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強 郭媛貞 陳芝 陳海玲 黃枝 李麗宵
摘要? ? 筆者總結(jié)了萊豆間套作小白菜高效栽培模式,主要從種植模式、選地施基肥、品種選擇、播種育苗、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進行介紹,以期降低萊豆單作種植風險,為萊豆高效種植及示范推廣提供借鑒。
關(guān)鍵詞? ? 萊豆;小白菜;間套作;高效;栽培技術(shù)
中圖分類號? ? S643.9;S634.3?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11-0074-02?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萊豆,學名Phaseolus lunatus L.,別名利馬豆、玉豆、棉豆、荷包豆,俗稱皇帝豆、香菰豆、狀元豆,屬豆科菜豆屬一年生纏繞性草本植物,是以食用豆粒為主的栽培種[1-2]。福建省種植萊豆歷史悠久,龍巖市、莆田市、閩東地區(qū)的萊豆種植面積居全省前列[3-5],莆田市萊豆常年種植面積近667 hm2,夏季種植,秋冬季采收,為福建秋、冬季特色蔬菜,深受消費者歡迎。
隨著農(nóng)村城鎮(zhèn)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nóng)村耕地資源日趨緊張,萊豆種植面積有所減少。萊豆種植模式多為單作,每年7月中下旬播種,種植周期長,行株距寬,從播種到始花期將近2個月,土地使用率低,不能充分利用光、溫、水、肥等各項因子,同時萊豆種植后期易受到霜凍害的影響,造成產(chǎn)量、品質(zhì)有所下降,有時甚至絕收。合理的間作套種是我國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的精髓,具有能提高資源利用率、提高系統(tǒng)產(chǎn)量、調(diào)優(yōu)產(chǎn)品質(zhì)量及增加經(jīng)濟效益等特點,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一直被廣泛應用[6-7]。筆者通過對萊豆間套作不同葉菜類蔬菜模式的試驗研究,總結(jié)出一套萊豆間套作小白菜的高效栽培技術(shù)模式。該模式不增加耕地占用面積,只是增加種子及人工投入,新增小白菜產(chǎn)量達9 750 kg/hm2,新增產(chǎn)值達58 500元/hm2,是一種理想的高效種植模式?,F(xiàn)將該栽培模式介紹如下。
1? ? 種植模式
萊豆間套作小白菜,每畦1/2種植萊豆(定植在半畦中間)、1/2種植小白菜,溝兩側(cè)種植相同的作物,以便于田間管理。萊豆穴盤育苗移栽,播種育苗時間為每年7月上旬至8月下旬,在萊豆幼苗出齊、2片真葉展開時,苗高不超過10 cm前進行移栽定植,定植密度為9 000株/hm2,每畦種1行,株距為55 cm。小白菜直接撒播,播種時間為8月上旬至8月下旬。
2? ? 選地施基肥
萊豆間套作小白菜應選擇耕層深厚、土質(zhì)疏松、地勢平坦、肥力中等、排灌方便的砂壤土和壤土地塊。前茬以禾本科作物或薯類作物等為好,不宜多年連作,盡量避免重茬。精細整地,起高畦,畦高30 cm,畦面寬160 cm,溝寬40 cm。施足基肥,施優(yōu)質(zhì)商品有機肥3 750 kg/hm2、氮磷鉀三元復合肥(15-15-15)1 500 kg/hm2。
3? ? 萊豆種植技術(shù)
3.1? ? 品種選擇
萊豆選用適宜福建省萊豆種植區(qū)域的萊豆品種,如莆萊1號[8](莆田市農(nóng)科所選育)、鐵灶本(莆田農(nóng)家品種)、狀元豆(龍巖農(nóng)家品種)等。
3.2? ? 播種育苗
播種前種子處理能有效殺滅種子攜帶的病菌,防治苗期病蟲害,提高種子發(fā)芽率[9]。選擇籽粒飽滿、無病斑、無蟲孔、無霉變的萊豆種子,在播種前7 d左右放在陽光下晾曬1~2 d,嚴禁曝曬。先用50~55 ℃溫水浸泡20~30 min,再將種子置于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中浸泡15~20 min,晾干后備播。采用穴盤育苗,移栽定植,用種量為12~15 kg/hm2。具體方法是將干基質(zhì)(建議采用丹麥品氏托普泥炭)裝入育苗穴盤(建議用60孔穴盤),裝填均勻一致,每穴播1粒種子,種臍朝下,播深2 cm,然后覆蓋基質(zhì)并刮平,一次性澆透底水后用遮陽網(wǎng)覆蓋。育苗期間需保持基質(zhì)濕潤,注意要遮蔭、降溫。
3.3? ? 整枝、上架
苗高30 cm左右時及時搭架,用1根竹竿將其引上棚架。剪去架下所有子蔓,只留下主蔓,上架后引導子蔓在棚頂均勻分布生長。
3.4? ? 水肥管理
定植時應澆足定根水,開花前適當控制水分,避免徒長。開花結(jié)莢期應補足肥水,否則易造成大量落花落莢,大雨過后要做好排漬防澇??傊3制杳婧蜏系滓姖窦纯?。定植成活后,結(jié)合中耕除草施1次促苗肥,施三元復合肥112.5~150.0 kg/hm2。初花期,以追施速效性的有機液肥和復合肥為宜,可用有機液肥45 kg/hm2+三元復合肥150 kg/hm2進行澆施。結(jié)莢盛期每20~30 d施肥1次,施三元復合肥300~375 kg/hm2、尿素75~150 kg/hm2、硫酸鉀150~225 kg/hm2;并結(jié)合噴藥根外追肥,用0.1%硼砂、0.05%鉬酸銨和0.3%磷酸二氫鉀溶液進行葉面噴施,促進?;ūGv,一般15 d左右噴1次,連噴2~3次。
3.5? ? 病蟲害防治
3.5.1? ? 病害防治。主要病害有銹病、炭疽病和病毒病等。銹病可在發(fā)病初期用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防治。炭疽病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咪鮮胺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噴霧防治。病毒病主要發(fā)生在萊豆苗期至開花結(jié)莢期,防治時必須結(jié)合防治蚜蟲,切斷病毒傳播媒介,可用20%鹽酸嗎啉胍·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劑1 000倍液加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混合液葉面噴霧。
3.5.2? ? 蟲害防治。主要蟲害有蚜蟲、潛葉蠅和紅蜘蛛等。蚜蟲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霧防治;潛葉蠅可用50%滅蠅胺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噴霧防治;紅蜘蛛可用20%甲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15%噠螨靈乳油1 500倍液噴霧防治。
3.6? ? 采收
豆莢開始轉(zhuǎn)黃、莢蒂變軟時為鮮豆莢最佳采摘時間。在結(jié)莢盛期,每5 d左右采收1次。采收時,注意不要損傷頂部花序。
4? ? 小白菜種植技術(shù)
4.1? ? 品種選擇
小白菜選用生長快、耐熱、抗病的品種,如青梗菜016(廈門伊和農(nóng)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夏冠青梗菜(福建金品農(nóng)業(yè)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夏欣青梗菜(廈門中廈蔬菜種子有限公司)、華冠青梗菜(日本武藏野種苗園)等。
4.2? ? 播種育苗
小白菜采用直接撒播的方式適當密播,播于畦面1/2,用種量為9.0~10.5 kg/hm2。具體方法是整平壓實畦面,澆透水,將小白菜種子拌細沙均勻撒播在畦面上,播種后用細土或火燒土覆蓋0.5 cm,蓋種要薄厚均勻;然后立即噴灑60%丁草胺防治雜草,最后覆蓋遮陽網(wǎng)。出苗前保持苗床濕潤,出苗后及時揭去遮蓋物,防高腳苗;如遇暴雨,采用塑料薄膜防雨。
4.3? ? 水肥管理
根據(jù)小白菜生長期間田間土壤墑情、植株長勢及天氣情況適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夏季高溫多雨,應在傍晚澆水;同時,注意雨后及時開溝排水。夏季小白菜生長周期較短,在施足基肥的情況下,全生育期施尿素120~150 kg/hm2,追施3~4次,采收前10 d停止施肥。
4.4? ? 病蟲害防治
4.4.1? ? 病害防治。主要病害有軟腐病和霜霉病等。軟腐病可用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77%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防治,霜霉病可用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防治。
4.4.2? ? 蟲害防治。主要蟲害有菜青蟲、小菜蛾、蚜蟲和黃曲條跳甲等。菜青蟲和小菜蛾可用3%阿維菌素乳油3 000倍液或5%甲維鹽乳油5 000倍液防治,蚜蟲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防治,黃曲條跳甲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噴霧防治。注意交替輪換使用藥劑,每5~7 d噴1次,連噴2~3次,采收前7~10 d不噴農(nóng)藥。
4.5? ? 采收
一般小白菜在播后30~35 d,植株葉片數(shù)達到10片時即可采收。宜選擇在清晨或傍晚采收,防止植株萎蔫,影響品質(zhì)。
5? ? 參考文獻
[1] 中國農(nóng)業(yè)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蔬菜卷編輯委員會,中國農(nóng)業(yè)百科全書編輯部.中國農(nóng)業(yè)百科全書·蔬菜卷[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0.
[2] 陸美英,吳融.名特優(yōu)創(chuàng)匯蔬菜[M].北京:科學技術(shù)文獻出版社,1997.
[3] 陳瑩瑩,邱榮彬,俞海清.大池萊豆特性及栽培技術(shù)[J].福建農(nóng)業(yè)科技,2002(2):36-37.
[4] 李廣昌.龍巖萊豆生態(tài)特性及高產(chǎn)栽培措施[J].吉林蔬菜,2008(5):8-9.
[5] 張炳忠.玉豆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J].中國果菜,2002(5):16.
[6] 李隆.間套作強化農(nóng)田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功能的研究進展與應用展望[J].中國生態(tài)農(nóng)業(yè)學報,2016,24(4):404-415.
[7] MALEZIEUX E,CROZAT Y,DUPRAZ C,et al.Mixing plant species in cropping systems:concepts,tools and models.a review[J].Agronom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ement,2009,29(1):43-62.
[8] 黃強,郭媛貞,陳芝,等.萊豆新品種:莆萊1號[J].中國蔬菜,2013(21):33-34.
[9] 張靜,胡立勇.農(nóng)作物種子處理方法研究進展[J].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2(2):258-364.
基金項目? ?福建省科學技術(shù)廳星火項目(2017S0010)。
作者簡介? ?黃強(1984-),男,福建莆田人,碩士,助理研究員,從事豆類蔬菜新品種的選育及栽培技術(shù)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20-02-20