容、分享的方法等方面去重新認識、研究,使分享活動發(fā)揮其最佳效能。
1.分享內容細斟酌,讓分享激發(fā)幼兒的感悟
分享內容承載著整個分享活動,是分享活動的基礎,分享內容的選擇是否恰當將直接決定著分享活動是否有意義,是否有價值。因此,教師一般會分享幼兒在游戲中值得借鑒的游戲經驗、值得學習的游戲品質、值得探討的游戲困惑等,借此提高幼兒的游戲水平[4]。
(1)共享游戲亮點
在混齡運動的觀察過程中,教師需要擁有一雙雪亮的眼睛,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游戲中的亮點,為分享活動做好充足的準備。例如,在觀察搬石造路的游戲中,幼兒為了加快造路的速度,會利用各種工具搬運石頭。有的幼兒用小推車運石頭,有的幼兒用籃子拎石頭,有的幼兒合作抬石頭,有的幼兒用畚斗畚石頭,還有的幼兒用布兜石頭……教師馬上抓住了這些亮點,將之拍了下來。請看以下的分享片段與分享效果。
師:今天我發(fā)現(xiàn)你們的路造得特別快,你們是怎么做到的?
幼1(很得意):我是用畚斗畚的,大畚斗可以裝很多石頭。
幼2(急忙補充):我用籃子也能拎很多石頭。
幼3:我用了布兜,裝得更多。
師:原來你們想到了可以一次搬更多石頭的方法,怪不得速度快了,造路累嗎?
幼1:累,我用畚斗畚了幾次,手就酸了,后來就用小車推了,這樣好些。
幼2:是的,用籃子拎也很累,后來我跟杰杰一起抬的。
師:厲害,你們能找到更省力的搬運工具,還能通過合作的方法,讓自己不那么累,真是一群會動腦筋的筑路工,我們給他們鼓鼓掌。
這樣的分享氛圍是積極、有效的。首先,教師找準了幼兒游戲中的亮點,在分享活動中,又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我們分析教師的三句交流語可以發(fā)現(xiàn):第一句,引出了多種搬石方法;第二句話挖出了解決困難法;第三句從現(xiàn)象升華到精神,對其他幼兒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2)探討游戲問題
這是幼兒在分享活動中最喜歡的內容?!皢栴}”包含著兩層意思,一是找一找你在游戲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二是曬一曬你在游戲中遇到的問題。然后在分享活動中,大家通過交流討論,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請看以下分享片段。
師:今天在混齡運動中,你有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嗎?
幼1:我們在梯子上鋪了木板,可是中班弟弟妹妹走過橋時,還時不時地摔倒,把橋也碰亂了。
師:為什么會這樣的?
幼:……
師:我剛才拍了你走橋時,和弟弟走橋的照片,看看有什么不同?
幼1:我看到弟弟妹妹們踩到旁邊去了,所以另一頭就翹起來了。
師:是這樣嗎?那該怎么辦?
幼1:叫弟弟妹妹走的時候踩中間。
幼2:我們搭的時候,木條短一點……
師:到底是不是這個原因,這樣做有沒有用,你們下次玩的時候可以驗證一下。
第二日混齡活動中,幼兒迫不及待地感受了一番, 圖1(木條太長,容易踩空)和圖2(木條短些,不易踩空)是幼兒的調整策略。
圖1? ? ? ? ? ? ? ? ? ? ? ? ? ? ? ? ? ? ? ?圖2
這種“擺問題,找策略”的分享內容之所以受到幼兒的歡迎,是因為找問題符合幼兒愛“找碴兒”的心理,這種善意的“找碴兒”提升了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辨別是非的能力。在找策略的交流中,幼兒隨心暢想,敢于質疑,在相互的交流中進一步認識問題,找尋解決策略,又是一大收獲,也許他們探討出的方法還不是最好的,但是他們交流時相互碰撞的情感體驗,卻是難能可貴的。
(3)關注游戲品質
《指南》中提到教師應重視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品質。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積極態(tài)度和良好行為傾向是終身學習與發(fā)展所必需的寶貴品質。我們的分享也應緊隨而上。但在日常的分享過程中,我們往往習慣把一些結果作為判定某個游戲分享目標是否達成、游戲是否成功的標準,但很多時候這樣的分享并不能將結果推向更好的方向。
2.分享方法多元化,讓分享引發(fā)幼兒的共鳴
每次幼兒在進行戶外混齡活動時,出現(xiàn)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合適的分享方法是促進幼兒個體與群體共同發(fā)展的良好途徑。在分享的過程中,師生共同參與,匯集活動信息,讓幼兒在共享快樂、交流經驗、解決困惑中進一步產生游戲興趣。我們經常會用到以下幾種分享方法。
(1)游戲后分享法
游戲后分享法是最常見的分享方法,它一般在混齡運動結束后使用,適合亮點分享、問題的探討等。一般我們會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以下幾種講評方法。
第一,情景再現(xiàn)法。通常我們會把在混齡運動中觀察到的有價值的問題與亮點用照片或視頻的形式記錄下來,在分享活動中有意識地引導游戲主角講述在游戲過程中的感受和經驗,和同伴、教師進行有效的互動分享。例如,在混齡活動中,教師抓拍了一組幼兒使用各種工具搬運石頭的照片,并請幼兒說一說是用什么方法又快又好地搬運石頭的。這使照片中的主角在照片的提示下能更完整地講述,看的幼兒也能更直觀形象地感受這一方法,從而得到一定的啟發(fā)。
第二,游戲法。游戲法就是將一些簡單的游戲元素移植到分享過程中。例如,在交流中,幼兒忘記將脫掉的衣服拿回來,于是我們就設計了一個紙箱吐衣服的游戲:請一名小朋友來搖一搖,看看今天會從紙箱里搖出誰的衣服呢?等衣服從紙箱里搖出來后,教師就可追問幼兒:“你的衣服怎么會跑到紙箱里去了?”中大班的幼兒馬上就能意識到自己忘記拿衣服了,就會很難為情地將衣服領回去。這種簡單的分享方法,能營造相對平和、寬松的講評氛圍。
第三,問題探討法。問題探討法,就是通過相互的交流探討,形成一個設疑、解惑的分享過程。上面提到的分享“造橋”例子就是這樣。
第四,書面分享法。分享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因此許多來不及分享的內容,我們會采用書面留檔的形式,以便抽空進行后續(xù)分享。如我們設置了解惑欄,有困難、有問題的幼兒在活動中或點評后來不及得到解惑或呼應的,可以在這個解惑欄上貼個問號。這樣教師看到了就可抽空與之交流,甚至同伴間也能進行相互幫忙。
(2)游戲中分享法
因戶外混齡活動具有動感性、瞬間性、連續(xù)性、危險性等特點,我們的分享活動還要注重現(xiàn)場性、及時性,這樣才能全面分享,從而提高分享的時效性。
第一,現(xiàn)場“破壞法”?,F(xiàn)場“破壞法”指的是教師充當“破壞王”,破壞一些幼兒不成功的作品,目的是排除混齡運動中存在的安全隱患。例如,幼兒在兩架人字梯中間,放置一塊木板連接成橋。有時候交接處太小,在走的時候可能會出現(xiàn)塌陷的情況,引起安全事故。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我們總會及時走過去,一搖、一按,啪嗒,木板掉落,順便說一句:“你的通道太不牢固了,想辦法造一條我搖不倒、按不下的通道?!边@樣幼兒只能重新搭建,搭好后自己也學著搖一搖,按一按,橋沒倒才放心。這樣就及時地排除了安全隱患,也為幼兒自我排查做了示范。
第二,現(xiàn)場解惑法。顧名思義,就是在運動過程中解決難點、困惑。因為混齡活動的操作性強,很多內容很難在事后表述清楚,且動作前后連貫,前一環(huán)節(jié)出錯將直接影響后面的進程。例如,一名幼兒在翻越人字梯時,手腳一直協(xié)調不好,嘗試好久都不見成功,一直僵在頂端。這時,教師必須及時介入,幫助他解決眼前的困難,利用語言提醒:“一只腳先跨過來是對的,但最好是面對梯子,雙手抓住梯子頂端,再將另一只腳跨過來?!痹谔嵝训耐瑫r,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動作輔助,這樣幼兒一下子就能明白過來,從而邁向成功。
結 語
總之,要使幼兒的戶外混齡活動更有效、更有意義,精彩有效的分享活動不可忽視。分享是提升混齡活動質量、促進幼兒發(fā)展和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在幼兒園的混齡活動中乃至其他板塊中都將起到關鍵作用。因此,分享不容忽視,做好游戲分享,我們將走得更遠,發(fā)展得更好!
[參考文獻]
于冬青.貼近幼兒生活的幼兒園課程——解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J].教育導刊,2002(22):13-1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謝小彬.自在活動樂在分享——簡析幼兒園區(qū)域活動的交流分享[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7(03):128-129.
華愛華.幼兒園室內區(qū)域活動[M].武漢:武漢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黃曉燕(1973.8—),女,浙江紹興人,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