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戌英
(恩施州優(yōu)撫醫(yī)院 住院部電休克室,湖北 恩施 445000)
癌痛是癌癥患者在病程中的重點癥狀,主要是患者疼痛部位產(chǎn)生的需要調節(jié)或者是修復的信息傳遞到神經(jīng)中樞以后而生成的一種感覺,是癌晚期患者感受到痛苦的重要原因[1]。麻醉鎮(zhèn)痛藥是癌痛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最常應用藥物,但在不合理用藥下,使患者對于藥物的依賴性越來越高,提升了患者的痛苦程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次研究主要以癌痛患者為中心,就合理應用麻醉鎮(zhèn)痛藥的實際效果進行觀察和分析。
1.1 一般資料。選取本院74 例癌痛患者開展本次試驗研究,納入時間為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按照有無實行麻醉鎮(zhèn)痛藥物合理應用措施將所有患者劃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兩組,各37 例。其中參照組男20 例,女17 例,平均(60.28±6.75)歲;研究組男19 例,女18 例,平均(60.78±6.34)歲。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發(fā)現(xiàn)差異性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①用藥時間合理化:癌痛一般情況下反應劇烈,并且患者一旦發(fā)生癌痛現(xiàn)象以后其病情惡化速度會提升,患者抵抗力會變弱,對后續(xù)的治療工作產(chǎn)生了不利影響?;诖?,當患者一旦表現(xiàn)出癌痛的征象時應立即給予麻醉鎮(zhèn)痛藥物治療,以患者的實際癌痛程度為基礎,嚴格按照醫(yī)囑進行給藥。②用藥途徑合理化:麻醉鎮(zhèn)痛藥用藥途徑一般分為注射給藥、口服給藥和外貼給藥三種方式,其中注射給藥一般應用于鎮(zhèn)痛效果比較顯著的藥物之中,例如哌替啶等,通過小劑量肌肉注射能夠取得比較明顯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注射給藥方式容易致使患者出現(xiàn)注射局部炎癥、硬化等現(xiàn)象,不適宜長期應用;口服給藥方式比較靈活和方便,例如阿片類鎮(zhèn)痛藥物,能夠顯著降低患者的精神依賴度;在患者口服不方便的情況下,可通過外貼方式對患者進行給藥,以最大程度提升藥物服用的安全性[2]。③用藥劑量合理化:長期使用麻醉鎮(zhèn)痛藥物會提升患者的耐受性,并且提升的程度隨患者身體狀況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因此在麻醉鎮(zhèn)痛藥物治療過程中需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對所用劑量進行確定,比如說對于晚期癌痛患者可給予大劑量用藥,以此來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由于晚期癌痛患者的生存年限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患者通常情況難以出現(xiàn)耐受性提升的情況[3]。④用藥強度合理化:一般情況下在患者出現(xiàn)癌痛時,可直接對患者進行鹽酸哌替啶、嗎啡等鎮(zhèn)痛藥物治療,但受其耐藥性影響,在實際進行給藥時需嚴格遵循三階梯止痛方案。針對于癌痛程度較輕的患者,可給予阿司匹林、消炎痛、布洛芬以及撲熱息痛等藥物,針對于中度癌痛患者,可給予布桂嗪、曲馬多、可待因等藥物,針對于癌痛程度較重的患者,可給予嗎啡、哌替啶等強阿片類藥物等[4]。
1.3 觀察指標。通過VAS 視覺模糊評分法評估兩組患者的疼痛緩解程度,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VAS)評分,VAS 評分越低代表疼痛程度越低;通過QOL-BREF量表評估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具體分為心理智能、軀體功能和社會功能,三項評分滿分均為100 分,評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數(shù)據(jù)分析處理應用SPSS 18.0 軟件,采取t 檢驗,計量資料通過均數(shù)±標準差代表,當組間差異性體現(xiàn)為(P<0.05)時,證明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患者疼痛緩解程度。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疼痛(VAS)評分基本一致且組間比較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疼痛(VAS)評分低于參照組且組間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疼痛緩解程度對比
表1 兩組患者疼痛緩解程度對比
組別 例數(shù) VAS(分)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37 8.03±0.69 3.13±0.49參照組 37 8.04±0.61 5.48±0.55 t - 0.066 19.406 P-0.948 0.000
2.2 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研究組患者的心理智能評分、軀體功能評分和社會功能評分均高于參照組且組間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生活質量對比
表2 兩組患生活質量對比
組別 例數(shù) 心理智能 軀體功能 社會功能研究組 37 65.38±5.47 58.67±6.42 62.45±5.39參照組 37 47.65±4.36 43.28±5.87 45.16±6.32 t - 15.418 10.761 12.662 P - 0.000 0.000 0.000
麻醉鎮(zhèn)痛藥治療是癌痛患者臨床治療中最常見方式,應用效果顯著,但近些年來隨著不合理用藥現(xiàn)象的加重,給麻醉鎮(zhèn)痛藥物的實際臨床療效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實行麻醉鎮(zhèn)痛藥物合理應用措施,對用藥時間、方式、劑量和強度等進行有計劃的有目的性的規(guī)范,以此來保證麻醉鎮(zhèn)痛藥物應用的合理性[5-7]。在患者發(fā)生癌痛時及時對患者進行麻醉鎮(zhèn)痛藥物治療,根據(jù)患者的實際病情對口服、外貼、注射等給藥方式進行選擇,明確用藥的劑量,嚴格執(zhí)行三階梯止痛標準。本次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疼痛(VAS)評分基本一致(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疼痛(VAS)評分明顯低于參照組(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心理智能評分、軀體功能評分和社會功能評分均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說明麻醉鎮(zhèn)痛藥物合理應用措施的利用有利于優(yōu)化癌痛患者的治療過程,有利于促進麻醉鎮(zhèn)痛藥物發(fā)揮出更顯著的臨床療效[8-10]。
綜上所述,在癌痛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實行麻醉鎮(zhèn)痛藥物合理應用措施能有效緩解患者疼痛程度,能顯著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